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工艺现代化创新研究

2024-05-15 12:03周祯瑞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铁画芜湖肌理

周祯瑞

As on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Wuhu Iron Painting is a unique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In the new pathwayto epoch aesthetics and media communica tion, Wuhu Iron Pain ting is confronted with such acute problems as poor innovation, skill inheritance, weak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ultural degradation.

With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survey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raft aesthetics for “wabi-sabi”, visual texture, raw material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hway research, this article expounds on the realization of effect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Wuhu Iron Painting, there by forging modern handicraft works which not only echo with the needs of modern aesthetic concept, but also radiates the great charm of traditional crafts.

芜湖铁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安徽省芜湖市地方 所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在时代审美与媒介传播新路径中,芜湖铁 画面临创新不足、技艺传承、市场竞争薄弱和文化遗失等尖锐问 题。以调查法与实地考察为主要研究方法,从传统工艺“侘寂” 美学、视觉肌理、原材料以及科技创新路径研究等方面来阐述芜 湖铁画实现有效的工艺革新,进而锻造出既满足现代艺术美感理 念需要,又具备传统工艺神韵的现代手工艺品。

芜湖铁画是纯手工铸造的手工艺品,其以颜色黑白交错、 虚实相间、刚柔并济、层次分明以及视觉立体感十足著称。现代 的铁画技术主要以熟铁为原料,再经过选材、锻打、淬火加热 保温、烘漆、上底、装框等多个步骤,手工创作形成“铁冶丹 青”。焊锻工艺则是吸收了中国传统剪纸、木刻、雕饰、黄金镶 联等技术特色,并把这些工艺独特的立体视觉效果和现代剪纸艺 术中的夸张美术视觉手法融合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以此表现芜湖 铁画工艺独特的“侘寂”意境美。现今锻造工艺延续了几百年前 传统的锻造技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创新性严重不足,学徒制高昂的制作成本和繁缛冗长的手工技艺流程也极大地限制了芜 湖铁画的文化传承,精品化铁画生产任重道远。

一、生产方式创新:机械化生产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思想新技术的革新使得学科交融更加 无痕化,“工艺结合”下的工艺美术机械化生产流水线方式对于芜 湖铁画的参与度相当之深,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充斥大批流水线生 产工艺,即便是在高级画作中也有工业化肌理的痕迹。中低端和高 端产品适用目的不同使得呈现出的视觉和适用效果也不同。尽管机 械化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铁画的整体质量,但现代化的机械 焊接方式在树木和山石的衔接拐点处比传统手工艺衔接方式更加 紧密与自然。二十世纪末以来,工业化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兴 起,从而也诞生出西方的波普艺术、包豪斯艺术设计等机械化程度 较高的现代设计与美术。芜湖铁画虽然是以国画题材为主要内容进 行艺术再创作,机械化生产却创造出古朴、淡雅、庄严的气质,除 了对传统国画的笔墨技法进行更为细节的意象诠释外,还能够获得 意想不到的“动与静”“强与柔”的效应。机械化生产不仅没有直 接影响到芜湖铁画的整体画面呈现效果,基于其立体的手工艺视觉 与触觉甚至会产生中国画难以表达的美学价值。此外,这种机械化 生产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芜湖铁画的高昂手工成本,暂时缓解原始的 师徒传承带来的种种弊端,使更多人能够直接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 产芜湖铁画独特的“侘寂美”。

二、材料创新:铁的“侘寂美”

芜湖铁画的材质特点也是其在手工艺制作中的立身之本, 充分发挥芜湖铁画材质“侘寂美”的美学张力是现阶段芜湖铁画 手工艺人进行现代化创作的可取之选。“侘寂美”最初源于我国 道教,又传入佛教禅宗,后于日本持续发展,是一种哲学上追求 质朴美与自然的真意。它崇尚对于大自然的尊崇,对规律的尊重 以及时间痕迹的珍惜,不同于极简主义,有着淡雅的时间留存与 残缺之美。

低碳钢在工艺美术家的铁锤下夹杂着烟火气,铁画给予人 们强烈的工艺美感和视觉盛宴。芜湖铁画起源于清代,其创始人 汤鹏从萧云那借鉴了中国画的技法和美学原理,在其基础上创制 了铁画工艺。中国画的美学哲理崇尚黑白相间、虚实辉映的美学 表达,铁画表面都是黑漆,而这也无形中打破了铁与生俱来的天 然美和特有的肌理效应,形式立体的芜湖铁画不仅在视觉上带来 审美冲擊,触觉方面强烈的铁器之刚与肌理之柔并济,是工匠的 呕心沥血。从铁画沧桑的外形下流露着哀而不伤的“侘寂美”, 外表上可能是暗淡的、普通的,甚至斑驳的,但这似乎也是传统 手工艺原生态的美妙之处。

