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与沪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比较研究

2024-05-13 22:00花谦益成军
艺术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高中教材

花谦益 成军

摘要:目的: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是目前高中阶段使用频率最高、范围较广的音乐教材。参照国家新教材目录,文章聚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新修订出版与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新编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借鉴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制理论,对两版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明确两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编写体例及选材与组织基本形式,尝试通过比较、分析,阐释两版教材基本内容与组织架构,总结两版教材编制特点,为有效运用两版教材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法、分析法、比较法展开研究。结果:人民音乐出版社新修订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丰富全面、组织架构清晰明了,教材编排具有一定科学性、系统性与政治性。上海音乐出版社新编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选编内容凝练不失经典,分配均衡、组织合理,教材编撰具有一定民族性、文化性与创新性。两版教材都符合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课程标准要求,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材料。结论:当下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多种多样。各地区使用的教学材料也不尽相同。但比较分析不同教材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好坏,而在于明晰各教材内容与教学安排,为把握与运用不同教材打下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开阔思路,以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教材,为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材资源。

关键词:教材;高中《音乐鉴赏》;人音版;沪音版

中圖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8-0-04

0 引言

广义的音乐教材是指包括讲义、教科书、教学音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内的一切指导音乐教学活动的资料。为明确研究对象,进行教材比较研究,文章仅参考狭义的音乐教材概念,即音乐“教科书”,对两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一直以来,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2004)都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材料。经过修缮,人民音乐出版社最新修订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鉴赏》教材(以下简称“人音版”)在承袭教材传统编写理念基础上持续优化教材编制,成为国家一等优秀教材。直到2018年,上海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编写工作才正式开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以下简称“沪音版”)作为“中国式音乐教材”,颇具民族风格。文章选取两版教材作为比较研究对象,旨在阐释“新”“旧”教材之异同,为合理运用两版教材提供一定参考。

1 教材编写体例对比

音乐教材是具有特殊教育目的与特定教育对象的书籍[1]102。音乐教材编写须符合相应课程结构的一般规划要求。高中《音乐鉴赏》以“作品鉴赏”为主体材料,基本呈现“单元+节+教学栏目”的体例结构特征。根据教材体量、课程计划等,两版教材分别呈现不同特征。

1.1 架构

人音版教材由序篇、上篇、下篇组成(见表1)。序篇单独为一节。上篇共八个单元,每单元设置两节教学内容。下篇共十个单元,每单元一到四节不等。整册由十八个单元、三十四节构成。每节设有“作品鉴赏”与“知识”栏目,每单元另设“拓展与探究”栏目。

沪音版教材分上、下两篇,每篇设有四个单元,每单元编有两至三节,内容不等(见表2)。整册共八个单元,二十节。每节依次设置“作品鉴赏”“实践活动”“拓展思考”栏目,“作品鉴赏”中另穿插“知识百科”栏目,不再增设单元性教学栏目,但有“参考声像”“延伸文献”相关补充。

人音版整体架构庞大,内容全面,每单元均设有阶段性实践栏目;沪音版精简凝练,栏目编排更为紧凑。两版教材单元、课时组合编排灵活。虽然人音版体量较大,但两版教材中教学栏目数量并无明显差距。此外,人音版教材中,音乐理论知识编汇在“知识”栏目中,更为集中。沪音版中“知识百科”则被穿插编入教学栏目中,理论知识更显学科专业性。

1.2 单元

人音版与沪音版教材整体采用“以单元为单位”组合编排形式,并根据教学内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单元进行主题性建构。

人音版开篇以爱国情怀为重,编排“不忘初心”主题单元;其次,以音乐基本要素、情绪情感为基础设置“学会聆听”单元;再由浅入深,从音乐体裁与形式出发编排民歌、民间器乐、艺术歌曲、影视音乐、舞蹈音乐及世界民族音乐;最终集于下篇,以中外音乐史为线,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西方巴洛克至现代音乐家代表作品进行单元性整合。

沪音版单元设置颇具中国风格,单元主题“诗书礼乐”“丝竹八音”等皆摘自古典文籍。教材整体由易到难,先以音乐表现要素为中心设置教学内容;再根据音乐形式的简繁设置“急管繁弦”“黄钟大吕”单元;紧接着汇集中外各类音乐体裁作品单独编排三个主题单元;最后以“不忘初心”为题编选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

