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类文化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研究

2024-05-13 21:41田琳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文本挖掘数字化转型

摘要:目的:在当前出版行业面临深刻变革的背景下,纸质媒体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三联生活周刊》的成功转型,无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章通过对“三联中读”APP的实证分析,探究其运转模式与成功经验,为纸质类文化期刊的转型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文章从出版行业整体转型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三联中读”APP的转型策略。利用文本挖掘的方法,对应用商店中“三联中读”APP的评论内容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应用商店中的评论进行文本挖掘与主题分析,洞察用户对这款APP的真实看法和反馈。在文本挖掘的过程中,首先利用LDA模型对评论进行主题分类,提取出用户关注的核心主题词。这些主题词反映了用户对“三联中读”APP的满意程度以及其关心的内容方向。通过分析这些主题词与评分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揭示纸质媒体转型的关键点。结果:研究发现,作为纸媒转型产品的“三联中读”APP,用户评价以“不错”“满意”为主,评分颇高,是较为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结论:根据其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纸质类文化期刊总结出转型关键点:依托母媒优势,形成以服务读者为核心的阅读模式;构建社交媒体矩阵,垂直化社群实现跨平台延伸;构建产业链条,实现IP式开发,完成闭合宣传;盈利模式灵活,借势用时,避免零和博弈。

关键词:“三联中读”;LDA模型;文本挖掘;纸质类文化期刊;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4

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使知识内容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特征。随着新传播媒介的不断涌现,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方式逐渐成为新宠,大多数用户通过在线阅读获取知识,速度更快并且效率更高[1]。传统纸媒由于信息延迟、阅读方式单一,并且是单向传播,无法满足受众即时、互动、直观的阅读要求[2]。新媒体逐步替代传统纸媒,使其发展陷入困境。本文围绕纸质类文化期刊展开研究,分析其发展的痛点和转型的关键点。

1 纸质类文化期刊发展背景与痛点

文化期刊没有固定的定义,各类富有知识性、文化性、生活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期刊曾被统称为文化期刊,如《读者》《家庭》等,每月发行量都在百万甚至千万以上。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研究纸质类文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传统出版业的转型需求加速显现。客观上,技术发展重构了知识生产、媒介承载以及传播环境,PGC、UGC、AIGC并存。主观上,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界限被消解,消费者的地位迅速提升,传统出版业的经营形态和生产机制得到重构。互联网内容平台的横空出世,让用户面临更多选择。从大众化到分众化,从整合化到碎片化,从及时化到即时化,从严肃化到娱乐化,用户的消费行为向参与型、分享型消费拓展,挑战传统的出版业范式。智能经济时代,吸引用户已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注意力争夺战。

1.1 期刊发行量下降,商业变现模式不稳定

市场类期刊原本依靠发行与广告盈利[3],但数字化使得期刊发行量与广告额下滑严重,在采用读者细分化和品牌延伸发展等策略后,移动传播时代的到来让纸质类文化期刊的发展再一次进入寒冬。期刊发行量的下滑和转型后盈利的乏力,成为文化期刊发展的一大痛点。

文化期刊实用性、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用户知识转化的价值期待[4],所以文化期刊的商业变现模式与知识付费框架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1.2 数字化转型初尝试,持续盈利能力较弱

根据《2021—202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2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2 762.64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为28.47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占比约0.2%,近10年增幅较小。由此可见,纸质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后仍盈利乏力。

从用户角度来看,互联网内容免费,尽管知识付费模式改变了流量经济,但用户的消费习惯仍受免费阅读的惯性模式影响。传播媒介的革新推动了营销理念的革新,应通过知识付费获取利润,同时满足读者的需求[5],而文化期刊故步自封,很难做到持续盈利。

1.3 互联网思维难转变,成功案例难复刻

以科技出版产业数字化实践为例,英国皇家五力学会出版社(IOPP)设立在线期刊服务平台IOP Science,可回溯1874年创刊以来所有在线文档创刊号,为读者提供数字化定制服务。2007年,亚马逊通过独立硬件终端Kindle,实现平台化转型,并推出自出版平台Kindle Direct Publishing与电子书市场。虽然文化期刊难以通过建立数据库平台和开发终端实现数字化,但组织架构、生产流程等都应根据思维的转变,更加契合互联网特性。

本文以转型较为成功的《三联生活周刊》为对象,分析其转型关键点。《三联生活周刊》是一本久负盛名的老牌生活类杂志,凭借优秀、深入、生动的报道,以及独特的文章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6]。

