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乘云绣”纹样特征与艺术价值解析

2024-05-13 13:37虞倩雯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马王堆艺术价值刺绣

摘要:目的:“乘云绣”作为西汉时期的重要绣品,蕴含着卓越的艺术价值。文章通过深入剖析“乘云绣”的纹样特征,探讨其艺术价值,旨在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刺绣艺术。方法: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乘云绣”残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化手段复原其单元纹样与整体纹样,并按照结构、造型、色彩等特征进行系统梳理与细节分析。同时,探究其与同期刺绣纹样的异同,进而全面解析“乘云绣”的艺术手段、美学原理和文化价值。结果:“乘云绣”纹样以凤鸟、菱花等变体云气纹为主要内容,结构上采用每上下两行二分之一错位的二方连续排列方式,造型抽象柔和,色彩搭配灵动自然。同期刺绣纹样采用不同的装饰艺术手法,但均以变体云气纹为基本纹样,呈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乘云绣”纹样采用外方内圆与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变化、对比与均衡的美学法则,抽象图案具象寓意的呈现手段。结论:“乘云绣”纹样展现出的装饰美感与历史文化意蕴,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具有美学价值的设计灵感和艺术表现方式,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关键词:马王堆;刺绣;  “乘云绣”纹样;变体云气纹;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03

0 引言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中,刺绣数量最多且最为耀眼,其纹饰华丽,工艺精细[1],充分展现了西汉时期精湛的织造技术与高超的工艺水平。出土的40余件绣品中,“信期绣”19件,“长寿绣”7件,“乘云绣”7件[2],虽然“乘云绣”数量较少,但作为当时的典型绣品,其纹样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与较高的艺术水准,值得深入研究。

近年来,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研究刺绣的装饰纹样,对刺绣的保存、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然而,由于出土的刺绣残片表面破损,较多纹样并不完整,单纯对照实物进行研究会有细节上的缺失。为了更全面地剖析“乘云绣”的艺术特征,本文利用数字化手段复原纹样,并将复原后的纹样与同期刺绣进行比对分析,旨在剖析其美学价值、文化价值与设计手法,意在使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接轨,传承西汉工艺美术的艺术造诣。

1 马王堆“乘云绣”纹样复原

1.1 马王堆“乘云绣”绣品

本文选用1972年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7件“乘云绣”中保存相对完整的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为西汉时期的服饰用料,长39厘米,宽34厘米,目前收藏于湖南博物院内[4]。该绣品采用锁绣工艺针法,以绮为绣地,以朱红、浅棕红与橄榄绿三色丝线绣出朵朵祥云,凤鸟在祥云中微微露头,隐约可见,寓意“凤鸟乘云”,故随葬品清单遣册称之为“乘云绣”[5]。绣地隐约可见对鸟菱纹,绣面精致灵动,由圆涡形线条组成的装饰云气纹、植物纹与凤鸟纹相互穿插结合,织纹和绣纹交相辉映,彰显华贵气息。

1.2 “乘云绣”纹样复原

为了准确解析“乘云绣”纹样,采用电脑绘图软件Photoshop与手绘板结合的方式,对照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片的实物图进行纹样复原。经过各角度实物对比后,修整了绣片的纹样细节与色调,使其视觉效果更为清晰,同时尽可能还原文物的色彩,如图1、图2所示。通过复原发现,“乘云绣”以单位纹样为基础,每个单元重复排列,可以通过将单位纹样排列组合的方式向外延无限扩展。

2 “乘云绣”纹样特征分析

2.1 纹样结构

黄褐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采用二方單元连续排列的构图方式,以单位纹样二分之一宽度的上下层错位方式循环,每个单元纹样一致,交错排列后无法轻易发现重复排列的痕迹与边界,且经过横向连续排列组合后,极大地增强了纹样的复杂性与装饰感,丰富了纹样的视觉效果。单位纹样中几何纹样、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交替分布,如凤鸟在云朵中轻舞,藤蔓自由延展,花草均匀穿插,画面生动活泼。

