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互助:让德育目标落地

2024-05-12 23:33隋淑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班主任

隋淑华

[摘 要]德育是小学阶段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明确德育的意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来落实德育目标。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班主任要注重组建学习小组、搭建互助平台、营造互助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把德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生生互助;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9-0096-03

德育是小学阶段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德育工作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开展。当前的德育工作主要采用批评、说服或者榜样激励的方式开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或者听从班主任的安排,个人情感和意志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德育目标的落实自然无从谈起。和谐、融洽的学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与同学关系融洽,就会心情愉悦、精神振奋;反之,就容易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有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德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一、生生互助德育模式的实践意义

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的内容比较宽泛,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等。这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靠班主任单方面的说教,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采取德育互助模式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积极互助,共同提升

学生之间积极互助有助于德育互助模式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德育互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班主任在班级中营造德育互助的氛围,能够推动德育互助模式的运作。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例,如果学生之间各自为营,那么其集体主义观念就很难得到培养。班级德育的其他内容,也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互助。班主任要认识到生生互助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互助、共同提升,从而有效落实德育目标。

2.德育自治,凸显实效

德育自治,即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尝试自己管理自己。需要注意的是,提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倡导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等,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德育互助。以纪律教育为例,它是小学班级管理中比较难做的工作之一。在纪律教育中采取德育互助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班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既需要学生之间积极互助,也需要学生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实现德育自治,凸显德育实效。

3.优化风气,融合发展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德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错误的思想、意识、行为等,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德育互助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产生帮助他人的意识,在班级内形成一股互助之风;同时,促使学生及时审视自身行为,进而产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意识,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这一模式对优化班级风气,促进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也具有重要作用。如劳动教育是小学班主任花费时间较多的一项工作,倡导德育互助模式有助于在班級内部形成一种热爱劳动的良好风气,促使学生在自觉的劳动互助中感受到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把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二、生生互助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认识到德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德育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从而有意识地采用各种策略开展德育工作,确保德育目标顺利落地。生生互助是落实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那么,生生互助德育模式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1.组建学习小组,细化德育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学生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它可以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互助)小组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才能和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的展现。班主任要注重组建优质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德育互助中共同成长。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从坚持目标导向、明确职责分工及遵循公平原则等方面对德育工作进行细化,促使德育目标在小组互助中得到有效落实。

(1)坚持目标导向

明确的目标是落实德育的重要条件,如果目标不明确,德育的落实就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但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学生很难做到动心忍性,此时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和鼓励,通过良性的小组竞争,更加坚定地朝着德育目标努力,以提升德育成效。以理想教育为例,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没有理想、追求。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呢?班主任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理想,促使那些缺乏理想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述说中感受到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把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2)明确职责分工

学习小组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在组建学习小组时,班主任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学习小组组建完成后,班主任要从小组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立组长,并建立、完善小组学习的规章制度,把德育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注重对小组成员的培训以及思想建设工作的开展,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班主任要善于利用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节点,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活动开展期间,从制作宣传海报到汇报演出等,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学生只有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同为活动目标的达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通过实践真正升华爱国情怀。

(3)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班主任对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相同表现不能予以不同的评价,而应一视同仁,凸显班级管理的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德育扎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确保德育互助模式的顺利推进。以劳动教育为例,班主任明确了小组劳动分工后,对小组成员在劳动方面的表现应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德育活动中彼此信任、互相帮助,真正达成德育目标。

2.搭建互助平台,营造氛围

德育目标的真正落实,离不开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相配合。除了组建学习小组,班主任还可以搭建互助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合作互助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德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德育小天地”与“案例分析册”这两个支架为学生搭建德育互助平台。在“德育小天地”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亲身经历、阅读到的德育故事,或者围绕“德育在我心中”这个主题进行发言;在“案例分析册”上,班主任可以选取近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经典案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德育互助平台的搭建,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合作交流的正确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减少低效德育现象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班级德育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德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3.渗透自主德育,增强意识

生生互助德育模式中,生生互助是基础,其本质是让学生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德育。因此,班主任不能局限于对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自主德育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逐步实现德育自治。班级德育工作主要采取集体德育与个体德育并重的方式。集体德育主要指班主任在班集体中的集中教育,目的在于解决班级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个体德育主要指班主任针对学生个体出现的个别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教育。在德育互助模式下,学习小组是联结班集体与学生个体的桥梁,也是集体德育和个体德育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媒介。对班集体来说,学习小组是班集体的一部分;对小组成员来说,小组又是与其他同学进行德育互助的一个整体。因此,班主任要注重通过学习小组渗透自主德育内容,将学习小组视为一个小集体,聚焦小组成员的个体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德育意识,促进德育目标的落地。

4.优化评价机制,提升效能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针对性的评价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德育工作而言同样如此。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互助,形成团结互助的德育氛围,使德育效能得到充分凸显。

(1)组内评价

组建学习小组后,班主任可以以月或者周为一个周期,先组织学生对组内每个成员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价,评选出本组的“德育之星”;再让“德育之星”将本阶段中自己如何按照德育目标规范言行,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及过程等与小组其他成员分享。以世界观教育、纪律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为例,班主任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自评、他评,再推选出表现最好的组员。这样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组外评比

在组内评价的基础上,班主任还要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在全班范围内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小组长”,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促进德育目标在班集体中的落实。小学阶段,爱护环境、热爱祖国、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等都是班级德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采取生生互助的方式,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组外评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良好班风的形成。

(3)成果展示

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成果展示栏”,将表现优异的小组成员、优秀组长和优秀小组在德育方面的事迹或者经验等展示出来。这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德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德育评价不能局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应通过“组内评价—组外评比—成果展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师生都能参与评价活动,使评价既多元又和谐,使学生真正在评价中得到成长。

5.引导反思行为,凸显主体

在生生互助的德育活动中,班主任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引领学生及时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如清明节期间,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英雄纪念馆,并让学生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更多革命烈士的故事。通过实地参观和了解烈士故事,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班级德育工作中,需要学生反思的方面还有很多。以社会公德教育为例,社会公德是需要学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不能仅靠学校或者社会的约束。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是否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生生互助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可以弥补常规德育的不足,突破传统德育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有效达成德育目标。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学习小组成员的组织安排,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互帮互助,让德育目标真正落地。

[ 参 考 文 献 ]

[1] 谢影倩.德育思想在小學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2(14):46-48.

[2] 白秀香.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的策略[J].华夏班主任,2022(23):7-9.

[3] 叶荷静.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新智慧,2023(2):78-80.

(责编 蔡宇璇)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