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DIY活动现状分析

2024-05-16 08:59张海晨
中华手工 2024年1期

张海晨

关键词:DIY;参与人群;活动条件

DIY活动并非新兴事物,就我国各种传统手工艺而言,有大量手工技艺项目在民间生活中被普遍掌握和应用,很多产品就是在“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的状态下完成的。但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离普通大众的生活日益遥远。这样的情况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从忧虑无奈到积极保护,从旅游景点到文创街区,从校园到社区,各种手工DIY工坊得以设置,各种体验课程也广泛开展,使得DIY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传承起到积极作用。随着人们消费生活中个性化精神需求的日益提升,个性化消费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因此DIYAI性化制作和消费渐渐被大多数人接受。

一、DIY活动人群与参与层次

传统手工艺曾一度远离公众的生活,因此,传统手工艺DIY活动需要依靠一定的传播者、经营者来组织。这种组织活动往往是松散的、无固定传播渠道的,受众接受相关信息并参与到具体的DIY活动存在—定的偶然性。

(一)传播组织者

1.公益组织与平台

当前,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传承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地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公益性传播活动,如各种级别的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笔者曾主持了江苏艺术基金“非遗衍生品开发人才培养”项目,免费向社会公众招收学员,开展专项非遗课程并提供一定的创作经费,使学员深度参与非遗手工艺的学习和创新创作,并通过学员作品汇报展览,向更多的社会公众传播非遗和传统手工艺经过创新衍生开发的时代魅力。

除了政府扶持,还有学校选修课程、社區活动等形式的传播。如笔者曾受社区委托,在传统节庆期间,为社区老年人指导中国结编织活动。还有爱好者组织利用网络平台等进行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工作,如中国结艺网,致力于推广传统手工、弘扬中华文化,是一个中国结艺爱好者展示作品、交流技艺、发布教程、传承文化的公益平台。再如《中华手工》杂志,以传统纸媒的身份,聚焦手工生活,面向手工艺爱好者,引入了新鲜创意与时尚设计,客观真实记录民艺之美、非遗之魂。

2.手工艺从业者

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在传统产品销售萎缩的苦苦坚守中,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安排下,从过去的店铺迁徙到人流量较大的旅游景点,以现场操作的生产方式,向游客展示手工艺的魅力。有条件的手工艺项目还设置了游客参与体验的环节。这种相对传统的“体验经济”模式,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到一定的冲击,转而走向线上。有一些从业者受到公益活动启发,加入到一些相对松散的手工艺协会中,通过线上线下爱好者交流活动,传播自己的手工艺产品和手工技艺,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技艺被更多人所认知,通过售卖半成品、材料包等方式,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如笔者加入的一个手工活动微信群,群里不定期地发布活动信息,通过腾讯会议、B站直播等方式,展示手工艺从业者的作品和技艺。

大量年轻的手工艺从业者利用网络传播传统手工艺,如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吸引大量用户发布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视频、图文笔记,有效地吸引普通消费者关注和深入了解传统手工艺。而随着人民生活越来越走向数字化,手工艺从业者凭借“小红书”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播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3.手工艺材料售卖者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传播离不开物质材料。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为手工艺材料售卖者和DIY爱好者提供了购销材料的渠道,淘宝、抖音、小红书推送的短视频,可以让消费者增加接触传统手工技艺的几率,了解、学习、购买并体验DIY的乐趣。《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让线上消费人数大幅且持续增长”,“手工艺DIY体验项目从《2018中国手工艺生态调查报告》的第9位,上升到今年(2020年)的第2位,‘体验经济大放异彩。”可见DIY在当下和未来拥有极高的市场热度,开始蓬勃发展。

(二)参与人群与参与程度

DIY活动的参与者日益普及,他们接触传统手工艺的渠道各不相同,参与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1.年轻人群

随着社会对传统手工艺传承的重视,年轻人群在中小学阶段、大学教育阶段,都有机会通过学校的劳动课、选修课环节,获得一定的传统手工艺认知和体验基础。同时,年轻人群接触新鲜事物的渠道畅通,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主动参与到手工艺DIY活动中,将其作为一种休闲爱好活动。

2.亲子人群

低龄儿童有机会在学校、幼儿园的组织下,由家长协同参与到DIY活动中,家长对于这种DIY亲子活动一般都是积极参与的,既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技能,又能够活跃亲子关系。有些家长还会通过“家长群”团购,传播和参与社会上的DIY亲子课程。部分家长所在单位也会在儿童节等特定时间,组织相应的DIY文化活动。

5.中老年人群

中老年人群在DIY活动上往往有一定的既往经验基础,如缝制衣服、编织毛衣,他们在DIY休闲活动时间上比较宽裕,但创新能力比较有限。随着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大火,中老年人群也有机会从中获得创新启发,并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传统手工艺项目。

4.半专业人群

这里所讲的“半专业人群”主要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基于他们创新创意的需要,主动从传统手工艺项目中汲取灵感,或将传统手工艺作为创作表达的手段。他们在动手能力、创新创意能力上具有更好的基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特定的传统手工技艺,并做出创意衍生设计作品。