2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樣本

本文以应用商店中“三联中读”APP的评论为研究对象,探究用户对该APP的满意程度,并通过用户评论内容的主题,判断用户使用APP所关注的功能与信息。

1925年,邹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1995年,邹韬奋先生100周年诞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下文简称“三联书店”)恢复出版《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三联书店成立新媒体发展中心,推出移动端APP,开通微信公众号Life Week,内容注重统筹信息。2017年,《三联生活周刊》APP正式更名为“中读”,并成立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三联中读”APP打造了内容集群,累计下载量在百万以上。本文以“三联中读”APP为例,爬取应用商城中该APP的评论数据,通过文本挖掘分析用户使用该APP的主要关注内容和态度。

研究数据采集于2023年5月初,iOS端“三联中读”APP最早发布时间为2012年3月37日,安卓端“三联中读”APP最早发布时间为2017年5月4日,选取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机型为华为、小米、VIVO、OPPO、360、魅族。本文共获取两个平台的评论数据10 665条,经过初步清洗、去重、删除无意义内容后,有效内容共10 284条。

2.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Python,利用LDA模型对评论文本进行挖掘,探究用户评论的主题情况。LDA 模型是一个三层的贝叶斯概率模型,三个层次分别为文档、主题和词[7]。本研究通过采集并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处理、LDA主题聚类,并通过主题聚类后的可视化,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用户所关注的不同主题情况与特征关键词。

2.2.1 数据获取

本研究采用手机应用商城评论内容作为数据源。安卓系统机型较多,爬取存在困难,使用第三方网站“七麦数据”(https://www.qimai.cn/)获取用户评论数据,具体要素包括评论用户、评论评分与评论内容。

2.2.2 数据预处理

删除数据中的无意义评论内容,同时将评论文本内容切割为列表形式,使用jieba库进行中文分詞处理,过滤出现次数太少或出现次数太多的单词。

2.2.3 LDA主题聚类与可视化

通过gensim库的LDA模型计算不同主题的相关性,实现主题聚类,并通过pyLDAvis库对得到的主题聚类结果进行可视化。

3 研究结果

通过LDA模型得出主题分类结果。使用参数为最终设定Topic=10,α=0.1,β=0.02,循环迭代的次数为5000次。

删除品牌相关词语后,将10个主题下的热点词保存至csv文件,用于进一步了解用户使用的具体情况与反馈。

将λ参数(显示词语与主题的相关性)调节为0,得出该主题下出现的最独特的词语,并以此作为分类结果。由于主题聚类时存在重叠情况,需要对其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主题词包括“不错”“功能”“课程”“深度”“免费”“听书”“知识”。对应特征词分别为“很快”“好评”“实用”“真心”“速度”“赞”“强大”“推荐”“支持”“好”,“界面”“下载”“听”“买”“强大”“阅读”“使用”“速度”“软件”“跟着”,“买”“诗经”“下载”“好评”“跟着”“爱”“会员”“学习”“很棒”“朋友”,“喜欢”“功能”“速度”“好”“赞”“很快”“希望”“书”“课程”“支持”,“软件”“大师”“阅读”“听”“杂志”“感觉”“很棒”“朋友”“推荐”“希望”,“学习”“深度”“推荐”“很棒”“界面”“诗经”“阅读”“支持”“爱”“好”,“老师”“讲”“速度”“喜欢”“推荐”“免费”“值得”“大师”“下载”“时间”。

可见用户关注APP的功能、所提供课程的内容与付费情况。大多数用户通过正面词语表现出满意的态度,主要关注界面设置、软件速度、下载和阅读等功能。对课程的关注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形式上关注会员、付费、听书等,内容上关注深度、诗经、老师等。

通过PyEcharts插件,将上述评论生成词云图,如图1所示。对用户评价的主题进行视觉表示,将关键词突出。

软件商店的评分能反映出该APP是否满足用户期待,根据评分可以分析用户的整体满意度,而用户对该APP的满意度会影响用户的付费意愿与品牌忠诚度,因此了解用户反馈情况对品牌盈利与软件调整有参考意义。

4 “三联中读”APP数字化转型关键点

分析可知,“三联中读”APP的用户满意程度较高,对《三联生活周刊》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数字化转型。由此,笔者基于“三联中读”APP本身与盈利模式总结出“三联中读”APP的数字化转型关键点。

4.1 依托母媒优势,形成以服务读者为核心的阅读模式

“三联中读”APP如今在同类型APP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形成自己的运营特色。其界面设计简约大方,符合品牌调性,并为读者提供有深度、专业的知识生产内容。排版形式上适应客户端模式与用户的阅读习惯,提供文字与音频双重服务,抢占用户的视觉、听觉双感官。文字、音频与视频极大地丰富了用户获取知识的方式,为读者带来了更高质量、更全面的阅读体验,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4.2 构建社交媒体矩阵,垂直化社群实现跨平台延伸

