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兮翩翩

2024-05-15 12:03陈晴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龙纹装饰

陈晴

On one hand, loong is not only a symbol of the emperors with paramount status, but also a reasonable expression theme of all imperial objects, presenting an image of majesty and no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loong is still regarded as a god for protecting the worldwide people and controlling the forces of the Nature, which is worshipped by the common people in daily life. Loong often looks lively and joyful in dragon boat racing, dragon lantern dance, dragon king worshipping and other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s. Loong is also the most popular auspicious theme in a variety of folk crafts, such as traditional new year pictures, paper cutting, clay sculpture and shadow play.

在中国传统的神奇动物中,龙无疑是最受宠遇的一种。其 出现之早,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其应用之广,举凡物质精神各 类文化产品中皆可觅见;可用于标识岁时,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入 选的非现实生物,亦用以确定方位,是守护东方的专门神灵;而 在文化观念上,更是中华民族的符号和象征,遍布全球的华人族 裔都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异族友邦也理所当然地将中国视 作东方的巨龙。

虽然龙的概念流传既久且广,但是人们对其来源和形象却 始终莫衷一是。较为普遍的认识是,龙应由古代的部族图腾发展 而来,而关于其原型,则有龙卷风说、雷电说、鳄说、鱼说、海 马说、蛇说、猪说、恐龙说、牛说,等等。其中龙卷风说和雷电 说主要基于远古时期人类对于神威莫测的自然力量普遍的崇拜心 理,认为风暴雷电可怖的形态与伴随而来的隆隆巨响是龙图腾出 现的诱因。持此说者往往还以人类学的方式考察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神话,发现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古代近东的主要神祇雅威 (一说即古犹太人的上帝耶和华)也都是司雷电风雨之神。而其 他诸原型的主张者则通常是根据上古时期各种形象不一的遗物进 行推理。如果结合古典的文献探究,则上述两类观点其实都有据 可循。许慎《说文》中对龙的描述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 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似乎指向龙来 源于一种蛇虫类的水生生物;《山海经》则记载上古帝王神人夏 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更近乎龙为风雨之神的设 定。在屈原的《离骚》中,龙往往是作为腾飞上天的专用工具出 现的,将“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的天空之旅与“乘 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的人间漫游区别开来,而乘龙飞 翔时“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的风云激荡之态更增 添了龙的神秘和神异。总的看来,恰如闻一多先生在著名的《伏 羲考》中所指出的那样,龙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的虚拟 生物,可能是古人对自然生物的观察和自然现象想象相结合的产 物,有升腾之能,会呼风唤雨。

至于龙的形象,也和它的起源一样具有复杂的来源。宋代 罗愿《尔雅翼》描述龙的形象:“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颈 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与我们如今 所熟悉的龙的“标准相”非常接近,其实是一种复合动物的模 样,结合了水生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兽类的特点。这种复合 态形象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所体现,甲骨文的“龙”字象形,作有 角、巨口、曲体、勾尾之状,显然也是由不同的生物组合而成 的。在历史上遗留的各种龙文物中,这种组合形式也比比皆是, 如红山文化玉龙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龙形文物之一,有两种不 同的式样:一种为身体细长弯曲如字母C状,长吻修目,鬣鬃飞 扬,非常类似蛇类与某种兽类的形象结合;而被民间称“玉猪龙”的玉玦形龙,则体躯丰肥无鬣鬃,头部较大,双耳竖立,耳 间有棱脊,吻部前突,用阴线雕出双目、口和鼻间褶皱,头尾 相对蜷曲如玦,造型来源有猪、蚕、熊等不同推测。无论龙的形 象如何变化组合,一个基本的特点是具有蜿蜒伸展的体躯,故而 龙的基本原型应当是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本身就是一 种大型的蛇,它原为某些古族的图腾,在族群的发展、壮大、交 流、融合过程中吸纳了其他部族的图腾元素,逐渐发展成后世所 见的复杂神异动物。

