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例谈

2024-05-12 11:32黄小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黄小娟

[摘 要]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具有结构化、项目化和统摄性等特点,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关联性、多向性和深刻性,能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知识零散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等现象,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剖析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并对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进行探索,为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提供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9-0054-03

大概念是指学习活动中超越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可迁移的意识、原理和方法。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理清数学知识脉络及其与教材前后内容之间的关联,真正引领学生透过数学现象看到其本质,并据此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重构,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以优化数学大单元教学,把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实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存在问题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存在着知识零散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1.学习与生活失联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学习与生活失联,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停留在当下所学的内容上,仅为学而学。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很少去考虑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单课与整体缺乏关联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知识板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单课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单课与单元整体之间的关联,导致出现教学内容割裂分离、对整体教学欠缺考虑等现象,难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3.目标与过程失真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对教学过程有导向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失真的问题,即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果比较关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质量难以得到提升。

二、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存在問题的应对之策

针对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应对之策。

1.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体系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大概念教学为核心,把整个单元的学习统整为项目化、情境化、儿童化的学习过程,并通过问题链或者学习圈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成长。因此,教师要以大单元教学理念为指引,注重优化设计课堂教学,以促进大单元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

2.大单元教学的板块组成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一般由导学、通学、研学、督学这四个核心板块组成。其中,导学板块定位为根据学段大概念统筹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提炼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并据此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以目标来引领学生进行大单元学习。通学板块指在统揽大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其设计为主题化、情境化、儿童化的大单元学习项目,涵盖单元学习过程中的主题活动、专项训练等内容。研学板块指在大单元问题链的引领下,学生经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层层深入以及全息评价的学习过程。督学板块指学生按照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或者二次设计,以提升学生的大单元学习质量。

三、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

大概念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具有多种形态,虽有章可循,但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问题链以及任务群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路径,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1.大概念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样态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有其基本样态,把握好基本样态可以更好地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项目设置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学段目标和学习内容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大单元板块中的具体内容和课后练习设置大单元学习项目,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2)学习项目分类

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的内容,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可据此设置学习项目,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具体。以“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内容为例,学习项目涵盖“认识图形”“图形的分类”“图形的面积计算”“图形的体积计算”等内容。

(3)教学组织形式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单元导学课、主题活动课、专题练习课、自主整理课等。由于组织形式不同,不同类型的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教师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学生学习,以有效落实大单元教学目标。

2.大单元学习任务群和问题链的设计思路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学习任务群和问题链该如何设计呢?

(1)梳理“知识树”,建构概念图

大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建构单元概念体系,而“知识树”是帮助学生建构单元概念体系最为直观有效的方式。它以单元核心概念为基点,结合单元主要学习内容进行统整规划与设计。以“认识更大的数”的教学为例,通过对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梳理,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教师制订了以下学习项目目标。

(2)以核心概念为载体,确定单元项目学习主题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师要基于核心概念确定合适的学习项目,设计对单元整体学习具有牵引作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内容为例,其核心概念是“数对”,这是学生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的基础。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对”表示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在坐标系中理解“数对”,会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并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基于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任务,教师要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从如何用数来表示点的位置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再到引领学生在一维、二维、三维空间里确定位置,使学生经历综合性、立体化的探究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上“前有源头,后有延伸”,并能够从中提炼出具有核心意义或者功能价值的大概念、大主题,避免了教学碎片化现象的产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紧扣问题链,设计学习任务群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师要先从理清单元大概念和课时小概念着手;再创设情境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联在一起,设计具有逻辑关系的学习任务群;然后借助学习任务群来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习得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以“认识更大的数”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一是拨珠练习,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体验“满十进一”的一致性;二是想象,让学生借助图片或者参照本校的学生人数,想象十万的大小;三是推想,引导学生顺着十万推想后面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计数单位的整体认识,顺利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4)以任务推进为主线,进行项目化学习

任务是项目化大单元教学的主线,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这些任务不仅承载着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蕴含着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任务推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教学“认识厘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本课的学习任务确定为学会测量,明白测量的本质是什么。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用没有刻度的棉线或者小棒等工具进行测量,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白统一长度单位在度量中的意义与作用;再让学生运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形成对厘米的初步感知;然后,引导学生从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过渡到测量较大物体的长度,帮助学生形成对测量的系统化认知,培养学生的量感,把大单元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5)以积累经验为目的,提炼项目学习成果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学习成果的检查与落实,还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经历探究、反思等过程,从多个角度提炼学习成果。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为例,教师以“做长方体”为单元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习得关于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棱长等知识。在做长方体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后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注意跟进指导学生“做”的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四、大概念视域下数学大单元教学目标的落实

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师要善于通过“发表圈”“链接圈”“评价圈”“应用圈”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四圈联动”的支持系统,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记录展示的全景化、资源链接的全息化、评价反馈的全程化以及学以致用的及时化,把大单元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1.大单元学习“发表圈”:记录展示全景化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各阶段的学习成果以“发表圈”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根据多方的交流反馈,对学习成果进行二次思考,从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2.大单元学习“链接圈”:资源链接全息化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同一主题或者相似主题的学习内容统整成特色化的学习项目,以实现拓展链接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通过网络查找等途径,在全息化的资源中逐渐丰富自己的认知,提升综合素养。

3.大单元学习“评价圈”:评价反馈全程化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特点、学科性质以及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性評价;学生也可以在“发表圈”中对同伴个体或者团体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样的全程化评价反馈,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真正提升。

4.大单元学习“应用圈”:学以致用及时化

在数学大单元教学后,教师要在课外创设生活化、情境化、儿童化的“应用圈”,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个体的成长。

综上所述,大概念视域下的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让教师真正站在课程的视角,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安排,突出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化、项目化的特点,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多向性、关联性和深刻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加霞.基于分数概念本质与学习进阶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数与运算一致性的视角[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11):32-38.

[2] 王寒.“四步走”,落实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四川教育,2022(24):36-37.

[3] 王灵勇,姜滢.开展大单元教学  促进大概念发展[J].数学教学通讯,2023(1):8-13.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大单元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