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模态语篇为载体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2024-05-13 13:08顾雁萍
新课程·上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代词定语语篇

顾雁萍

一、课例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生接触的语篇除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还有很多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图示、诗歌、歌曲、音频、视频等。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多模态语篇,可以使教学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朝个性化、自主式方向发展。多模态语篇的运用更容易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符合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更有热情、注意力更集中的特点。

本课例尝试运用歌曲进行多模态语篇背景下的语法教学。与常规文字语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听觉与视觉双重模态引入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刺激学生在记忆的同时进行多方面联想,从而加强知识的记忆。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授课时长是40分钟,全英语组的教师参与了听课與点评。

二、教学过程

Step 1:We are performers(小组展示,激活课堂)(10分钟)

1.师生互相问候后,教师宣布即将开始各小组的展示,并宣布评价及奖励标准。

2.3个小组各自开始展示歌曲片段,派代表进行定语从句的分析,并且试着翻译带有定语从句的句子。

(设计意图:学唱英文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辨认定语从句,体会定语从句的用法。学习者本身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效果一定好于单纯的知识输入。学生的展示也有利于活跃班级氛围,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

Step 2:We are summarists(语法归纳,温故知新)(3分钟)

在学生完成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关系代词代替已有的关系代词,并让学生对关系代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表1为语法归纳)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自己总结出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的用法,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语法教学活动既不会让课堂枯燥乏味,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印象深刻。)

Step 3:We are translators(歌词翻译,动手实践)(6分钟)

1.教师通过歌曲《小芳》的歌词引导学生使用定语从句对中文歌词进行翻译,趁机引入whose这个新的关系代词。(图1为练习1)

2.随后教师补充一些中文歌词,让学生自己操练。(图2为练习2)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从欣赏、辨识、理解定语从句到自己动手写定语从句的第一步。从填词到填句,学生开始慢慢学着运用定语从句。)

Step 4:We are critics(遣词造句,真实运用)(7分钟)

1.教师引出话题: We have listened to a lot of music. What kinds of music styles do you know?学生回答:classical music,pop music,country music,folk music,jazz,rock,blues,hip-pop.教师补充:religious music,heavy metal music,electronic music...

2.引导学生扩充有关评价音乐的描述性形容词。师生互动如下:

T:What is the music style of the songs our classmates sang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S: Pop music.

T: Righ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singing?

S:The song of Group1 is wonderful,fantastic,beautiful...

The song of Group2 is magic,moving...

The song of Group3 is soft,pleasant...

T: Good listeners. I will give you more words,then you can try to match them with the music you like or you dont like.

Pleasant,cheerful,relaxing,peaceful,soft,noisy, loud,sad,touching,moving,impressive,powerful,classical,

modern,magic,romantic,heated.

3.教师提出:Please use one sentence with an attributive clause to describe the songs you like or you dont like!

e.g. I like songs whose lyrics(歌词)are romantic.

I dont like electronic music which sounds loud and noisy.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扩充更多的有关音乐类型的词汇以及更多的描述音乐的词汇,为进一步让学生独立运用定语从句来遣词造句做好铺垫,这样学生会比较容易地完成输出。)

Step 5:We are writers(个人写作,同伴互评)(14分钟)

学生独立写作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的文章,其中要包含如下要点:

1. Whats the music style you like?

2. Introduc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music style,like origins,famous singers,popularity and so on.

3. Why do you like it?

评价标准:内容完整,语言具有可读性,语言结构基本正确,并且用到至少3个定语从句,最好能使用不同的关系代词。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文章的开头、结尾不要求写出,只写Body部分。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交换,进行互评。之后,教师请两位学生朗读作品。其中一位同学写的是流行音乐,另一位同学写的是乡村音乐。乡村音乐的相关内容在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里有涉及,学生背诵过,对里面的句子还是比较熟悉的。以下是此篇习作:

学生朗读后,教师及时点评:When we add some attributive clauses to the passage,the passage is much more beautiful and advanced,right?学生表示赞同。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围绕主题运用定语从句。同学之间的互评能让他们从第三者的角度审视文章是否达到要求。)

Step 6:We are polisher(课后作业,扮靓作品)

教师布置如下作业:Add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to your passage,and try to polish it. Pay attention to the usage of attributive clauses.

(设计意图:课后要求学生给文章加上开头和结尾,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并且对已完成的中间部分进行修改润色,然后上交。)

三、教学优化

(一)优化课堂主体

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知识和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生成新的信息意义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发挥主动性,选择性地关注一些信息,主动建构对这些感觉信息的理解和意义并从中得出结论。

在磨课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3首英语歌曲,并在PPT上展现歌词,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对歌词中出现的定语从句进行分析翻译。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比较沉闷,耗时过多。改进后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对语篇进行分析后主动生成语法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定语从句,并对关系代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这样学生重新成为课堂的主体,激活了原本沉闷的课堂。

(二)优化课堂内容

巴班斯基“最優化教学理论”认为,课堂内容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在设计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必须符合教学的三方面目的与任务:必须突出内容中本质的因素,要考虑补充最新的资料,要根据班级、学生间的差别区别对待等。

在之前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学过的that,which,who,whom来进行任务设计,并没补充新的语法点。改进后的课堂中,教师在语言材料中加入了whose这个新的语法点,whose是关系代词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有必要在学习定语从句的课堂中填补上这一内容。

四、教学反思

在学校上完公开课后,英语教研组开展了评课活动。结合大家给出的意见,教师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度的反思,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兴趣,教授语法

托尔斯泰认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选择英语歌词为主的多模态语篇进行语法教学,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的年龄、认知能力与语言水平,这激发了学生的语法学习动机和兴趣,有利于最终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

(二)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在整节课中,教师一直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无论是开始的小组展示、语言点归纳,还是接下来的词、句、段落的练习及评价,教师始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提供语言素材,让学生通过自我辨析、自我探索、自我实践实现语言的提升。

(三)由点及面,层层输出

整节课中语言输入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而语言输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从词到句再到段落,授课教师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学生能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输出。

(四)动静结合,形式多样

课堂上既有活泼的学生展示,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动静结合的课堂才有生气。学生在课堂上有唱,有说,有写,有读,有评,有小组合作,有独立写文,有互相评价。多样的形式让整堂课丰富多彩,富含魅力。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问题:(1)教师所任教的毕竟是一所农村学校的班级,如果在独立写文环节能照顾到班级的学困生,给他们选择的可能,如给出文章的大体框架,帮助他们完成写作,那么能更全面地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2)在学生互评环节,教师虽然给出了评价标准,但因为时间有限,在课堂中并没有真正把互评表现出来。

总之,这节课是教师在语法教学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因为各种原因,其间诸多不成熟之处有待在之后的实践中逐步改进。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靖江初级中学)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代词定语语篇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代词(一)
代词(二)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