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三个视角

2024-05-13 13:09姜发兵
关键词:读后续写语言思维

姜发兵

摘    要:当前学生的读后续写普遍缺乏独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个视角出发来实现创新表达。具体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语言上加强修辞、衔接和词汇活用,在文化上融入文化习俗,文化语汇和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在思维上关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提升续文的创新性。

关键词:读后续写;创新表达;语言;文化;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结合起来考查的英语高考写作题型,读后续写题是要求学生创新使用语言的主要题型,是培养和评价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学生的读后续写普遍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独创性。不少师生认为只有使用“高级”词汇、“优美”句子和“复杂”句型才能在读后续写中获得高分,这一错误观念导致学生通过背诵低频的所谓的“高级”词汇和“优美”句子,以及反复操练如倒装句、强调句等所谓的“复杂”句型来提高续文质量,其结果直接导致续文千篇一律或是晦涩难懂,与读者不能产生良好互动。

二是缺乏丰富性。大部分学生的续文只重视达意,不注重分析原文特定的文化语境和主题意义,不重视内容与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进而导致续文意义单薄,缺乏层次感。

三是缺乏深刻性。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普遍较弱,他们既不能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主题意义,也不能运用推断、演绎、概括等思维技巧来探求文本细节背后的意义,实现信息的关联,以此产生新颖的、具有思维厚度的内容。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表达的训练和创新表达意识的培养。

二、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内涵

创新表达就是要在表达中体现创新性。语言的创新性,即语言的能产性,是指语言使用者产生和理解无穷多句子的創造能力[1]。从本质上来讲,创新表达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作者以创造性的形式遣词造句和传达意义,从而赋予交际内容更丰富的思想或更细腻的情感,使得交际目的更容易实现。读后续写的创新表达就是学生基于对原文的学习理解,创造性地迁移和使用已知的或原文中的词汇或句型结构、文化知识、语篇知识、思维技巧、修辞手法等,丰富续文的层次,展示个人的独特思维和创意,从而增强续文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与读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三、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视角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出,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2],深入开展英语语言的学习。立足《高中课标》,基于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内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读后续写创新表达可以从语言、文化、思维三个视角来实现。下面,本文以高考真题或一些学校模拟考试试题的读后续写题为例,具体阐述基于上述三个视角进行读后续写的创新表达。

(一)语言上的创新表达,增强续文的独创性

语言上的创新表达主要是指巧妙地利用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实现续文的创新表达。任何语言知识都具有表意功能,语言知识与具体的语境、主题意义融合,可以更准确、更新颖地表达意义,使语言呈现出生命力,从而增强续文的独创性。语言上的创新表达主要通过修辞、衔接和词汇活用三种方式来实现。

1.修辞

《高中课标》多次提及修辞能力,如掌握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及常见用法[3],识别语篇中的隐喻等修辞手段并理解其意义[4]等。语言创新能力与修辞能力紧密相关。有学者提出,语言的创新能力包含“修辞语言”的创造力[5]。修辞能够将已有的语言按照认知规律用于新的情境中,达到语言陌生化的效果,从而给予读者新的视角和感受,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因而,修辞的使用是读后续写创新表达的重要方式,常见的修辞有语音修辞、句法修辞、词汇修辞等。

例如,某校模拟考试读后续写题的原文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95岁的老兵看到6岁的孩子Dylan学游泳时不敢跃入(leap)池水中,于是亲自示范,最终Dylan跳入池水中并学会了游泳。学生可以抓住“leap”一词的多义性,在续文结尾处生成如“Now Dylan jumps with no problem. Hopefully, his courage will now inspire himself and others, with whatever leap he needs to make.”的表述,则既呼应原文中“leap”的本义,又暗指“人生道路上的冒险举动”,突显灵活使用修辞(一语双关)的创新能力。

2.衔接

衔接包括语法衔接(如指代、省略、替换、连接等)和词汇衔接(如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部分—整体以及搭配等)。衔接不仅能够产生连贯效果,运用恰当还能产生文学效果,使续文更具独创性。