纹样的骨骼采用枝蔓骨架式,这种形式的构图是利用刺绣图案中的特定中心部位延伸出枝蔓花卉状的线条,形成整体的骨架结构[6]。这种骨架常由水平或垂直的线条构成方形区域,然后将对称的图案巧妙放置其中,以达到高度的协调与平衡效果。单元纹样中可以清晰看见重点纹为对鸟纹,以凤鸟的眼睛为纹样中心,向四周扩展,填充装饰纹样。反复排列的纹样中可以隐约看出对鸟纹依然是重点,其余纹样更强调装饰效果,整体和谐统一。

2.2 纹样造型

纹样造型抽象写意,画面中的对鸟与云纹自由多变,乍看较难区分凤鸟的头尾,只见一只眼睛藏匿于柔和蔓延的线条之中,给足观赏者想象空间。纹样的线条流畅,边角处较为圆润,尽管植物纹、云气纹与对鸟纹的末端都带有尖角,但是整体纹样以曲线形变换纹样为主,没有垂直的棱角、笔直的线条等具有攻击性的造型,视觉效果较为柔美。

2.3 纹样色彩

纹样的色彩丰富且对比强烈,主要色彩为黄色、朱红、浅棕红、橄榄绿与黑色,其中绮地的黄色占比最大,与占比次之的黑色变体云气纹形成对比,橄榄绿、朱红与浅棕红色点缀其间,相辅相成。凤鸟小爪的朱红色与云气纹大面积的黑色形成面积与色彩的反差感,朱红色的爪子既起到点睛作用又起到柔和画面色彩的作用。经过图案的反复排列,每个色块间的对比更为明显,特征更加鲜明。虽然色彩丰富且对比强烈,但是整体画面色块与色块之间的衔接柔和,因此视觉效果和谐,画面灵动。

3 同期刺绣纹样分析

3.1 不变的变体云气纹

西汉时期的丝织品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在阴阳五行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当时的绣品在题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造型夸张且富有想象力。祥禽瑞兽、神仙灵异等主题得到广泛的表达,赋予绣品浪漫主义色彩[7]。受汉代神话、巫术及其独特的浪漫表现手法的影响,汉代刺绣纹样中充斥着大量的云气纹[8]。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中,除了占比最大的“乘云绣”“信期绣”“长寿绣”外,还包含“桃花纹绣”“茱萸纹绣”“铺绒绣”等[9],每种绣品纹样都以云气纹为主。

通过比对当时的绣品残片发现,“乘云绣”中包含云气动物纹、云气植物纹等变体云气纹,与“信期绣”“长寿绣”等其他同期刺绣的变体云气纹一样为当时的典型纹样。

3.2 多变的艺术手法

由于西汉时期刺绣面积受面料幅宽影响,设计图案一定程度上受限,所以常见单位纹样重复排列的方式,这样即使幅宽受限,个别单位图案表达不完整,也不影响刺绣图案的整体效果。因此“乘云绣”“信期绣”“长寿绣”等同期刺绣的结构均为单元重复排列,但在造型上有较多差异。

马王堆出土绣品中数量最多、纹样最精美的“信期绣”每个绣片上都有形态不同的写意燕子纹。当时燕子的别名为“信期”,定期南迁北归,每年总是信期归来,因此绣品名为“信期绣”[10]。其用线最细,每个单元面积较小,花纹有疏有密。“信期绣”纹样提取燕子身上不同部位的特征,如尾巴、眼睛、翅膀等作为主要元素呈现,形成不同的燕子形云气纹,其余部位则弱化甚至删减。色彩多采用棕红、朱红、紫灰、橄榄绿、黄色、黑色等,部分绣品使用黑色绣地、彩色绣面,在秦汉时期较为流行,颇为高贵。“长寿绣”因纹样中的茱萸纹与如意云气纹等纹样具有长寿的寓意而得名[11],其线条相比同期刺绣更为流畅,每个单元包含多朵穗状云气纹、花蕾云气纹与叶瓣云气纹,纹样形态十分优美,极富装饰性。“长寿绣”使用的色彩有黄色、绿色、青色、红色、褐色与黑色等。相比“信期绣”的精细纹样,“乘云绣”与“长寿绣”的刺绣纹样单元较大,大约为“信期绣”的三倍,线条与之相比较为粗放。

