心理学家的责任担当

2024-05-12 12:36雷雳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科理论

雷雳

倡导心理健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我国社会的心理健康议题,俞国良教授展现了心理学家的责任担当。他立足于自己的学术专长,持续近二十年,倾情投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及科学普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反映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价值的专业敏感,也体现了其锐意进取、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学术追求。

俞国良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部分已整理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六卷)一书。这部多卷本著作可以从四个维度洞开我们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

一是经典理论与前沿问题的承前启后。该书全面梳理了心理健康经典理论思想,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又站在时代和教育制高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沿问题。第五卷《心理健康经典理论思想研究》依据心理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与认知主义的18位心理学大师经典的心理健康观点进行了解析与评价,试图从大师们的著述和研究中,和大家一起寻找曾经失去的“经典家园”。第四卷《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问题研究》则积极融合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前沿、领域研究前沿和应用领域前沿进行梳理总结。从“经典”到“前沿”的承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意义。

二是心理学科与多元学科的融会贯通。该书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学科融合的属性,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三卷《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作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错综复杂,是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需要協同“作战”,于是,分别从心理科学的八个分支领域、教育科学的九个分支领域、研究对象的十余个群体,以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既有对研究成果的梳理,又有对应用研究成果的总结,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学科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

三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齐头并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六卷《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应用研究》由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篇组成。基础研究篇由元分析构成,例如,对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的元分析系统研究。理论研究篇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归根到底是一个理论问题,即幸福感问题。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和核心所在。可以说,正是对幸福感的不懈追求,人类才完成了一场生命本质力量的精神突围。应用研究篇主要是为了应对和解决诸如无聊、污名、手机依赖和父母倦怠、手机教养、老年身体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这既体现出对心理健康基础研究的精准把握,又展现出对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四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全面关照。该书中的第一卷《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足调研,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和量表编制等进行了阐述,旨在提供适合中小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第二卷《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则从总论、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调研、实证研究诸方面入手,试图全景式展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及其教育对策。这两个专题研究分别聚焦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对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中小学生和处于成人初显期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报告进行梳理,为我国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悉,作者正在出版中的成果还涉及“学习困难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论题,前二者在印刷中,后两者已交稿。显然,这些成果依然值得我们翘首以待。当然,希望俞国良教授再激再励,能为我们贡献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精神食粮”。

我相信目前这洋洋洒洒、近三百万言的鸿篇大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六卷),一定会让我们对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形成入木三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在帮助我们破解心理健康问题困局的过程中,发挥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