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2024-05-13 13:08王欢
新课程·上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壶口瀑布壶口语文课堂

王欢

在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为创设高质量的初中语文课堂,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作为初中语文任课教师,我必须深入剖析核心素养内容,结合语文教材体系,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就语文这门学科来讲,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亟须创设丰富且完整的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德育的作用,将语文活动与德育内容相融合,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深入思考,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此发挥初中语文课堂的德育作用,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选择《壶口瀑布》这篇课文进行系统分析,在多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下,将德育渗透进语文课堂。

一、创新教学手段,为德育理念的渗透做好铺垫

初中阶段,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内容相对于小学有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条件。

教师:同学们,大家在上课前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检测大家的預习情况,现在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次浏览课文内容,随后我会邀请一位小导游来进行讲解,最终我们会评选出一位优秀的导游,还有额外奖励哦。

通过小导游的身份设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和熟悉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再次系统的学习,学生会对《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有整体感知及深入理解。最后的奖励环节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系统分析时能够更加专注。

教师:刚才大家在阅读课文时,我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开始模仿小导游的语气,哪位学生愿意做第一位小导游呢?

学生1:老师,我来。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上午好,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壶口瀑布,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仅次于黄果树大瀑布。之所以叫壶口,是因为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犹如壶口,所以取名为壶口。如果在枯水季节,大家还会看到石床上面铺了一层细纱。如果走到河心,大家还能看见一条凹下去的深沟,当地人取名为“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这个瀑布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景象,大家感兴趣的话换个季节还可以再来。

(设计意图:以导游的身份现场解说,引导其他学生再次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此实现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目标,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深入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

为进一步推动初中语文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应查找课文中隐含的德育元素并对其进行分析。

教师:前面有了导游的解说,相信大家对壶口瀑布已经不再陌生,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壶口瀑布》这篇课文。学习后,我们玩一个任务闯关游戏,四人为一小组,看哪一组能够最先完成任务。

任务一:壶口瀑布的创作意图。

学生2:通过对壶口瀑布不同景色的描述,旨在说明保护自然、爱护生态的重要性,也进一步道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感受祖国山川的壮丽。

任务二:黄河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文中是否有相应的详细描述?请简单列举。

学生3:黄河博大宽厚。我们的胸怀也应该像黄河那样心胸宽广,学会容纳他人的缺点和不足。

学生4:更闹,更挤,更急。说明黄河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的可贵精神。

学生5:其气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表明壶口瀑布坚韧顽强的精神,这也深刻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学生6:小小的壶嘴融合海、河、瀑,表明壶口瀑布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闯关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掌握文章中心思想,感受壶口瀑布气势雄伟、壮观等场面,还能让学生在查找问题得出结论时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祖国山川的魅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语文课堂对学生德育渗透的目标,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创设条件。)

三、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延伸德育内容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依据课堂内容为学生延伸更多课外知识,结合当前所讲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壶口瀑布》这篇课文中应用了很多优美的写作手法,请大家选择相应的语句或段落进行阅读,讲解你所查找的这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方式。

学生1:“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看到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

学生2:“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凸显了瀑布勇往直前的特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品质,遇事不畏困难,不逃避。

教师:刚才大家对文中语句进行了全面学习,《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壶口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也体现了黄河坚韧刚强的可贵精神品质,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赋予了壶口瀑布别样的雄壮之美。从瀑布奔腾汹涌的气势来看,其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在作者的论述下,我们能够感受到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能深刻体会到历史文化的积淀。除了壶口瀑布之外,我国还有很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壮丽的人文景观、可贵的民族精神,请大家就一种角度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1:以前我们学过《观潮》,里面对钱塘江潮来之前、潮来之中、潮来之后三种景象进行了描写。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感觉自己就在钱塘江边上。还有课文《火烧云》,其中红彤彤、金灿灿这些描述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学生2:我去过曲阜孔林,这座林园是孔子的长眠之地,有“天下第一林”的称号,身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孔子首创儒家文化的韵味。在孔林园林中有很多古树都有上千年的历史,我强烈推荐大家去曲阜孔林游览。

学生3:除了黄河精神以外,我还知道有雷锋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积极主动践行这些民族精神,遇到事情不退缩,敢于直面困难,与同伴团结相处,遵纪守法,待人宽容,始终保持谦卑的心态。

(设计意图:在课外拓展这一环节,无论是学生对学过课文的分享,还是自己游览祖国山川的经历,都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及爱国情感,使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外阅读方式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经典,了解经典。)

四、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

初中正是学生思想品格、价值观念等发展的重要时期,榜样可以对学生产生无形影响,让其规避不恰当的言行举止,反思自身所出现的一些不合理行为。

教师:大家在前面的几个环节中表现非常优秀,接下来我们开展一次随堂测验,检测一下大家对《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综合学习情况。大家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及时举手。

任务一:壶口瀑布的特点有哪些?

学生1:壮阔、汹涌、湍急。

任务二:壶口的由来。

学生2:在河心有一条突然凹下去的深沟,当地人称“龙槽”,在槽头的入水深处便是“壶口”。

任务三:《壶口瀑布》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学生3:比喻、拟人、排比。

任务四:《壶口瀑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生4: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述,直观体现了黄河的雄壮之美,也体现了黄河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通过明确的任务设置,教师以巡场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适当的辅助或评价。

教师(对学生1说):你对这个问题总结得非常好,也很全面,很厉害。

教师(对学生2说):之所以叫壶口,其实在文章中也有语句体现,你不妨查找看看,再次阅读教材,从文章的段落中找出壶口名字的由来。

教师(对学生3说):这篇游记散文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前面我们也进行了初步了解,你可以再回忆一下,还可以用记号笔在文章段落中画出来,后面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应用。

教师(对学生4说):作者在撰写《壶口瀑布》这篇课文时,不仅仅是单方面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一些民族精神的意味。我建议你可以根据前面的学习再仔细找一找。

(设计意图:以清晰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便于教师直观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吸收情况。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要着重讲解。教师的评价,不仅可以规范学生诸多不合理的行為,同时也能以一种温和、友善的方式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做深入交流,以此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教师做评价时,要始终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展开。教师在与学生密切互动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引导,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思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后续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五、教学反思

(一)创新教学评价,精准定位

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整个活动表现进行积极评价,肯定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积极行为,指出学生在学习期间存在的不足,以此深化学生体验,让其明确后期需要努力的方向。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还能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助推学困生有更大的提升。后期,教师在组织各种活动中也能够精准定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不断调整和优化授课内容,制订详细、全面的教学计划。

同时,在其他环节,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积极向上的评价方式,除了口头的评价之外,还可以有各种肢体动作的辅助,或者应用多媒体技术音效的功能进行鼓励,或者现场为学生鼓掌并奖励小礼物。在课外阅读这一环节,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分享欲望。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分享角度进行积极评价,切实保障教学效果,也能在后期不断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向。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

教师可应用新媒体技术优势为学生播放图片,搜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经典视频。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以巡场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共同解读文章内容,深化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播放思维导图,搭建框架,在图片、视频等的应用下丰富课堂活动内容,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打下基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壶口瀑布》为例,探讨了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创新教学手段、深入挖掘语文德育素材、适当拓展课外阅读、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等策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海中学)

编辑:李琴芳

猜你喜欢
壶口瀑布壶口语文课堂
壶口瀑布:大自然的壮美画卷
壶口瀑布
壶口放歌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壶口瀑布
忆秦娥·临壶口
壶口放歌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