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探究

2024-05-16 03:50陶健超郑开胜
英语教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高校学生跨文化

陶健超 郑开胜

引言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是世界各国进行交流沟通和互鉴学习的桥梁。要想顺应时代发展浪潮,乘势而上,必须发挥英语语言工具的作用,不仅要准确解读国际形势,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学生能就外国文化进行准确、流利的交流,却难以向外国友人讲述中华文化。究其原因,一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存在不足;二是对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不够熟悉。深入探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理念偏差,课堂教学中中华文化输入不足,师生文化意识薄弱,教学评价体系失衡的情况,最终导致中华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要想跳出中华文化失语困境,学校、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改变教育理念和学习观念,加强对中华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完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一、文化失语的概况

(一)文化失语的内涵

失语症首先源于神经学领域,指人因疾病而引发大脑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出现问题。后来由此衍生出新概念——文化失语症,即当前国内很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变成单向被动的交际者,没有意识和能力适时、主动、对等地向外输出和弘扬本族优秀文化传统。可见,文化失语反映的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部分能力缺失。具体而言,指在跨文化交际时能流利地接收、理解甚至传达他国文化内容,却无法用目标语准确地表达和传播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

(二)文化失语的影响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各国文化交流持续加速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我国在对外商业贸易和文化价值传播领域都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这些要求我国各领域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完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提升高校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学习能力和英语语言综合技能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存在严重弊端,导致高校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普遍能力不足和信心不足。具体来讲,一方面,中华文化失语现象、本土文化的弱化等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导致学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对中华文化的表达及解读能力差,严重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张玉宏 2021);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导致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无法运用目标语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内容进行准确描述,无法对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精神价值进行弘扬。如此一来,交际另一方无法正确接收中华文化,无法真切地了解中华文化,最终导致我国学生丧失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三)文化失语研究的意义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媒介是语言,同时需要将双方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纳入考虑范围。这是一种文化的双向交流,而不是某国文化的单向输出或汲取,交际双方的文化都应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传达,并使对方真切地理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全球化进程中,跨文化交际需求持续攀升,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难以满足现阶段中华文化的传播需求,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层出不穷。要想突破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困境,文化失语研究尤为重要。这种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师生了解跨文化语言,从而对中华文化失语症的根本原因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的考核中,加强本土优秀文化的融入与学习,使学生深切地了解和感知隐藏在文化现象表层下的共性与差异(徐晓燕 2023)。

二、导致中华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

(一)教学实践缺乏正确教学理念

20 世纪60 年代,我国与西方一些国家建立了贸易与外交关系,因此外语人才需求出现,而人才培养的目的是阅读外文资料。在长期的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以词汇积累和语法讲解为主,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英语进行外文资料阅读和贸易商谈沟通。当文化交流需求出现后,高校英语教学开始重视西方文化的研究和解读,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适应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但是,本国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十分匮乏。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推进,我国的国家实力增强,中华文化优势凸显,中华文化的传播日渐重要。教育部修订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提出要在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和使其牢固掌握英语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其人文素养。《大纲》虽然指明了高校英语教学的改进方向,但是缺少教学实践执行细则,难以对高校英语教学起到扭转性作用。我国高校未转变英语教学理念,导致许多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仍以目标语的知识与文化为教学重点,忽视了本国文化教学,导致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大量存在。

(二)课堂教学缺乏中华文化输入

高校英语教学普遍以教材为中心展开,而大学英语通用教材的内容基本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大多选择英美故事作为语料,中国故事和中华文化的选材少之又少。教材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来源,其中华文化输入的不足必然造成高校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储备匮乏,致使中华文化失语现象频发。在高校英语课程具体实施环节,教师是主导者,大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分别以词汇语法、考级升学为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即使涉及文化延伸、拓展的探索,引用的也是英美国家的文化,而学生几乎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学内容,结果是本土文化知识输入不足,中华文化内涵理解过浅。