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装饰题材之一,新石器时代已有多个 不同的考古学文化中出现其身影。1994年,辽西阜新县沙拉乡 查海遗址清理到一条长19.7米的红石堆塑龙,身爪俱全,距今 约八千年,是中国发现最早、形体最大的龙的形象。这一遗址还 出土了最早的龙纹陶片,可以看出盘曲的龙身上有明显的鳞状纹 样,已具备了其后近万年龙纹的基本式样。此外,这一时期的龙 形装饰还有辽宁红山文化中的玉龙、泥塑龙,湖北黄梅的卵石堆 龙,甘肃马家窑文化、陕西仰韶文化、山西襄汾龙山文化陶器上 的龙纹等。这些龙的造型差别较大,或人面蛇身,或为鱼纹变 体,或披鳞而无角爪,体现出先民活泼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二里头文化的性质虽然一直存在争议,但其绝对年代相当 于传说中的夏代晚期大致无误,约在距今3700年前后,其社会 的发展程度也已进入国家阶段。200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 现的大型的绿松石龙形器,以2000余片直径0.2~0.9厘米、厚度 仅0.1厘米的绿松石片搭配少量白玉粘嵌而成,色彩艳丽,对比 强烈,极具视觉冲击效果,可以视作中国早期国家阶段龙文物的 代表作。及至更晚的商代时期,龙的形象已基本定型,通常作方 口、有角、带鳞的式样,角的形式多样,反映了不同图腾融合的 痕迹,身躯一般以侧面表现,仅一足,形态有S形和C形两种, 表现爬行和蜷曲的不同状态。这些龙在玉器中往往都是独立的造型,而在青铜器中则更多作为兽面纹的配置纹样出现于装饰带 上。另外商末至西周还出现了共用一首的双体龙纹和圆形的蟠 龙形象。西周时期龙纹更为流行,在青铜器上经常作为独立的主 纹,并出现了双头共体或交体的龙纹,以及各种简化、变形的 龙纹。有些仅以一目连接、区隔抽象的曲、直线条,体现出独特 的动态和韵律感。著名的大克鼎上所饰的波曲纹,就是这种变 体的纹样。春秋战国时期是龙纹大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巨变和思 想文化的活跃,使龙纹出现了瑰丽多姿的面貌,在玉器、漆器、 青铜器、丝织品上都大量被应用。西周时代发展而来的交龙纹出 现了各种繁复的变体,回旋环绕,交缠穿插,有的还点缀以羽翅 云气,宛如飞翔,充满自由活泼的气息。在青铜器上,失蜡法的 运用和金银玉石的嵌错更增添了这种纹饰的华丽感,漆器的彩绘 则带来丰富的色彩装饰效果。此外,飞龙、蛟龙、螭龙等不同 的形态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秦汉以后,龙纹形态更丰富,从造型 看,有行龙、游龙、团龙、正面龙;从组合看,有单龙、双龙、 群龙;与其他纹饰的组合也更复杂,有云龙、火龙、穿花龙、龙 凤、龙蛇、龙虎、四灵等多种多样,寓意既广,装饰的实用性也 大大提升。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龙纹展现出一种雄健奇崛、元 气淋漓的气质,与中央帝国的强盛辉煌呼吸相应。

唐代龙有腾龙和走龙两种,分别表现飞腾之态和阔步之姿, 均作阔口巨目,麟角峥嵘的樣貌。龙颈修长,龙身与足爪筋肉强 健,整体构成S形的线条,充满张力,气宇轩昂,一派煌煌盛世的 风度。这一时期的龙纹装饰范围更广,尤其在金银器中大放异彩。 1971年陕西省西安市郭家滩村出土的一条金龙作腾空奔驰之状,形 态矫健有力,龙鳞清晰细密,下部镂空处镶嵌绿松石,金碧辉煌, 华丽中不失细腻,反映出唐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趣味。

宋元以降,龙的装饰应用更为广泛,在一切工艺和艺术门 类中都成为重要的主题,装饰手法和技艺也不断推陈出新,蔚为 大观。而龙的造型则越发接近今日人们所熟知的式样,形体越来 越长,腿足变短变细,爪尖而内勾,头部上颚突出的尖唇开始消 失。当然不同时代的龙纹亦仍具有各自的独特之处,如宋代的龙 表情严峻,元代的龙灵活流动,明代的龙粗壮有力,清代的龙须 发戟张,表现出各个时期不同的审美倾向,堪称一部独特的“龙 的艺术史”。

在传统的吉祥动物中,龙的地位极其独特。早期它与其他 神兽的区别并不明显,往往与神秘的兽面、凤鸟或其他不知名的 神兽杂处一器或配合使用,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上天入地,行 云布雨,具有超能力的神异动物而已。虽然运用日益广泛,但对 于龙的典型印象,恰如屈原在《离骚》中的描述,是“麾蛟龙使 梁津”,与望舒、飞廉、鸾皇、瑶象等一样是用以遨游天地的工 具,而非人间阶级的象征。西汉建立后,因刘邦鼓吹“其先刘 媪……梦与神遇……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的神 灵感应之说,龙逐渐成为“帝德”和“天威”的标记、统治阶级 的专属符号,长期为皇家所垄断,甚至一度禁止民间应用,形成 了其高于一切其他神兽的至尊地位。但是民间崇拜悠久的传统仍 具有强大的力量,无法完全禁绝,于是便出现了二元并置的“龙 文化”。一方面,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是一切御用器 物的天然表现题材,形象威严高贵;而另一方面,它仍被视作守 护四方,掌握风雨的神明,是民间日常崇拜的对象,在赛龙舟、 舞龙灯、求龙王等等民俗文化中保持着活泼喜庆的面目,也是各 种民间工艺品诸如年画、剪纸、泥塑、皮影等最为喜闻乐见的吉 祥题材。

猜你喜欢
龙纹装饰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瓷器上的龙纹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圣诞树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西夏寿陵残碑龙纹复原研究
DIY节日装饰家
装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