芜湖铁画尽管并未能实现物尽其用之功能性价值,大众审 美倾向与艺术家自身审美观之间的差异明显,芜湖铁画以其典雅 质朴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广受大众青睐,但锈迹斑斑的外表难以征 服大众审美。究其原因铁作为原材料也难以脱离防腐处理,之所以称作为铁画,“铁”是芜湖铁画乃至于中国铁画在非物质文化 遗产传承发展过程中难以动摇的根基,此外新技术加持下在原有 的钢铁材料中添加新型材质,如羽毛、树脂以及其他金属等,可 达到更丰富的视觉创新功效,或修改画面上固定的黑白二色,或 根据题材对芜湖铁画采用喷涂染色二道工艺,使人物画面的视觉 表现更为准确,人物塑造也更为生动且色彩丰富多样。

三、视觉创新:大自然肌理

除了工业化肌理之外,对自然肌理表现形式的升级与创 造,也是芜湖铁画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大自然肌理”一般 指的是在大自然中所有物体的表层纹路,是指物体在天然情况下 的表层结构组成,具有粗细、软硬等区别,同时也是人们了解物 体属性的主要视觉因素。设计师应该注重对自身在新时期的判断 力和旧美学结合,以便孕育出一种更符合当下审美主流的时代性 芜湖铁画。

形式创造是工艺美术生产门类中共同的价值要素,想象力 即创意,通过利用想象形成工艺美术造型表现的表象性、多元 化、情感性表达。审美创造就是艺术最高形态中人们自觉寻求新 发现、新创造的意志、价值观、精神。黑格尔在主客观融合发展 中提出了哲学“开创”之说,但同时在现代工艺美术创作的各类 开创性学说中,都在强调人类审美心理发挥意识的创造美。大自 然的肌理不难理解,铁置于高温大火中,基于其表面形成一层氧 化膜刷上茶汤并冷却,为避免铁进一步氧化,再在其表面涂抹一 层食用蜂蜡,这样基本可以阻止继续氧化反应,但也并不是绝对 稳固,铁的这种粗糙、沉着、禅定的效果,便是铁器独有的“侘 寂美”,当然也离不开其与人和环境的接触,例如与空气接触反 应,人的直接触摸等,这似乎也是芜湖铁画的大自然肌理之美。

四、科技创新:数字技术介入

数字技术让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时代价值,不论 是在非遗保护还是创新策略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芜湖铁画的 传承需要“记忆工程”,以数字文本影像等媒介形式记录,数字 化保护与欣赏将文化定格与影像资料得以永存。文创产品和IP联 名成为多数传统手工艺与时俱进焕发出当代新活力与新价值的新 途径,基于铁画的自身特性和地域性价值,芜湖作为历史悠久文 化名城旅游产业必然融入蕪湖铁画元素。将旅游人文与传统工艺 美术相结合,密切关注热点时尚潮流文化,IP联动推出深受年轻 人喜爱的文创铁画产品。作为传统手工艺的芜湖铁画在数字技术 完善的今天可以引入3D打印等新技术,人工为传统的芜湖铁画 制作效率不高,而3D打印的激光切割和蚀刻替代了芜湖铁画锻 制工艺中“剪”的复杂工序,从而实现切割并进行锻打,实现多 元造型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弥补铁质材料的缺陷。当然3Dmax 动画软件也可以模拟芜湖铁画锻打工艺和锈迹斑驳的大自然肌理 的视觉呈现。此外制作芜湖铁画相关文创雪糕、举办芜湖铁画相 关知识竞赛、开设非遗科普讲座等都是其保护与传承的优良选 择,以此进一步拓宽圈层传播。基于青少年儿童对于传统文化关 注度低的问题,不妨像早期水墨动画那样将动画介入芜湖铁画, 人们在欣赏现代化技术的科技感和美感的同时领略芜湖铁画的 “侘寂美”和古朴斑驳的原生态工艺美术之美。动画律动的画面 将静止的芜湖铁画跃动起来,例如动画构图取材于芜湖铁画的点 线面形式,以铁画刚柔并济的线条美构成动画的场景建构,不论 是应用于山水的磅礴气势还是虚实相间的小桥流水,都是传统手 工艺与现代数字动画的一次革新。

结语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时代与大众审美 不是悬浮于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之上的,一味追求繁缛华丽,却 没有斑驳质朴的真实来得更加沁人心脾。芜湖铁画发展之初在表 达方式上借鉴于新安画派,时代审美的变迁推动芜湖铁画从视觉 美学到科技创新之变迁中寻求新发展途径,逐渐萌发出以语意美 感和造型美相统一的“侘寂美”整体的审美倾向,以现代设计艺 术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视觉语言为载体,不断开拓新的铁画 形式与审美风格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审美需求,当然也并 不妨碍其铁骨柔情的视觉神韵。

参考文献:

[1] 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 张国斌.芜湖铁画业化转型与发展探议[J].装饰,2008,(7):116-117.

[3] 李冶.铁画传奇(上)[J].金属世界,2000(6):20-21.

[4] 丁文霞,黄凯.芜湖铁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探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 (4):131-134.

[5] 史启新,费利君.芜湖铁画的艺术特色及其传承路径探微[J].安徽工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6).

[6] 王来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传承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铁画芜湖肌理
“有温度”的铁画
——储铁艺铁画作品欣赏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芜湖滨江天际线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探访非遗芜湖铁画传统手艺获新生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芜湖铁画的价值探索
芜湖铁画艺术品产业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