(三)高校师生对中华文化意识认识不足

西方文化在世界文明中长期占据强势地位,现阶段大部分高校教师是在被“灌输”西方文化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对中华文化意识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中华文化精髓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自主性,对学生进行本土文化普及和传授的使命感认识不足。在西方文化盛行的风气下,高校学生由于缺乏积极的文化价值引导,难以自我唤醒中华文化意识,建立对本土文化的文化自信。

(四)评价体系缺乏文化层面考核

高校英语教学在评价环节侧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核,忽视了文化方面的检验,尤其是对中华文化知识的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英语期末测试大多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试卷题目通常针对词汇积累、语法规则和基础阅读理解进行测评,鲜少涉及文化内容。英语专业虽然设置了文学文化部分的专门考试,但是其内容基本是英语国家的文化概况或英美文学作品分析等,几乎不含中华文化。同时,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的题目主要以英美文化为背景,以外刊原文为选材进行题目设置。总体而言,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考查维度极度失衡,缺少对学生文化知识掌握、文化精髓理解的评估,最终导致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对中华文化的忽视。

三、解决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失语现象的对策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华文化失语现象比比皆是。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成效难以满足现阶段人才输送需求。高素质人才需求推动高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中华文化失语现象亟待高校提出应对策略。

(一)转变英语教学理念

要想改变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必须从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方面进行改革。各大高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环节要依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教育制度和教学大纲执行,从而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失语现象,高等教育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问题,出台针对性政策,制订具体可行的教学实施细则,为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引,从而使英语课程教学中本土文化融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古志鸿 2022)。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成效。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学方向,带领学生走上正确的英语学习道路。教师必须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正确认识在当代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及对大学生未来成长与职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合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英语教育的有机融合(佟显峰 2020)。

(二)增加中华文化输入

要想解决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华文化输出有障碍的问题,教师就要从中华文化输入环节入手,增加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华文化输入量。一方面,要进行高校英语教材的修订,在考虑各专业不同特征的前提下,结合中华文化,选取不同的文本材料纳入教材。如此一来,既可以使学生深化专业学习,又可以使其增加中华文化知识储备,体验中华文化精神内涵。另一方面,要调整课堂教学重心,只有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文化层面的讲解分析,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探讨,才能使其更好地输入文化知识,引发文化问题的思考,上升到语言的文化学习层面。

(三)提升师生的中华文化意识

意识引领行动,改变中华文化失语现象的另一个关键是提升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意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学生在客观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后,根据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熏陶所树立的文化观(董雅清 2023)。首先,教师要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涵及应坚持的原则。在文化的双向交流中,交际参与者须谨记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且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高低之别,要秉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态度展开交流,在汲取别国文化精髓的同时自信地输出己方文化,弘扬本土文化。其次,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在西方文化长期主导世界文明的情况下,坚持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发扬中华文化精神,建立文化自信。教师要增强自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语言和中华文化的联系。针对教材中缺少与中华文化结合的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延伸(尹芽儿 2022)。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也是他们的榜样先锋。高校教师必须走在前头,以自我的文化意识带动学生的文化意识觉醒,以自我的文化自信之源灌溉他们的文化自信之苗。

(四)补充文化评价部分

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华文化失语现象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各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过度注重考试成绩,一味追求高分,而教学评价的内容缺少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查,导致学生并不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学习。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中华文化的学习评价势在必行。比如,教师可以在书面考试中增加中华文化知识相关内容考题,促使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知识拓展和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增加非书面考查,如开展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讲座活动,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中华文化主题的演讲活动,宣传中华文化的视频编辑制作活动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参与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中华文化学习也能得到保证。

结语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内容选材、目标定位、评价反馈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文化素养、文化知识储备存在欠缺;高校学生在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存在失衡,在西方文化接收传递和中华文化输入输出方面的表现严重不对等。因此,各高校有必要对症下药,更新英语教学理念,修订教材,唤醒意识,完善评价,并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高效的进修渠道,为学生营造中华文化学习氛围,使其积极参与中华文化知识学习,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切身体验中华文化精神,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内涵。只有在多方努力的持续推进中,中华文化失语现象才能得以解决,中华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流中站稳脚跟,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高校学生跨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