同期刺绣的外轮廓均为矩形,单位纹样的外轮廓也以矩形为主,所以外部有方形的硬朗感,而内部填充纹样的造型,有变化较多的云气纹,常呈旋涡状,远看似圆形,造型较为柔和,因此形成外方内圆的视觉效果。虽然远观时同期的刺绣纹样都呈现外方内圆的特点,但细节处各有差异,不同绣品在单元、纹样、线条、造型、配色等方面都有变化,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

4 “乘云绣”艺术价值分析

4.1 艺术手段

“乘云绣”中的凤鸟纹与云气纹组合,以流畅蔓延的线条为主,通过弯曲、缠绕、融合、交错显示出一种飘逸的美感。凤鸟的眼睛被重点展现,其他元素被弱化,这样若隐若现的凤鸟纹样,给人无限的联想空间。抽象写意的云气纹与植物纹,乍看之下为静止纹样,但融入丰富的对比色彩后,造就了灵动欢快的视觉感受,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使刺绣显得壮美而充满生命力,表达出纹样的跃动之感。

4.2 美学价值

刺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要将传统的工艺美术形式融入现代的艺术设计中,需要注入符合人们审美特性与时代特征的设计元素[12]。以形式美法则分析“乘云绣”纹样的设计元素,在造型方面,以曲线线条为主,不同粗细和力度的曲线尤其能够抒发情感,体现出整体绣品的节奏美、运动美和韵律美[13]。在色彩方面,通过绣地与绣面对比鲜明的色彩运用,绣品图案的视觉效果对比强烈。与此同时,通过主色与辅助色的搭配,巧妙调和色彩对比的反差感,在色彩过渡中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效果,这种对比与调和的运用使绣品呈现出丰富动人的色彩表现,优化了观赏者的视觉感受。在结构方面,绣品的整体纹样看似复杂且层次感较强,但单位纹样保持一致性,通过错位排列的方式赋予绣品动态感和变化的韵律,增强了艺术的生命力。

4.3 文化价值

汉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4],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在云气纹的基础上实现纹样的解构与重组,形成多种组合并衍生出不同的形式和寓意。在“乘云绣”中,凤鸟为主题纹样,与自由蔓延的花草云气纹相结合,演化出“凤鸟乘云”的神话,具有避灾驱邪的吉祥寓意[15]。西汉绣品中重复出现的云气植物纹、云气动物纹等变体云纹,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展现出人们不同的情感寄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出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结语

“乘云绣”纹样作为西汉时期刺繡艺术的精华,展现出显著的装饰美感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本文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原“乘云绣”纹样,与其同期绣品“信期绣”“长寿绣”等纹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极具代表性的变体云气纹样、抽象图案的寓意表达方式、外方内圆和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都值得被运用到更多的领域。现代艺术设计应该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传播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1] 袁建平.绚丽多彩的楚汉丝织品(之二):色彩与纹饰[J].丝绸,1994(12):50-53,5.

[2] 傅举有.中国历史暨文物考古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9:184.

[3] 吕春虹.汉绣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J].艺术科技,2015,28(9):241,280.

[4]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2:刺绣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37.

[5] 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J].新湘评论,2020(21):F0002.

[6] 厉璋.西汉马王堆刺绣纹样艺术语言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1.

[7] 周巧雯,乔洪.西汉丝织物云气纹特征研究[J].四川戏剧,2017(12):84-87.

[8] 陈莉.西汉云气意象及其美学蕴涵研究[J].文艺评论,2011(6):14-17.

[9] 丝绸文化与产品编写组.丝绸历史与文化(3):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绸[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7,32(2):26-28.

[10] 伍魏,许少玲.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织物“信期绣”纹样的美学特征分析[J].装饰,2012(4):133-134.

[11] 张翠.汉代长寿绣的技法和纹样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12] 郝萍萍.传统刺绣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艺海,2020(2):78-79.

[13] 钟蔚.汉绣纹样的艺术特征提取研究[J].服饰导刊,2018,7(2):23-29.

[14] 葛英颖,李潇怡.汉绣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特点研究[J].工业设计,2019(7):130-132.

[15] 唐朝晖,包玲.汉代美学思想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以马王堆刺绣为例[J].西部皮革,2022,44(14):137-139.

作者简介:虞倩雯(1992—),女,上海人,博士在读,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非遗”创新传承。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东华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130750100

猜你喜欢
马王堆艺术价值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马王堆下有古墓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刺绣新生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