“三联中读”构建起新媒体矩阵,通过“两微一抖”进行推广。APP采用社群式运营,为读者建立起社交式、沉浸式的集中学习社群。垂直化的内容体验提高了读者的忠诚度,自发打卡使“三联中读”APP实现了跨平台延伸。2018年春节期间,“三联中读”APP推出限时优惠活动,将原价368元的年卡以68元的价格打包出售,获得了平时5倍的成交量,此次出圈搭上了“知识付费”的快车,使“三联中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通过与读者建立起信任关系,激发读者购买欲望,最后促成交易,形成完整的运营路径[8]。

4.3 构建产业链条,实现IP式开发,完成闭合宣传

以“三联中读”的原创内容“我们都爱宋朝”这一IP为例,其邀请国内的10位学者、专家对宋朝历史进行讲解,形成10集700分钟的同名音频课,在课程上线的同时,中信出版社与《三联生活周刊》杂志社签约出版的同名图书上市,起印9000册,后加印3次[9]。同时,优酷视频与其开展版权合作,加入三维地图、VR等新技术,将产品升级为付费视频。从音频到实体书,再到视频与VR地图,“我们都爱宋朝”这一IP形成全产业式的开发模式,构建起完整的商业链条,从而实现盈利。

4.4 盈利模式灵活,借势用时,避免零和博弈

“三联中读”APP提供数字刊、视频课、音频课、实体书一条龙式服务,直接提供购买渠道,精简知识付费的路径。除了书籍、课程、训练营的购买之外,还有两种会员供读者选购。第一种知识会员为388元/年,包括课程、有声书、福利礼包等福利;第二种数字刊会员为298元/年,可查看全部为母媒资源转化的已上线刊物内容。数字刊并非全部需要付费,可试读部分文章或单本购买,模式相对灵活。

《三联生活周刊》还将自己作为品牌进行文创产品售卖,在官方淘宝店中推出“飞鸟便签本”“三大博物馆主题台历”“古风记事本”等自研文创产品,围绕报道的内容与杂志风格进行定制[10]。该类文创产品还会借助节日热点创造独特的品牌印记,如春节推出“《诗礼传家》年物礼盒”,端午节则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推出“风雅宋端午礼盒”。

应用中的知识生产内容不只照搬母媒,还要体现差异化,降低二者重复率,让用户拥有更好的知识获取体验。这既保障了纸质刊物的线下销售,又优化了知识付费用户的阅读体验,避免零和博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盈利。

5 纸质类文化期刊数字化转型启示

数字化背景下,传播方式与媒介手段推陈出新是纸质类文化期刊转型的关键。

第一,传统纸媒的优势在于内容的积累,数字化转型可依托母媒,搭建起符合当下用户阅读习惯的平台。借助平台继续深耕内容生产,可在信息冲击下率先为读者提供专业、可信、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内容。

第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单一传播方式,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多模态传播,提高原有用户转化率。同时开发适合不同渠道的内容产品,实现内容的差异化,并建设垂直化社群,增强用户黏性与付费意愿。

第三,通过自身内容,实现IP化运作,实现链条式的全面生产,并增强内容与形式的交互性,最终成功转型。

6 结语

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已是无法避免的自我革命。《三联生活周刊》推出“三联中读”APP,实现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媒体传播,个性化地满足了读者日新月异的需求。通过整合资源,优化自身生产流程,以服务读者为核心,实现长久盈利并获得高黏性用户。“三联中读”APP实现知识服务获取盈利的理想效果,为其他纸质类文化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1] 唐明星.全民阅读如何从“智慧阅读”走向“智慧悦读”:以三联中读APP内容运营为例[J].出版广角,2022(7):58-62.

[2] 陳美廷.媒介融合视域下传统纸媒的发展路径: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例[J].新闻世界,2023(3):11-15.

[3] 李明德,彭湘蓉.大众文化类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进化路径[J].编辑之友,2016(6):33-37.

[4] 刘坤.知识付费语境下的文化类期刊转型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9(12):46-49.

[5] 马瑞洁.传统出版融媒体转型中的营销理念:以中读App为主要案例[J].编辑学刊,2020(4):23-28.

[6] 周丹.看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的创新升级:以“三联·中读”为例[J].编辑学刊,2020(2):112-115.

[7] 张培晶,宋蕾.基于LDA的微博文本主题建模方法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120-126.

[8] 王斌.《三联生活周刊》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以“中读”APP为例[J].新闻世界,2020(7):68-70.

[9] 么泳仪,王珏.用深度超越速度:“慢下来”的转型之路:访《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J].新闻与写作,2019(3):84-88.

[10] 郑畅.《三联生活周刊》数字化转型探析[J].大学,2022(28):189-192.

作者简介:田琳(1997—),女,吉林吉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据新闻。

猜你喜欢
文本挖掘数字化转型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站设备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基于LDA模型的95598热点业务工单挖掘分析
文本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网站个性化推荐中的应用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