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探析安妮的成长过程

2024-05-13 13:37罗焕芦冰清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成长小说少年青年

罗焕 芦冰清

摘要:目的:文章目的是发掘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著的成长小说《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的文学价值,以安妮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和经历激励现代青少年成长。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归纳综合法研究两本小说。结果:《绿山墙的安妮》描写安妮的少年时期,而《小岛上的安妮》叙述安妮的青年时期。两本书所使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有利于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和引起读者的共鸣。结论:研究发现《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少年安妮渴望亲情,珍惜友情,在挫折中不断成长;《小岛上的安妮》中的青年安妮渴望爱情,珍视友情,同时经历了身边朋友的死亡。她不断追寻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

关键词:  《绿山墙的安妮》;  《小岛上的安妮》;成长小说;少年;青年

中图分类号:I71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03

1 《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比较的必要性

《绿山墙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和《小岛上的安妮》(Anne of the Island)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创作的“安妮系列”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均以安妮为主人公。其中,《绿山墙的安妮》是蒙哥马利最先出版的一部小说,受到了加拿大国内甚至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对它大加赞赏。珠玉在前,后面作为续书的七部小说难以超越。但是《小岛上的安妮》在文学性和艺术性上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不失为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研究这两本成长小说,纵向比较少年时期安妮的成长和青年时期安妮的成长,可以更清晰地看见安妮从一个可怜的小孤女成长为独立自强的现代女性的过程,这对青少年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激励作用。

2 《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的叙事视角

从叙事视角来看,《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使用的都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也就是说,“叙述者没有参与小说的任何活動,而是从外部对小说的所有人物进行全面观察”[1]。在《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得知马修和马瑞拉本来想要领养一个男孩,结果孤儿院却阴差阳错送来自己后,全知全能的作者蒙哥马利发表评论:“一个孤苦伶仃、渴望爱心、无亲无故的孩子流着泪进入梦乡。”[2]在这里,蒙哥马利对小孤女安妮充满了同情。而在《小岛上的安妮》的第一章,吉尔博特向安妮第一次表白之后,两人的相处变得不自然起来。小说是这样叙述的:“在他们多年来的同学情谊中,某种陌生的东西直驱而入,直接威胁着这种情谊。”[3]通过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妮和吉尔博特之间的友谊已经升华为爱情。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解释和评论某些故事情节,不仅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还可以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3 《绿山墙的安妮》中少年安妮的成长

3.1 渴望亲情的安妮

在《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有不幸的童年。在父母患热病双双离世之后,她屡遭遗弃,辗转于不同的家庭,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安妮在托马斯太太家住到8岁,要照看托马斯太太四个比安妮还小的孩子。接着哈蒙德太太收留了安妮,目的是让她帮忙照顾八个孩子(其中有三对双胞胎)[4]。两年后,哈蒙德太太家发生变故,安妮只能住进孤儿院,而人满为患的孤儿院没有她的立足之地。没有亲人的安妮比任何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渴望亲情的温暖和亲人的呵护。

然而,安妮又是幸运的。11岁时,安妮阴差阳错地来到了绿山墙农舍。马修和马瑞拉兄妹想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工干农活,结果中间人给孤儿院传错话,送来的是一个女孩子——安妮。虽然马修和马瑞拉曾考虑把安妮送走,重新找一个男孩,但他们最终被安妮悲惨的身世和活泼健谈的性格打动了。善良的马修和马瑞拉兄妹不仅给予了安妮温暖,还耐心引导在成长过程中犯下种种错误的安妮,帮助她克服困难,不断成长。

3.2 珍惜友情的安妮

来到绿山墙之前,孤独的安妮非常渴望得到友情,她会把非人类的物幻想成自己的好朋友。安妮被通往绿山墙的林荫大道的美景惊呆了,把它称作“欢悦的雪白之路”;她不喜欢山岗下的“巴利的小湖”这个名字,把它改为“闪亮之湖”;她给窗边的天竺葵起名为“邦妮”;她给东山墙房间窗外的樱桃树起名为“白雪皇后”……