两版教材主要将音乐文化、音乐基础知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作为单元内容编排的依据。人音版教材以中国音乐体裁为主,大量编入民歌、民间器乐、京剧及中外独唱与合唱作品。沪音版则兼顾体裁与形式的丰富性,设置戏曲、歌剧、音乐剧、艺术歌曲、组曲及室内乐主题单元。沪音版教材关注音乐的本体性,以音乐基本要素与音乐形态发展为依据编设教学小节。人音版则重点以中外音乐史为线索编排下篇单元教学内容。此外,人音版与沪音版都以“不忘初心”为题独立编排单元内容,充分展现新时代的教育思想。

1.3 曲目

除了教材整体结构编排,在曲目数量设置上两版教材也略有差异。人音版曲目编排丰富,各类体裁作品趋于平衡;沪音版选曲以声乐作品居多(见表3)。但两版教材同样重视中国音乐作品与歌曲的教学。

两版教材几乎都囊括了艺术歌曲、群众歌曲、民间歌曲、影视音乐、戏曲类声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管弦乐、交响乐、序曲等器乐作品。人音版还编入了爵士、独奏曲、夜曲、进行曲体裁作品。沪音版则选编了部分音乐剧、室内乐、即兴曲、组曲及歌剧作品。此外,两版教材中声乐作品以中国音乐为主。人音版教材中的器乐曲以外国音乐作品居多。沪音版编选的多为西方音乐体裁的中国现当代器乐作品。

综观两版教材编写体例,其基本架构并无不同。人音版体量大、内容多,选曲具有一定基础性。沪音版编写精简、环节设置丰富,选材具有开拓性,部分知识内容更具专业理论性。教材编写体例不是简单评定教材“优劣”的依据[2],应结合课程标准与具体教学实践合理运用两版教材。

2 选材与组织对比

教学材料是教材内容的直接来源,也是教材使用者理解、运用教材的关键。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制的基本要求是選择并有序编排合适的材料或素材[1]100。音乐作品是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选材与组织的重要材料,基本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音乐、通俗音乐及现代音乐。

2.1 中国传统音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3],其中,民间音乐、文人音乐、戏曲是两版教材选材的重要材料。

民间音乐作品中民歌在教材中占比最大。两版教材分别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划分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民间器乐曲在两版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与民歌相当。人音版通过设立音乐文化专题选编了“鼓吹乐”“打溜子”“吹歌”,以及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作品。沪音版教材只选取了山西绛州鼓乐。

戏曲在两版教材中多以专题形式呈现。如人音版教材中的“国之瑰宝——京剧”和沪音版中的“戏曲——高度综合的程式之美”。

两版教材选编的文人音乐以古琴曲居多。人音版同时编有琴曲、琴歌与词调歌曲。沪音版只选取了琴歌作品。

对比之下,人音版选择的曲目更广泛,体裁也相对丰富。沪音版选材更显精当,以经典传统曲目为主。在教材组织上,人音版通过设置专题单元的方式分类所选作品。教材组织清晰、内容统一,便于教学规划与组织。沪音版教材组织兼具系统性与逻辑性,有利于学生建构音乐理论知识体系。

2.2 中国专业音乐创作

从内容上看,两版教材选取的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多反映社会历史变迁。从体裁上看,基本包括歌曲、民族器乐曲、钢琴、管弦乐、交响曲及歌剧与舞剧作品。

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与各类合唱、独唱曲是两版教材选材重点。人音版教材编选的群众歌曲多以抗战、改革开放时期人民生活为题材,如《忆秦娥·娄山关》《黄河大合唱》等。沪音版也相应选取了《七律·长征》《怒吼吧,黄河》等作品。在艺术歌曲选材上,两版教材都选取了《问》《西风的话》这类具有较强审美特性的作品。人音版另选取了部分学堂乐歌作品。其余歌曲在两版教材中另以影视歌曲的形式呈现。

