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延安时期木刻版画的宣传贡献

2024-05-16 08:59李巧珍
中华手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

李巧珍

关键词:延安时期;木刻版画;宣传贡献

二十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首倡木刻艺术,将西洋木刻艺术介绍到中国,同时举办木刻讲习班、木刻展览会等,为我国早期木刻艺术培养了人才,他的初衷是用艺术唤醒当时思想麻木的人民大众。从这个意义上讲,木刻在本土落地时承担着提振士气、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任务。“历史上没有一种艺术比中国新兴木刻更接近于人民的斗争意志和方向,它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武器而存在的。”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大批文艺人士汇聚延安,以笔为枪,进行抗战宣传。云集于延安的美术工作者们,囿于物质的匮乏,美术事业发展受限。而同一时期,版画创作所需工具简单,且可就地取材。延安鲁艺美术系教员江丰同志在回忆延安木刻运动时说:“被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军层层封锁的延安,就是绘画用品如颜料、画布、画纸、画笔等物也很难输入,同时价钱又贵。只有宜于木刻的梨木板和枣木板可以就地取材,木刻刀和木刻用的纸张,甚至黑色油墨延安都能自制。同时,用木刻代替锌板,可以解决延安报刊缺乏制版设备的困难。”因此,在其他美术形式发展受限的情况下,木刻版画艺术却异军突起,发展壮大起来。进步木刻艺术家们以刻刀为武器,创作出大量木刻作品用以抗战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暴行,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并揭露其统治下群众的苦难生活,成为我党抗战宣传的一把利刃。

一、木刻版画动员生产

木刻艺术是文化落后地区抗战宣传的重要工具。木刻版画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可以将需要传达的信息以艺术语言形象地传达给群众,这在当时文盲居多的西北腹地可以称得上是最为有效的宣传方式。据资料显示:“当时边区各县,100人中识字的难得有1人;盐池和华池等县,200人中仅有1人识字。”在这种文盲率极高的地区,要使群众快速了解抗战形势和方针政策,才能在征兵、生产、支(援)前(线)等组织、动员群众的各项工作中得到积极拥护,才能提高政策贯彻执行的效率。在这种形势下,木刻版画就不单纯是为艺术而艺术,同时承担起将党的抗战方针政策直观形象表达与传达的使命,即以群众看得懂的语言来传达和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

木刻画结合政治宣传动员百姓生产。国共实现二次合作之后,边区的经济主要依靠外援,这种经济模式潜在的危险性我党早有警觉,因此,在1939年时已经号召发展生产,以打破经济依靠外援和国民党对边区封锁的局面。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以后,国民政府彻底停供八路军的给养,同时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使边区一度陷入经济困难的局面,党中央决定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实行生产自救,实现自给自足,于是全民动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38年11月初成立的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立即奔赴前线,其目的是用木刻作品向群眾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做抗战动员,调动群众生产战斗的积极性。从木刻工作团成员胡—川的《军民合作》、彦涵的《春耕大吉·努力生产》、罗工柳的《积极养鸡·增加生产》、杨筠的《努力织布·坚持抗战》等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些作品以形象的艺术语言传达出党对群众积极生产的鼓励,引导不违农时及时耕织,多产粮食、增加收入,同时努力织布支援抗战。再如胡一川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木刻工作团集体创作的《抗战十大任务》等直接用木刻连环画的形式将党的政策主张表现出来,使群众能够准确理解党的政策主张。彦涵在回忆木刻工作团取得成功的原因时说:“我认为这是同志们在思想上明确了木刻应该首先反映对敌斗争和生产,把木刻当做鼓舞敌后军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经常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注意研究当地人民的生活习尚。”

木刻画反映特定时代党的土地政策。从木刻家作品中可清晰看到木刻版画所传达的特定时代信息。鲁艺美术系教员古元的《减租会》中传达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矛盾下降到次要矛盾,当时的任务是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御外辱。在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上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方式。该作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当时的政策导向,同时以地主与农民之间争论减租、交租的画面展开,人物形象富有动感,将争论的激烈场面生动地呈现出来,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特定的时代信息。作者以传神之笔刻画出地主与农民在减租和交租争论中的举止情态,蕴含着特定时代党的土地政策信息。

国内首倡木刻版画运动的鲁迅先生认为:“绘画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我们应主张‘为社会而艺术,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承载的社会功用在延安时期表现为文艺为新民主主义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木刻艺术在宣传方面的社会功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突出党的良好形象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因通讯封锁、交通落后、消息闭塞,使国内外对我党的主张不甚了解,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西行漫记》中提到:“中华天朝的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9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如果说斯诺首次以亲历见闻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打开了_一扇窗户的话,鲁艺木刻则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国内人民心中树立了党的良好形象。