例如,2022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浙江卷)英语(以下简称“浙江卷”)读后续写题的原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不喜欢某位同学的性格,却被老师Dr. Henderson指派做他的项目作业搭档,但这次“我”起初认为是命运(fate)捉弄的安排却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如果能使用“fate”的同义词“destiny”在结尾部分生成如“The big day finally came and I strode onto the platform, presenting our findings. I knew I wouldnt fail my teammate, with whom Dr. Henderson, or rather, the destiny, paired me.”的表述,则既能巧妙表达“我”完成项目并结交好友的庆幸和欣喜,也能展现其良好的词汇基础以及分析、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此外,学生如能利用“我”与搭档从相互怀疑到成为相互信赖的好朋友的这一经历在续文结尾生成如“I learned I should compromise sometimes to cooperate effectively.”的表述,则既能形成一个以“合作”为主题的语义搭配关系,也能巧妙表达“如何合作”这一主要矛盾的独到解决方法,升华全文的主题意义,新颖而又发人深省。

3.词汇活用

王初明提出,“协同是高效的语言习得方式。因为在语篇的互动中,语言结构的协同会带来该语境下相关表达的多次复现”[6]。词汇的复现是协同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机械的重复会给人带来乏味之感。学生如能基于新的情境,对目标词汇进行创造性地迁移、活用,则既可以使续文与前文的衔接更紧密,也可以让语言变得灵活生动。词汇活用既指词性的活用,如名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等,也指原文的词汇在续文新情境中表现出新的意义。

例如,某校模拟考试读后续写题原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心心念念想做小丑的小学生Liza在小丑培训班上表现得笨手笨脚,却在课余帮助警察抓住了一个小偷。原文首句为“The summer holidays were approaching and Liza wanted to do something special.”,其中的“something special”指的是“学习做小丑”。学生如能在续文结尾处活用该词的意义生成如“Though it was not fun so far in the clown class, she did do something that was special!”的表述,则不仅赋予“special”新的意义(抓小偷),而且与首句形成语篇的闭环,成为续文的点睛之笔。

(二)文化上的创新表达,增强续文的丰富性

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文化知识是学生探究深层意义、建构和生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资源[7]。教师应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提炼出隐性文化知识并将其插入教学之中[8]。文化知识在续文中的运用能拓展读者的视野,增强续文的丰富性。读后续写中常用到的文化知识有文化习俗,有文化意蕴的词汇(文化语汇)和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等等。

1.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在续文中融入文化习俗,可以使文化元素融入场景的表达中,为读者创造一个充满文化特色的环境,使故事场景更加生动和真实,增强续文的辨识度。

例如, 2021年1月浙江卷读后续写题原文讲述了“我”在万圣节前的一次尴尬经历:“我”一时冲动把头伸进已经掏空了瓜瓤的南瓜,却被卡住了。学生如能在续文中使用一些关于万圣节习俗的文化元素进行表述,生成如“My siblings, in ghost costumes, were on their trick-or-treating adventures, forgetting all about their sisters embarrassing moment.”的表述,则能使内容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独特。

2.文化语汇

本文中的文化语汇是指英语语言中蕴含着一些文化信息的词汇,如成语、俚语、谚语等,也包括一些物质文化(如特色美食)的名称等。这些词汇是特定历史和地域文化的产物,可以使续文的表达与语境或人物言行更加吻合。当然,一些具有文化特征的指称、昵称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例如,2020年6月浙江卷读后续写题原文讲述的是“我”到加拿大北部的一个村庄拍摄北极熊的事件。学生如能在续文中使用如 “This is it! Im going to die in this stupid town!”等来表达遭遇北极熊时害怕被袭击的恐惧,使用如“Phew! Thats a close miss!”等来表达劫后余生的庆幸(其中的文化语汇“Thats it!”“Phew”蕴含文化信息),则能增强语篇的丰富性。

3.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

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以及经典的诗歌、音乐也可以运用到续文中。这些文学元素的运用,不仅能够折射作者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而且能够使续文的表达更具趣味性。

例如,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高考Ⅰ卷)读后续写题原文讲述的是一个来自移民家庭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作文竞赛却又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缺乏自信的事件。学生如能在叙述“我”因作品获奖而更自信时借助“Ugly Duckling”这一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行表达,生成如“Like the Ugly Duckling, I began to shed the constraints of my past and embraced the confidence that blossomed within me.”的表述,則不仅能使叙述更加形象,而且也能彰显其课外广泛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思维上的创新表达,增强续文的深刻性