笔者所在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了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应用,学生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并积极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学生的中国结、盘扣、绒花、缠花作品,也以更符合商品标准的状态完成,不仅提高了作品的完成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毕业设计环节,有更多的学生将剪纸、紫砂、金箔、蓝染、编织、漆艺、毛毡等手工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创作出完整的创新创意作品。如笔者指导的以《非遗造花技艺在现代服饰中的创新应用实践》为课题的毕业设计作品,将缠花技艺应用在作品翅膀部分的表现中,用毛线替代传统的丝线进行缠绕,实现了翅膀造型和肌理表达的设计目标,较好地表现了《云卷云舒》的作品主题。

5.即兴人群

旅游景点和文化街区的DIY体验项目会吸引一些旅游者,这些即兴参与者,有可能在体验活动中获得DIY的成就感,从而形成较好的DIY兴趣基础,会在日后的生活中主动参与传统手工艺的DIY活动。但大多数游客只是以观摩为主,或者只对DIY活动浅尝辄止。

二、DIY活动的条件

不同类型的手工艺项目在设备工具、材料和工艺难易程度上差别很大,对不同人群而言,参与DIY活动也需要不同的条件和契机。手艺工坊、文创工作室、手工艺课程等形式,也对应于不同的手工艺项目。

(一)技艺传播

对于大多数普通公众而言,接触传统手工艺需要一个契机,对于一个未知领域,很多人需要借助于外力的指导,才能有信心参与。对于这类人群而言,参与体验课程是必由之路。这时候的必要条件视项目难易程度,可以在手艺工坊、非遗体验馆、文创工作室等实体线下活动场所,由传承人或专业老师策划指导,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对于一些技艺门槛低的手工艺项目,短视频教程、线上图片教程、微信公众号、DIY图书出版物等都具备技艺传播的功能。新媒体为个性化低碳手工DIY商品的传播创造了一个自由的、超时空的共享空间,为DIY商品传播带来了更为明显的互动性优势。中国慕课平台还提供了更深入学习的途径,如《传统手工造纸研究和纸艺实践》《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结艺》《传统服饰工艺》等课程,不仅有相关技艺的展示传播,还有全面深入的文化研究内容。

(二)设备工具

手工艺项目的体验、学习到DIY,设备工具是必备条件。有些项目的设备工具容易获取,参与门槛较低,如缝制衣服、编织毛衣。相较而言,编织毛衣只需要毛线和毛线针,而缝衣服则需要缝纫机和一定的裁剪基础。因此,大多数“60后”或年纪更长的中老年女性都可能有过DIY毛线编织的经历。

有些项目对设备工具要求较高,如木作、陶艺等,一般爱好者受家居场地限制和设备成本的制约,不太可能独立构建一个工作室,这时必须依赖于专门的工坊,才能开展DIY活动。

笔者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引入“非遗造花技艺”,对绒花、绢花、缠花、通草花等传统造花技艺进行了传播。教学实践中,由于绢花对工具要求较高,绒花技艺门槛较高,通草花材料较贵,故学生对只需要丝线、卡纸、铁丝、胶带、剪刀的缠花工艺积极性较高,创作实践的效果也更为理想。

(三)材料获取

传统手工艺项目对材料有着特定的要求。有赖于淘宝等电商平台,获取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材料都十分便捷。笔者于2023年8月在淘宝网,以关键词“DIY手工”搜索到42万余家店铺,这反映了手工艺DIY材料交易市场的繁荣。当然,其中不限于传统手工艺所用材料,一些基于新工艺、新材料也包含其中。

小红书的大量用户以“非遗传承人…手工博主”的身份发布制作笔记,因入门快,配合视频推介的材料包最受欢迎。在小红书,以“DIY手工材料”搜索到近300萬件商品,因此小红书也成为助力传统手工艺体验消费的重要阵地。

(四)氛围营造

DIY活动的参与首先需要一定的参与意愿,DIY文化氛围的营造会促进这种意愿的产生。不少手工艺从业者会在传统节日营造氛围,通过文化渲染推出限定产品。各地手工艺展览活动增多,也有利于DIY文化氛围的提升。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团建形式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DIY体验活动,不仅对该团体自身的文化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可能在该团体内部形成良好的传统手工艺互动氛围。手工艺爱好者通过微信群、线下交流会等形式,交流自己的DIY作品,形成较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DIY创作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基于当下DIY文化的繁荣,DIY活动正在对传统手工艺的活化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手工艺DIY活动在.二线城市比较活跃,而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西部地区,不仅DIY活动参与者相对较少,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在技艺传播上还停留在有限次数的线下模式,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陌生,使得传播频率低、范围小、效果差。这就亟需当地文旅局组织从业者进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培训引导,帮助从业者开拓DIY传播渠道,带动传统手工艺材料和产品的消费。设计院校对于传统手工艺项目创新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有利于对不同传统手工艺项目进行多元组合,创新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手工艺作品。因此,有必要对从事传统手工艺项目教学的教师给予肯定,如将符合条件的教师认定为非遗传承人等。

传统手工艺的复兴要以当前DIY活动的繁荣为契机,DIY活动是体验经济的延展,变一次性体验为持续性活动。针对不同类型的手工艺项目,在面对不同受众人群时,应采取不同形式的DIY体验引导。更多民众的DIY参与,更丰富的DIY文化交流,不仅具有传承手工艺的社会价值,更具有着推动全民艺术发展的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