首先,通过塑造深入人心的普通士兵形象来增加群众对党的认识。譬如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的木刻《八路军》,画中八路军肩扛大刀,配带手枪,高大威武,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了八路军“守护神”的形象。当木刻团创作的八路军肖像分发到百姓手里时,传统“门神”换成了八路军;再如罗工柳创作的《马本斋将军的母亲》,作品以传神的笔触刻画出马母宁死不降的神态,儿子作为党的英勇抗日战士,母亲形象也同样伟大,英雄的母子就是党领导下普通人民群众的缩影,为我党树立了光辉形象;彦涵的《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更是将革命战士作为抗战先锋受到群众支援的形象刻画得深刻感人,凸显我党抗日主张深得民心,人民群众全力拥护,党的光辉形象也深入人心。

通过刻画党的领导人和英雄们的形象来树立我党光辉形象。鲁艺美术系教员力群的《毛泽东》、罗工柳的《左权将军》、彦涵的《彭德怀同志在前线》、白炎的《贺老总》等是刻画党的领导人的木刻作品;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美术组长李少言的《吕梁英雄谱》、鲁艺美术系教员王式廓的《赵占奎》、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连环画)及《抗日军民》等是刻画英雄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将党的领导人亲民、智慧、与民同在的形象展示给群众,另—方面通过讴歌党领导下的各条战线上英雄们的光荣事迹,为我党树立了光辉形象,同时成为激发民众参加抗战生产热情的重要举措。

三、发挥教育与普及作用

木刻艺术配合文化下乡。陕甘宁边区处于西北内陆,地瘠民贫,闭塞落后。在群众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的边区若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就必须实行国民教育。陕甘宁边区针对广大民众的教育开设冬学班、扫盲班、半日校、夜校等。美术工作者则适时创作一些作品来配合这种政策宣传来推进社会教育的开展,用以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破除迷信,讲究卫生等,从而充分发挥版画宣传教育的功能。

木刻版画帮助群众提高文化、卫生水平。艺术家们深入群众生活中,了解群众的喜好,创作出喜闻乐见的作品,因此易被百姓所接受。古元的《冬学》刻画的是冬季农闲时节,边区政府派出“冬学运动”教员到各乡镇村为群众教字认字,普及文化知识。“冬学运动”在提高边区民众的文化素质、普及文化知识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幅画反映的正是延安时期的“冬学运动”热潮。

另一件套色木刻作品作品《講究卫生》也颇具代表性。套色木刻成品为彩色画面,与黑白木刻最大的区别在于制作过程中增加了工序的复杂程度。一般套色木刻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画面中的颜色数量确定刻印母版的数量,即画面中一种颜色用一张母版,多少种颜色就需刻多少张母版,最后每张母版在同一张纸上同一位置印制一次,就成为一张完整的套色木刻画。其优点是不受母版限制,整体刻印完成后可以不限数量印制;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同一母版分次刻印,采用这种方式属绝版套色,即第一种颜色区域刻印完之后需印出需要印制的数量,然后清除掉颜色,再为其他区域着色,用第一次印制出的纸张再印一次,以此类推,直到所有颜色的区域印制完成。其优点是从始至终仅用一张母版,便于携带,但其最大缺点是印制完成即是绝版,初次印制多少张,印制完成数量不变,具有很大局限性。而这件作品套印了5种颜色,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就需要刻印5张大小一致的母版,同一颜色的区域刻印一张母版,最后印制数量不受限制。艺术家们采用套色形式大量印制,画面色彩明艳,不仅可以贴于屋内美化居室,还有助于传递讲究科学卫生的信息,利于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需求量很大,很受大众欢迎。这在当时需要普及卫生教育的情况下,是—种比较可取的方式。

木刻版画辅助“二流子(即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人)”改造。陕甘宁边区历来存在“二流子”群体,如何将这一批人教育改造成为参加生产的劳动力,是各级党政领导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而一般的说服、批评教育效果不佳,但配合艺术的宣传,效果大为改观。木刻《改造二流子》的创作就取材于人们生活中惯见的“二流子”,艺术家们以版画的形式将对“二流子”改造的过程表现出来,对目不识丁的农民来说一目了然,对感官与思想震动极大,民众随口能说出“二流子”是哪个村的,在民众中产生重大反响,其教育的直观性与便捷性不言而喻。

纵观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木刻艺术的创作与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木刻艺术正是秉持了党的正确的文艺主张,尤其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版画工作者深入工农兵群众当中,创造了_一大批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版画作品,在实现版画艺术民族化与本土化的道路上迅速与抗战宣传结合起来,是艺术与政治结合的光辉典范,并积极发挥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宣传动员作用。木刻用通俗易懂、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了党的方针政策与革命思想,开拓了一条艺术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路,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战争的拥护与支持,木刻宣传功不可没。从这个层面来看,木刻版画在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做出了杰出的宣传贡献。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毛泽东延安时期改造干部学风的思想及启示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延安时期社会保障工作述论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研究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浅谈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科学技术事业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