认识了邻居家的小孩戴安娜之后,安妮把戴安娜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也特别珍惜两人之间的友情。两个同龄的小女孩有很多共同话题,她们一起徜徉在青山绿水间,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作为同班同学,她们可以在放学后一起站在雪中狂聊半个小时。她们一起往戴安娜家客房的床上跳,导致躺在床上的约瑟芬姑奶奶受到惊吓,但她们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得到了约瑟芬姑奶奶的喜欢[5]。

安妮还和伊芳里主日学校里的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包括简和吉尔博特。最初,安妮因自己的红头发感到非常自卑,而吉尔博特偏偏抓着她的红头发大声讽刺,两人因此结怨。这促使两人后来在学习上暗暗竞争,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吉尔博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也做了很多事情来弥补安妮[6]。在故事的末尾,安妮和吉尔博特都获得了艾弗里奖学金,并冰释前嫌,成了好朋友。

3.3 在挫折中成长的少年安妮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一方面,安妮身上有不少吸引人的闪光点。她的开朗、健谈和爱幻想,使得沉默寡言的马修决定将错就错,把她留下。安妮从前面两个收养家庭里积累了照看小孩的丰富经验。当戴安娜3岁的弟弟得了义膜性喉炎时,恰逢大人不在,安妮凭借经验及时救下了他。她临危不惧、处事果断的风格给大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面,从小没有父母教育的安妮不可避免地会在成长过程中犯错,并遇到很多挫折。有一次,安妮错把葡萄酒当成山莓果汁给戴安娜喝,导致戴安娜喝醉,戴安娜的母亲一气之下不让她们来往了;安妮和戴安娜把小溪那边的红杉林想象为“闹鬼的森林”,害得安妮不敢在晚上经过红杉林;安妮把止痛药水当成香草精放进蛋糕里,导致款待牧师夫妇的蛋糕变得难吃极了;安妮从小贩那里买来染发剂用到自己头上,把自己的一头红发染成了难看的绿色……这些,都是安妮成长的印记,也培养了安妮的是非观,促使她成为更好的自己。

4 《小岛上的安妮》中青年安妮的成长

4.1 渴望爱情的安妮

在《小岛上的安妮》中,安妮已长成了18岁的妙龄女子,对爱情懵懵懂懂又充满憧憬。爱情和婚姻自然成了这本小说重要的主题。《小岛上的安妮》的第一章就是从安妮和戴安娜谈论拉文达小姐的婚礼开始的。另外,小说还相继描写了戴安娜的婚礼、简的婚礼和菲儿的婚礼。对戴安娜的婚礼,安妮是这样想的:“人总得长大——结婚——改变,这太可怕了。”很明显,安妮明白婚姻是人成长的重要一步,但是由于她还没确定自己真正爱的人是谁,所以充满了迷惘。

在追寻爱情的过程中,安妮曾遇到过五名追求者:比利、吉尔博特、查理、罗伊尔、山姆。安妮真正钟情的是吉尔博特,但一开始她并没有看清自己的心,以为自己只适合和吉尔博特当朋友,因此拒绝了吉尔博特的求爱。安妮很羡慕戴安娜幸福美满的婚姻,“安妮产生了一种奇怪的孤独感,不知怎么的,觉得她自己只属于那些逝去的岁月,而与现在的时光毫无关系”。安妮误以为自己喜欢的是罗伊尔,因此她放任罗伊尔追求了她两年。当罗伊尔向她求婚时,她才幡然醒悟自己爱的是吉尔博特。拒绝了罗伊尔之后,安妮终于和跟她心意相通的吉尔博特走到了一起。

在成长小说中,顿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成长小说的主人公通常是在顿悟后解决了令自己困惑不已的问题,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进而得到成长。在《绿山墙的安妮》中,马修因破产受到刺激猝死,马瑞拉身体状况不佳,患上眼疾。意识到亲情可贵的安妮,决定放弃奖学金留下来陪伴马瑞拉。而在《小岛上的安妮》里,青年安妮的顿悟出现在她拒绝罗伊尔求婚时。她意识到罗伊尔不是自己的归宿,只有吉尔博特可以让她不再孤独,给她提供心灵的港湾。顿悟是安妮成熟的重要标志。