《高中课标》指出,学生要能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9]。这就要求学生在续写中恰当运用一些思维工具并关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以更好地传达意义和思想,增强续文的深刻性。语言和思维融于一体,作为思维活动的载体,语言能折射思维。当然,一个人思维上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越强,其语言表达就越可能呈现创新性。

1.逻辑性思维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思维的规则和规律,具体涉及概念、判断、推理等英语语言的心智活动[10]。在读后续写中,学生根据获取的原文信息,对人、物或事进行准确的指称,根据人物性格演绎合理的细节,恰当使用衔接和连贯的机制进行有条理的表达,将情节与主题意义高度关联,等等,都是思维有逻辑的表现。思维的逻辑性不仅可以增强续文的深刻性,而且可以增强续文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例如,某校模拟考试读后续写题原文讲述了一位80岁的老爷爷Bill和8岁的邻居小朋友成为忘年交的故事:Bill教小朋友在自己的院子里种菜养花,小朋友经常邀请Bill到他家做客,甚至想要“领养”Bill。学生如能以“Now 20 years have passed, I still miss Bill, a neighbor who was generous to welcome a young kid into his house, an old friend who listened, and a mentor who took a young kids offer so seriously and offered him an idyllic childhood.”等的表述来评价Bill,则不仅能展示其逻辑思维的渐进性(Bill的neighbor、friend、mentor三种身份的渐进),而且也能恰如其分地概括Bill的各种身份对孩子童年的不同影响。

2.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外部信息的真实性及附着其中的价值取向作出明辨[1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续文作者实际上是为原文的各个角色代言的。各个角色在语境中的言行举止折射续文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表现出质疑、批判、独立思考的品质,展现思维的深刻性,实现续文的创新性。

仍以Liza想成为小丑的读后续写题为例,学生如能在续文中生成如 “You did all of the clown tricks quite well. Perhaps one day you could be a proper clown.”等教练表扬Liza的表述,以及“Thanks, but Im not sure I want to be a clown. Perhaps Ill be a policeman when I grow up!”等Lisa回复教练的表述,则不仅能体现Liza独立思考的批判性精神与天真烂漫,而且也能折射作者本人独立思考的批判性精神。

3.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包含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等。发散思维是指通过类比、联想,从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物中得到启示,进行跳跃式地想象[12]。聚合思维是指能够聚合文章中的不同信息,发现它们之间或者具体信息与语境或主题间的关联。逆向思维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性思维不仅能增强续文的原创性和吸引力,更能增强续文的思想深度,使得续文故事更值得回味。

例如,2023年1月浙江卷读后续写题原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在农场的一个废弃小屋里偶然发现一只被蜘蛛网缠绕的蜂鸟,施以援手,蜂鸟得以脱身。学生如能围绕“蜂鸟遭遇蜘蛛网困境”进行发散思维,生成如“She must have continued her voyage southward. She may have to contend with storms, exhaustion and other predators along the way, but hopefully she now knows to avoid large spider webs!”这样的表达,即从被困蜘蛛网发散出storms、exhaustion、other predators等其他蜂鸟可能遭遇的威胁,则不仅是对原文的适度回应,而且也能突显作者丰富的词汇积累和想象力。

四、结语与教学启示

学生可以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个视角入手,创造性地表达读后续写的内容和语言,从而创作出具有独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能启智增慧、发人深省的续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充分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解读、讨论原文,厘清故事发展的线索,挖掘语篇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关联、评判等思维活动;

二是鼓励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打好知识基础(包括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等),提高文学修养;

三是重视文化、思维和语言的融合,以此催生学生的语言创新;

四是基于语篇设计词汇拓展练习题和修辞策略练习题,促使学生内化新学的词汇和修辞策略,提高学生在读后续写产出活动中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岩.修辞视角下的语言创新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4-87.

[2][3][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28,38,6.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8.

[6]王初明.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97-299.

[7]王蔷,周密,孙万磊.重构英语课程内容观,探析内容深层结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22(8):39-46.

[8]夏纪梅.教英语、教文化、教思维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课标的知识与文化构图谈教学“小插件”设计[J].英语学习,2023(2):61-65.

[10]梅德明,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0.

[11]王健.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7):24-29.

[12]刘茹菲.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和语言创新思维的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97-98.

猜你喜欢
读后续写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写作试题的评析与教学建议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