两版教材选取的民间打击乐合奏、拉弦乐合奏等具有鲜明中国传统特色。人音版多取材民乐合奏曲。沪音版则以独奏为主。两版教材还穿插部分作品作为影视音乐呈现。

两版教材中都较少出现中国钢琴作品。

两版教材选取的管弦乐与交响乐也相对较少。人音版选编作品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沪音版选材更丰富,包括交响诗、交响叙事曲、弦乐四重奏、新型民间器乐重奏作品。

沪音版教材同样重视歌剧、音乐剧作品的选材,除传统《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经典唱段,还选取了部分现当代歌舞剧及音乐剧作品。人音版只重点选取了两首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敦煌梦》选段。

两版教材对中国音乐作品体裁的选择各有侧重。人音版多为声乐作品并以群众歌曲、艺术歌曲为主,编排组织由单元教学主题决定,形式较为分散。沪音版侧重器乐作品,多以体裁为依据对作品进行集中分配。

2.3 西方专业音乐创作

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主要指自巴洛克时期以来各时期最具代表性作曲家作品。从两版教材入选的西方音乐作品比例来看,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作品占比较大,但编排形式各不相同。

人音版采用较为常规的教材选材与组织方式,主要以西方音乐历史为线索设立古典、浪漫、民族乐派、印象派音乐主题单元,再分组编排音乐家及其代表音乐作品。沪音版教材往往以音乐基本要素特征为依据选编作品。

相较之下,人音版选材与组织更为系统、全面,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西方音乐作品。沪音版教材编排思路更开阔,利于学生鉴赏与思考音乐本体要素。

2.4 世界民族音乐

两版教材选取的世界民族音乐作品都相对较少。沪音版教材只结合印度古典乐器介绍编入了一首西塔尔与小提琴二重奏《暮色之绪》。人音版则根据地区划分选编了非洲、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作品,并结合民族器乐对相应民间乐曲进行选材,包括印度的萨朗吉乐曲与《鼓舞》、苏格兰的风笛曲,秘鲁的排箫曲。

2.5 通俗音乐

两版教材选编的通俗音乐作品类型丰富,多为积极向上、利于学生接受的作品。

人音版教材选取的作品有歌曲,如《雨后彩虹》、捷克歌曲《母亲教我的歌曲》;中外影视插曲,如电影《红日》插曲、电影《星球大战》主题曲等;更设有爵士乐主题单元。沪音版教材选编作品有独唱曲《在水一方》、齐唱曲《让世界充满爱》、电影《天堂电影院》主题曲、当代音乐剧《金沙》选段等,更有校园民谣《橄榄树》、流行歌曲《贝加尔湖畔》。

两版教材选取的作品题材多样,编排方式也较分散。但人音版选材严谨,考虑作品的思想内涵。沪音版选取作品更加现代化与多元化,符合现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可见,在音乐作品选材与组织上,人音版惯以集中编排形式进行素材整合。教材音乐作品统一编入同一主题单元,以形成完整的阶段性学习内容。沪音版选择将民歌分散编入不同主题单元,建立不同鉴赏角度。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十分重视音乐作品的选择与教材化处理方式,除了所选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还会考虑高中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在素材编排上也十分注意音乐作品前后的承接关系,如人音版对西方音乐作品的安排,以及沪音版教材对音乐体裁复杂程度的关注。两版教材还合理安排音乐作品的“雅俗”程度,不难发现沪音版教材选编了不少现当代音乐剧、流行歌曲与影视音乐作品。在中外音乐作品的选择上,无论是人音版教材对中国音乐作品与外国音乐作品安排的先后学习顺序,还是沪音版教材中更多的中国音乐作品,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无不强调以中国作品为主的原则。此外,在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综合上,两版教材也都进行了很好的教材化处理。

3 结语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授的主要材料。与其他出版物不同,教材具有特殊、规定的教育功能。它不仅承担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国家、民族、社会的人才培养任务。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更是在培养学生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人音版教材还是沪音版教材,在教材的选材与编写上都体现了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与多元化。对两版教材的对比与分析是厘清教科书结构、内容的过程,对两版教材的科学运用还须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杜永寿.中小学音乐教材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102,100.

[2] 杜永寿.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 全面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上)(下):高中《音乐鉴赏》教材解读[J].中国音乐教育,2019(12):4-10.

[3] 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01.

作者简介:花谦益(1996—),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成军(1976—),男,河南信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史。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高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