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探究

2024-05-16 03:50
英语教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五育语篇词汇

王 艳

引言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制并发布《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新时代,五育融合成为我国教育变革的基本趋势,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指导,为语言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五育融合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迎来了改革机遇。因此,探究五育融合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前提下提出的育人实践理念,以实践落实为重点,致力于贯通融合德、智、体、美、劳(徐荣嵘 2023)。由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可知,五育融合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加强劳动教育、增强美育熏陶”。五育融合本质上是一种育人假设,将人的成长、发展看作是融合发展,每一种教育教学行为均会对其成长产生综合效应。

二、五育融合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高度发展的时期,对新奇事物较为感兴趣。五育融合视角下,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激发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兰春寿 2022)。同时,可以集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注意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教学任务。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五育融合视角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内容较丰富,将其融入高中英语课堂,可以丰富英语知识点展现形式,打造完善的英语教学资源库。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方面的反馈,可以进一步拓展教育内容,为学生理解英语语言及文化提供充足支持。

(三)促进素质教育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五育融合实践理念,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胸襟、气质、情感、精神,促使其心灵得到温润,促进素质教育目标顺利达成。

三、五育融合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明确英语五育目标

在五育融合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涉及学会做人(德育)、学会求知(智育)、学会健体(体育)、学会审美(美育)、学会生活(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吴翠娟、孙建梅 2023)。在德育维度,教师应设定教学目标为:高中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缘由,正确认识我国传统语言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积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尊重中西方文化,主动运用英语语言与他人进行信息交互,并树立中华语言文化自信,避免盲目跟风。在智育维度,教师应设定教学目标为:高中生形成听、说、读、写基本语言能力,树立英语语言思维。在体育维度,教师应设定教学目标为: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中体育运动(或运动明星)主题活动的开展,引入学校运动会、国际奥运会等现实素材,激发高中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督促其自觉开展体育锻炼。在美育维度,教师应设定教学目标为:利用自制单词卡片、简笔画、思维导图等趣味工具,初步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同时借助旅游、野餐、欣赏世界名胜古迹等英语阅读语篇,延伸阅读话题,插入精美图画或视频,培养高中生发现美、品味美、创造美的主动性。在劳动教育维度,教师应设定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相关主题,培养高中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及勤劳的良好品质。

(二)以文化意识素养教育为先导

在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文化意识是价值观念的风向标,也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下,教师偏重语言知识教学,停留在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层面,潜意识忽略英语语篇的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加之高中生过度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探究意识,导致智育与德育融合受阻。因此,教师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着手,探明德育与智育的融合路径。语言是日常信息交互工具,语言语法结构、话语组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言者的思考方式、表达习惯。此时,文化就成为个体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前提,个体只有了解目的语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目的语学习。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育,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指导其探究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促使其更好地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并将其灵活应用到沟通、交流中。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视作鼓励学生主动习得知识的过程,结合阅读语篇,展现文化背景,刺激他们主动提取其中的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变为个人文化素养,为其综合道德水平提升提供依据。同时,考虑到英语语言产生于不同的地域,不同地域的习俗、文化、价值观念均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探究语言、文化、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语言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不同英语语言国家的认识,从而为健康学习观念的形成提供依据。

英语并非自我封闭的文化载体,背景是英语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主动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文化体验与情感差异,教师应深入挖掘英语文化背景,从文化娱乐、历史地理、科学技术、新闻媒体、宗教等维度,拓展文化背景知识(徐晓娟 2023)。例如,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的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单元阅读部分引用了叶芝的一首诗。在课前,教师围绕文章主题,利用视频创设情境,简单讲述叶芝的生平,引入叶芝的家乡爱尔兰。随后,教师展示爱尔兰的图片,要求学生总结爱尔兰建筑的特点,促使其了解爱尔兰的多元文化,初步感受西方国家的习俗。在此基础上,借助信息展示与“头脑风暴”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中国文化与爱尔兰文化,促使其对爱尔兰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开展语言思维培养活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作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语言思维是语言综合应用的前提,也是学生英语语言智力发育的重要内容。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及不同词汇的概念意义、情感意义、风格意义、外语主题意义、搭配意义、内涵意义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将词汇链与语篇分析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即引导他们立足词汇主题语义场梳理、串联词汇,建构主题语料库。随后,以主旨、话题、过渡、线索为“支架”,进行语篇主题、内容的分解重构,沿着话题、词汇逻辑链理解篇章内涵。

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为例,单元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之自然灾害与防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概括、归纳、整合所获取信息,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应对灾难。根据文章描述顺序,教师指导学生以“自然灾害”为主题,以龙卷风、洪水、干旱、滑坡、地震、火山喷发为分支,设置词汇链,并从词汇属性意义着手,进行词汇链的延伸。在地震词汇分支可以延伸为破坏类词汇(destroy、crack 等)、情绪类词汇(surprised、calm 等)、专业词汇(rescue、magnitude 等),促使学生掌握全部词汇链。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地震发生前、地震发生中、地震发生后的叙述逻辑,从整体层面分析语篇,加深对语篇主旨、话题、过渡、线索的认识,为语言思维的生成提供依据。