4.2 珍视友情的安妮

在《小岛上的安妮》中,安妮身边不乏陪伴她成长的伙伴,也出现了值得她珍视的友情。戴安娜一直是安妮最好的朋友,她们没有违背孩提时的誓言,从来都是无话不谈的知己。随着安妮生活圈子的扩大,特别是当她走出爱德华王子岛,来到金斯波特镇的雷德蒙大学之后,她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包括原來就认识的普里西拉和新朋友菲儿。安妮真诚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朋友,和朋友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菲儿出身于富有的名人家庭,她美丽可爱,有魅力,头脑灵活,学习效率高。在菲儿的带领下,安妮和普里西拉的社交道路一帆风顺,社交圈得以扩大。这三个女孩还一起租了派蒂小屋作为大学期间的宿舍,在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同时,加深了彼此的友谊[7]。

4.3 面对死亡的安妮

生老病死是逃不开的主题。《小岛上的安妮》没有回避死亡,当然,与爱情、友谊相比,作者对死亡的描写相对简略。小说中出现死亡的地方有两处:鲁比之死和巴里小姐之死。

鲁比是和安妮一起在小岛上长大的伙伴之一。得了肺结核的鲁比觉得自己还没活够,她渴望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也想有自己的孩子。鲁比的死亡让安妮感到生命转瞬即逝,觉得应该更努力去追寻有价值的东西,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巴里小姐就是戴安娜的约瑟芬姑奶奶。少年安妮和戴安娜嬉戏玩耍的时候跳到客房的床上,不小心压到了巴里小姐。安妮诚恳地向巴里小姐道歉之后,巴里小姐喜欢上了有趣的安妮,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巴里小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惦记着安妮,并在遗嘱里给安妮留了一笔钱。安妮收到律师寄来的关于巴里小姐去世的信时,心情非常沉重,不由得泪水涟涟。

4.4 不断追寻梦想的青年安妮

《绿山墙的安妮》中的少年安妮喜欢幻想且非常健谈,很早就展现了她的语言天赋。《小岛上的安妮》里的青年安妮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努力写作,开始追寻文学梦。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小说写作中,而且虚心听取朋友们的意见,如删掉不必要的景物描写、人物语言不过于夸张等等。虽然开始的几次投稿都没有得到认可,但是安妮依然坚持观察生活,坚持阅读写作,坚持向杂志社投稿。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青年之友》杂志社的回信。杂志社告诉安妮,她的一篇小速写已经得到采用,还送来了一张稿费支票。安妮欣喜不已,因为这是她实现文学梦想,成为作家的第一步。

5 结语

《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关注少年安妮和青年安妮的成长过程。尽管安妮在这两本小说里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但她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来到爱德华王子岛的绿山墙农舍之后,安妮不再孤苦无依。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她不仅得到了马修和马瑞安兄妹的呵护和教育,还结识了可以谈天说地的伙伴,收获美好的爱情。安妮还接受了教育,上大学并获得了学位。尽管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挫折,但安妮始终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其生活态度和经历对青少年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宗凤.《绿山墙的安妮》的人物及叙述视角分析[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1(6):80-81.

[2]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M].曾晓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8.

[3]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小岛上的安妮[M].李华彪,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6,218,282.

[4] 芮渝萍,范谊.成长的风景:当代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 罗焕,朱晓兰.成长小说视野下的《绿山墙的安妮》和《长腿叔叔》的比较[J].名家名作,2021(2):74-76.

[6] 夏宗冯,张华.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绿山墙的安妮》[J].长春大学学报,2011(11):87-89.

[7] 施旻.蒙哥马利笔下的“红发安妮”形象及其影响[J].当代外语研究,2014(8):64-67.

作者简介:罗焕(1976—),女,广西桂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法。

芦冰清(1987—),女,湖北黄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翻译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科研项目课题“成长小说视野下的《绿山墙的安妮》和《小岛上的安妮》比较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TSYB18

猜你喜欢
成长小说少年青年
《少年》改档12.16对撞张艺谋《长城》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少年铁饼运动员常犯技术错误及纠正分析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浅谈儿童文学的本质
皮尔?托马斯和《卑劣街区》
“少年”古永锵 新的时代到来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墨裔女性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