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2024-05-13 13:08陈刚
新课程·上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刘胡兰分组讨论浪花

陈刚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中的第1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主要探讨生命的意义,启迪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利用多重案例、名人故事、实践操作、哲思讨论等,激发学生思考人生的追求、生命的意义、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对于生命和成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尽管认知相对浅显,但也正在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在学科水平方面,学生对伦理道德的理解较为初级,对抽象概念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生活经验深化理解。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以生命为主题,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引用名言、展示视频以及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坚定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强调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结合,培养学生对党的认同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2.道德修养:通过讲解《雷锋日记》、刘胡兰的英勇事迹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不仅是个人追求,还包括为他人付出、关心社会的责任。

3.法治观念: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4.责任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分享生命线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社會中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生命的意义。

2.教学难点:探索人生的价值。

【教学方法与策略】

1.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案例和分享故事,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彼此交流和分享。

3.视听教学:使用多媒体呈现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引用名言或诗句:课程开始时,引用关于生命的名言或诗句。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通过名言警句启发学生思考生命之意义,为何而活着。

2.提出问题:“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珍惜生命?”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主要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奇迹,同时也包含一些人类在生活中拯救生命的感人瞬间。请大家用心感受,看看你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观看结束之后我们将分组讨论。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

教师:这些画面是否让你们感到震撼?生命是如此的奇妙和脆弱,我们是多么幸运能够拥有它。接下来,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A: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体验和创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

学生B:我认为我们要珍惜生命,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特殊之处。

教师:很好!生命是如此的宝贵,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深入地探讨生命的精彩,探索如何成就人生的意义,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鲜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导入环节,学生将在情感和认知上对生命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生命的追问

1.阅读教材第111页“运用你的经验”材料,综合课前的预习任务,分组交流。

课程实施预设:

教师:首先,我们将探讨一个非常有趣而深刻的话题——人为什么活着。在课前的预习任务中,你们都去采访了生命中重要的人,了解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看法。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A:我采访了我的妈妈,她说她活着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庭,为了看着我更加茁壮地成长。

学生B:我采访了我的老师,他说他活着是为了教育和培养更多的学生,为了将知识传承下去。

学生C:我采访了一个好朋友,他说他活着是为了追求梦想和体验生命的多彩。

教师:这些都是很深刻的认识。现在让我们分组讨论一下,在你们的采访中,是否发现了一些共同的主题或者不同之处?

(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D:我觉得很多人提到了关系,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老师,都是因为与他人的关系而感到生命有意义。

学生E:但也有一些人强调个人追求,如追求梦想、荣誉和尊严。

教师:非常好的观察!这显示出生命的意义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在全班交流中深入讨论这些发现,看看是否能够找到更多的共鸣点。

2.阅读教材第112页《雷锋日记》的节选内容,思考:《雷锋日记》中的水、阳光、粮食、螺丝钉意味着什么?雷锋在日记中的这段话蕴含着什么意思?

课程实施预设: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起阅读了《雷锋日记》中的一段文字,你们有什么感悟和理解吗?

学生A:我觉得这段话想要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无论我们的角色大小,都能在社会中做出重要的贡献。

学生B:是的,就像水滴虽小但能滋润土地一样,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小的努力让周围变得更好。

学生C:我觉得水代表了微小的善举,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影响到身边的环境;阳光可能表示正能量和希望,就像一线阳光可以照亮黑暗一样;而粮食可能代表为他人做出实际贡献,如努力工作来哺育有用的生命。

学生D:最小的螺丝钉可能是指在生活中扮演的每一个小角色,无论多么微小,都有坚守在岗位上的责任。

教师:非常深刻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责任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微小而重要的贡献,为社会的美好和未来的发展付出努力。雷锋通过这样的比喻,呼吁每个人都要关心他人,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努力,共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实现属于个人的生命意义。

3.出示图片请学生辨认,并阅读教材中刘胡兰的故事,思考:怕死不当共产党,体现了刘胡兰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课程实施预设:

教师:现在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大家先看一下这三张图片(如图1),看能否辨认出他们分别是谁。

学生A:老师,第一个是刘胡兰,我在教材中看过她的故事。

学生B:第二个是小萝卜头,我记得他在历史教材中出现过。

学生C:第三个是王二小,他是少年小英雄。

教師: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阅读教材中刘胡兰的故事,看看刘胡兰的人生经历和她的英勇事迹。

(阅读教材材料)

教师:思考一下,刘胡兰被敌人抓获后表现出怎样的坚强品质?她所说的话又表现出什么人生追求呢?

学生D:她在敌人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这句话真的很有力量,展现了刘胡兰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教师:非常好,这体现了刘胡兰崇高的人生追求,她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通过上面的交流和学习,我想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人的一生怎样才能有意义。首先,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最后,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是生命最高的价值所在。

知识点二:发现我的生命

教师:我们要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观察图2,这条河就如同自己的生命线,在开始的地方标注自己的出生,在最后标注上最近的自己(自画像),回忆生命历程中曾出现过的重要事件,可以是生日、学业成就、特殊经历等,在时间线上标注出来。你们可以尽情发挥,让这条生命线充满个性。可以用几个浪花来表示,活动结束后,邀请几位学生来分享交流。

学生A:老师,这个浪花要怎么画?

教师:你可以用浪花来表示一些重要的事件。比如,一个浪花代表一个特殊的时刻或者重要的转折点。画得越大表示事件越重要。

学生B:我可以在河流上写一些关键词吗?

教师:当然可以!除了图示,你也可以在河流上写一些关键词,让人一目了然。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视觉方式展现你们的生命历程。

(活动进行中,学生认真地标注着自己的生命线)

教师:好,时间过得很快,大家有没有完成的?接下来,我们邀请一些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生命线,包括其中的重要事件和感受。

学生C:(站起来)我画了一个大浪花表示我高中毕业,还有一个小浪花表示我获得的第一笔奖学金。

学生D:(跟随着)我在生命线上标注了我和朋友一起旅行的浪花,这是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光。

教师:太棒了!通过这个小游戏,希望大家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具体的,你们的“浪花”都是不一样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三)课程小结

教师: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这样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因为生命的意义并非是一个预先确定的答案,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深入探索和创造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刻和生活阶段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

【教学反思】

优点:利用视频展示自然界中生命的奇迹和人类拯救生命的瞬间,可以通过视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宝贵,激发情感共鸣;分组讨论能够促使学生交流,分享彼此的见解,并从多个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利用时间线活动,让学生回顾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发现自己的生命轨迹和成长过程。

缺点:有些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引导这些学生参与讨论。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编辑:赵飞飞

猜你喜欢
刘胡兰分组讨论浪花
基于分组讨论互动教学的视频反馈学习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的应用
奔跑的小浪花
送你一朵小浪花
浪花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浪花一朵朵
乐谱:刘胡兰颂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在刘胡兰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