(四)丰富体育运动主题活动素材

以体习英是五育融合的重要内容,从英语教学整体出发,将英语课堂与体育运动知识巧妙融合,营造灵活多样且富有趣味的语言氛围,可以让高中生的行动力、感知力、表达力碰撞出火花。在英语体育融合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聚焦英语语言交际背景,展示高频词句,并以实际运动情境为载体,带领学生开展“看—复述—做”等活动,使其真正感受英语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借鉴全身反应法,以“做中学”为指导思想,挖掘、整合、延伸教学素材(唐春吾 2022)。在全身反应法指导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借助英语发出活动指令,并根据所听到的英语单词做动作。学生反应得快慢、正确与否可以作为他们能否理解新的英语语言知识的依据。教师通过多次开展类似的活动,可以帮助大部分学生听懂英语指令,甚至主动发出英语指令。需要注意的是,全身反应法指导的教育活动开展时长由教师控制,活动结束的标志并非一定是胜负双方已明,也可将大部分学生可以听懂英语指令并作出正确反应作为活动结束的标志。

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为例,单元主题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教师将阅读课程主题细化为“选择你最喜欢的运动员”,策划活动场景:某杂志社线上邀请读者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体育传奇,并给出推荐理由。从语篇选材内容来看,文本利用举例子、摆事实的写作手法,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郎平和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根据体育部分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语篇,模仿郎平、迈克尔·乔丹的经典动作,并在单词soccer、badminton 等基础上增设back row player、service zone 等专业词汇,激活他们的知识储备。随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语篇,利用work as sth.、work on sb./sth. 等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员,并模仿相关运动,实现以体习英。

(五)应用趣味教育教学工具

1.应用多媒体工具

美育与智育融合离不开趣味教学工具的应用,多媒体是其中之一。作为集电影、电视、录音、幻灯片、录像、摄影等功能于一体的工具,多媒体可以多维呈现图像、动画、视频、音乐、图形等信息,刺激学生的审美器官,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促使其直观感受英语语言的美。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的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讲述了几位年轻人的旅行计划,教师根据相关内容,借助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展示世界知名景观,如法国比萨斜塔、中国丽江、德国新天鹅堡,促使学生直观感受英语语言文字所描述景色的美好(谢 珊 2023)。随后,教师以情境导入的方式,鼓励学生从游客视角出发,跟随导游(教师)的引导,结合导游手册(英语课本),参观几个地点,调动他们的自学积极性,促使其对英语语言美、词汇美、音韵美产生初步感知。期间,教师聚焦英语语篇的重要句子,带领学生分析句子的引申义,提示他们生动描写的方法,并引导其根据每一段的大致含义完成语义结构梳理,加深其对英语语言逻辑美的感知。除此之外,在展示图片与视频的基础上,教师还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关歌曲,特别是英语歌曲,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情趣,辅助其提升英语聆听、表达能力,为美育、智育融合提供依据。

2.应用简笔画工具

英语是一门乐感性较强的语言,英语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美的因素,充分发掘英语学习语篇中的美的因素,可以让高中生感受英语中的美无处不在。简笔画是一种发掘并表现英语内容美的有效工具。教师可以倡导学生阅读语篇,寻找已学语篇中蕴含的美的因素,并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促使他们自行感受、体悟、品味并构筑英语的美好,从而发展成对英语语言的热爱。随后,由师生共同选出最佳简笔画,粘贴在教室内,并定期开展学生英语简笔画作品展、英语绘图角等活动。在展览活动中,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运用的英语语言的自然美、和谐美,从而寓语言学习于艺术审美生活中,为其充分感受英语美感提供依据。

(六)细化现实劳动主题方案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渠道之一。作为实践性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语言课程,英语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行性较强(王冬霞、贲培云 2022)。因此,教师应从英语语言传授、传播视角着手,强化劳动教育,准确把握个人在劳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在教学过程中纵深挖掘英语语言教学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共性,持续改进劳动教育向英语课堂的渗透方法,从源头规避劳动教育形式化倾向。在日常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劳动教育目标,纵深研读教材中与劳动教育存在联系的内容,寻找客观层面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合理联系,如英语课程中与劳动相关的句子、短语、单词等,或者在单元话题中融入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与英语教学融会贯通。

结语

五育融合是解决德、智、体、美、劳相互割裂对立问题的重要理念与思维,有利于高中英语课堂重构特色发展方向与发展机制。因此,教师应将五育融合理念和思维作为指导,聚焦德、智、体、美、劳的关联性,发挥道德、劳动、审美、体育等在语言智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同时让英语语言智力教育贯穿学生道德、劳动、审美、体育活动,打造全方位语言智力育人体系,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五育语篇词汇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