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培育“知己”文化意识

2024-05-13 13:09宋亚君翁妍雯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意识

宋亚君 翁妍雯

摘    要:各个版本教材中的听说课素材都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活动,培育学生的“知己”文化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与着力打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课外延伸活动。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英语学习活动观;“知己”文化意识;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在义务教育中应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2]。事实上,早在21世纪初就有语言学家指出,外语教学不仅要树立“知彼”的文化观,而且要培育“知己”的文化意识[3]。换言之,外语教学的人文性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在于传承本族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分享、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听说课是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其目的在于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4]。各个版本教材中的听说课素材都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培育学生的“知己”文化意识。同时,《义教课标》指出,教师要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中,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等,学会在零散的信息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自主建构基于语篇的结构化新知[5]。有鉴于此,下面将以外研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Module 10 The Spring Festival中的Unit 1 Are you getting ready for 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学为例,阐述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培育学生“知己”文化意识的听说教学及其反思。

一、教学过程

现行教材蕴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立足教材,挖掘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据此制订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知己”文化意识,提升学生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Unit 1 Are you getting ready for the Spring Festival?讲述的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春节节日介绍和春节传统习俗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包含制作灯笼、吃年夜饭、舞龙舞狮、给压岁钱、贴春联窗花、包饺子粽子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旨在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争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设置如下:

在完成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①自由、流利地谈论春节及其传统习俗;

②学会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传统节日及其传统习俗。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与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落实“知己”文化意识的培育,笔者选取Hello, China系列短视频之“Spring Festival and its colour”“Dumplings and the Chinese family”两则双语视听材料,以及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录制英国朋友Jack的三则微视频作为本节课教学的辅助材料。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话题,激活已知文化图式

首先,笔者播放英国朋友Jack的第一则微视频,并让学生思考Jack在微视频中提出的疑问“Im learning Chinese now and Im really interes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Which is your favourite one?”,激活学生关于traditional festivals的文化图式,引导学生关注traditional的含义。然后,笔者呈现如图1所示的日历,并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festival will come soon?”“When is it?”“Is the Spring Festival a special day or a period of time?”,以使學生在观察日历的过程中形成“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的时间概念,激发学生思考不同时间对应的不同传统习俗。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从英国朋友的提问入手可以自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同时,上述活动具有真实性、情境性,有助于激活学生已知的相关文化图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预测内容,学习新的文化词汇

首先,笔者播放Jack的第二则微视频,让学生思考Jack的疑惑“I know the Spring Festival is coming soon. I want to know what Chinese people usually do before it. What do you do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以思维导图形式板书学生的答案(如图2所示)。

接着,笔者通过音标拼读、图片领读、单词游戏PK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复现单词表中的新的词汇,如lantern、dragon dance、sweep以及拓展的新的词汇,如dust、put away等,以使学生在音、形、意结合中学习新的文化词汇,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聚焦教材的四幅配图,开展pair work,以帮助学生巩固与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文化词汇,并完成听力排序任务。pair work形式如下:

A: What are / is ... doing now?

B: They are ... / She is ...

最后,笔者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 now?”,引导学生通过描述图片内容,预测主听力任务的内容,即“They are getting ready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涉及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的活动主要是讓学生针对Jack的提问,讨论春节前的习俗活动,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与文化习俗相关的新的词汇,帮助学生提取并梳理节前活动的细节信息,为后续活动作铺垫;第二层次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新知、预测主听力内容,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三)视听结合,丰富文化输入

Step 1. Listen for the basic information.(感知与注意学习理解类活动)

首先,笔者让学生泛听听力文本,并回答问题Q1~Q4。

Q1: Where are the speakers? How do you know it?

Q2: When does the dialogue probably happen?

Q3: How many family members does Lingling mention?

Q4: Are you always very busy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Why?

Q1属于细节性听力获取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话语“This is ... speaking.”注意到说话者正在打电话。Q2属于理解性听力获取题,需要学生通过抓取关键词“get ready for”,或在理解整个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Q3旨在提醒学生关注题干关键词。Q4旨在引发听者共鸣,启迪学生思考为什么春节前的准备活动如此繁忙,进而意识到春节的重要性。

Step 2. Listen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获取与梳理学习理解类活动)

首先,笔者呈现图3,并提出问题“What do Lingling, her family members and her friends do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让学生精听听力文本,帮助学生梳理听力文本信息。

然后,笔者提出问题“What kind of lanterns is Lingling making?”“Why do Chinese like big red lanterns?”“Why are they so busy?”“What else do people usually do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in your city?”,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交流春节习俗活动。

Step 3. Watch the video and think.(阐释与内化应用实践类活动)

首先,笔者播放教材配套动画视频,让学生在跟读模仿其中的重点语句及其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接着,笔者让学生根据图3,以第三人称视角阐述Lingling一家及其朋友的节前准备活动。然后,笔者播放Hello, China系列短视频之“Spring Festival and its colour”“Dumplings and the Chinese family”,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春节准备活动和春节传统习俗的信息。最后,笔者提出问题“What do people in your city or your family do to get ready for the Spring Festival?”,引导学生就具有家乡地域特色的春节习俗展开思考和交流。

【设计意图】上述“泛听”“精听”“视听说”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理解生词与对话内容,提高学生生词学习的效率。听后模仿朗读重点语句及其语音语调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音能力。依据思维导图进行对话转述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上述层层递进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基于文本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内化信息,丰富学生的文化输入,为下一步超越文本的拓展输出奠定扎实的语言、思维基础。

(四)迁移运用,提升文化认同

首先,笔者播放Jack的第三则微视频,并呈现如图4所示的任务卡和如图5所示的图片信息卡与对话框架,要求学生五人一组解决Jack在微视频的结尾提出的要求“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其中两人完成图4,并根据提示完成report分享;另外三人根据所拿到的图5图片信息与对话框架完成对话编排)。

在小组展示后,笔者带领全班学生根据表1对小组展示活动进行评价,达成本节课的“教—学—评”小闭环。

【设计意图】上述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将为Jack解决困惑作为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自己的个人实际阐述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认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育学生的“知己”文化意识。

(五)小结梳理,宣传推广传统文化

在完成小组活动后,笔者作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呼吁学生重视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在此基础上,笔者布置两项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择其一完成,并在下一节课选择两项作业中的各一项优秀成果进行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两项作业如下:

【作业一】结合所学知识,写一封信向Jack介绍本地的春节特色习俗及其背后的意义。

【作业二】任选除春节外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查阅相关资料并用英文向Jack介绍其传统习俗。

二、教学反思

经过实践,笔者发现,要想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得到有效传承与弘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在活动设计时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培育学生的“知己”文化意识。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提升自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教师在英语课堂中通过英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吸引学生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及其英文表达的良好途径。但要想“完美”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则需要教师注重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积累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素材,进而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增补整合。

二是着力打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课外延伸活动,如定期在班内开展分享中国民俗的英语角活动、经典中国故事英语演讲比赛、中国经典诗词英文朗诵比赛、自制vlog介绍中国文化微视频比赛等,吸引和培养更多学生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23-12-0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eqid=b19e2ca00002de7e000000036480b220.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0.

[3] CLAIRE K. Language and Cultur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7-53.

[4]张玉姝.生态教育之综合课程创造力[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2:200.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意识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