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叙事艺术探析

2024-05-17 02:48◎相
传播力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西泠印社纪录片人文

◎相 忆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卫视,浙江 杭州 310005)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能够展示历史文化魅力,还原真实的历史,使受众深层次解读历史文化,感悟历史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广播电视、网媒成为人文历史纪录片的主要载体,各大媒体平台的人文历史纪录片逐渐增多,分析人文历史纪录片叙事艺术可以激发纪录片创作的内生动力,更好地传播人文历史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深入人心。

一、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定义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是从文化、历史角度出发,用镜头语言、叙事艺术再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景观。人文历史纪录片具有形式虚构、内容真实的特点,在用镜头叙述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还会抒发隐藏在历史中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帮助受众了解历史,体会人文历史[1]。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是针对人、历史的纪录片,人文意指人的文化,要求尊重人、重视人。相较于其他类历史纪录片,人文历史纪录片更注重人物,会将视角聚集在历史人物身上,通过挖掘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再现中华历史文化,展示其生活背景、当时的历史风貌、人文精神。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是新时代历史的物质形式,对传播历史知识、促进文化共享和传承意义重大。

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特点

(一)叙事主体为人物

人文历史纪录片虽然会采用故事化、情节化的叙事方式,但基本形式是用人物串联故事,以小见大,以历史中、生活中的人物影射、再现历史。片中人物的口述内容、行为、情感都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叙事主体为人物”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的主要特点,尊重人、关注人是创作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核心,但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并非是“个人”故事的创作,而是以人的视角、人物命运展现历史发展,使受众从人物情感、行为中体会历史文化精神[2]。

以纪录片《西泛泠印社》为例,聚焦人物命运是《西泠印社》的叙事核心。纪录片中的人物从“西泠四君子”到一代大师王福庵,从首任社长吴昌硕到第二任社长马衡,从看破红尘的李叔同到浙派篆刻鼻祖、西泠八家领袖丁敬。正是这些今日先贤、昔日少年,以及他们与金石印学、与时代浮沉、与民族大义之间的动人故事,成就了西泠印社不绝的文脉传承。

(二)内容具有真实性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具有真实性特点,虽然各个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但创作者会凭借遗留的历史资料、历史遗迹、历史研究结果真实还原历史。为丰富语言会人工置景,并通过扮演、道具的方式表现真实历史。为增强纪录片的感染力,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更加注重细节,因为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景观、历史事件的最小单位,该类纪录片会从细节处刻画人物、刻画历史,更完整、深入地表达历史情境、人文精神,使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更加生动鲜活。

三、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叙事手法

(一)叙事形式有节奏

节奏是事物内外部结构统一的产物,是一种美学规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创作者会用镜头语言控制叙事节奏,基本节奏为“动静相接”“静接静”或“动接动”。叙事节奏的运用能够增强纪录片的逻辑性,使其内容展现更为流畅,人文历史纪录片往往会用慢镜头、长镜头叙说历史,长镜头代表着慢节奏叙事,创作者会用镜头把握节奏,让受众顺利靠近历史、了解历史,对历史文化产生兴趣。

(二)叙事方法故事化

故事是叙事的核心,人文历史纪录片是运用动态影像叙述真实历史。叙事方法故事化是新时代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主要叙事手法,纪录片会结合故事片的叙事优势,适当前置、放大历史中的戏剧冲突、挖掘深层次人文内涵,用故事化艺术表现历史。但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故事化需要保障内容的真实性,会以实际历史资料为基础,在内容创作形式、镜头语言上运用故事化叙事手法,强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故事情节”[3]。

比如,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会在叙述过程中设置悬念,突出戏剧性情节,以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使纪录片内容具有传奇色彩。纪录片《西泠印社》采用故事性叙事手法,运用丰富多彩的影像展现历史。航拍视角下自然景观镜头兼具美感与底蕴,故事化情景再现使那一段历史恍如昨日,视觉影像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视觉、情感体验。放映厅的场景呈现犹如置身于历史的大影院当中,这些是对纪录片内容创新、影像体系的运用,带给受众不一样的视觉审美享受,唤起受众丰富的情感。

(三)叙事技巧突出细节

细节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灵魂,是纪录片中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历史景观、历史情感的最小组成单位,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激发受众探究的兴趣,揭示历史纪录片的精神内涵,具有传递情感、深化主题、推动叙事情节的作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会在叙事上突出细节,用细节为受众传递信息,使受众深刻记忆纪录片内容,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都属于叙事细节,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叙事艺术的应用

(一)叙事结构

由于历史、现代社会之间有着较长的时间距离,所以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创作者需要从绵长、宏达的历史链条上提取关键“情节”,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按照特定形式组合排序,使受众深层次探寻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组合排序便是叙事艺术中的叙事结构,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常用的叙事结构有三种,分别为“平列式”“渐进式”“中心串联式”。

1.平列式

叙事结构是将人文历史纪录片分为多个“叙事模块”,每个模块独立存在,且所传递的内容、精神内涵具有倾向性。平列式叙事结构是在保证纪录片叙事主题大方向的基础上,呈现单一历史故事,叙事模块之间具有并列、平列关系,无明显衔接,且叙事表达、叙事方案存在差异。以纪录片《南宋》为例,该片从南宋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文学艺术、科技发明、制度思想等方面的历史成就为切入点,设有《遥望中原》《临安梦华》《诗词流域》《宋画江山》《戏文南北》《发明时代》《回望未来》等七个篇章,是平列式叙事结构的典型之作[4]。

2.渐进式

渐进式叙事结构强调纪录片各集的关联性,会以空间、时间为基本脉络由浅到深地展现历史故事、历史情节。这一叙事结构是以“主题思想”为基础的,在遵循逻辑的前提下打造线性发展的叙事模式。比如,以时间为顺序排列组合历史人物活动、历史故事脉络,使受众在渐进式叙事中了解纪录片内容发展的过程,整体叙事性较强。

3.中心串联式

中心串联式人文历史纪录片内容服务于同一主题思想,叙事结构中包含一条或多条中心线。创作者会通过前期策划,总结特定主题思想,将内容有序排列,展示纪录片社会、人文、历史文化价值。运用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时,创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历史人物、历史情境、历史事件,把握历史脉络、核心后整理故事线索,确定主题。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中,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具有强化情节冲突、丰富事件内容的作用。

(二)叙事风格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叙事风格分为三种,分别为客观化、哲理化、戏剧化风格。新时代人文历史纪录片常用叙事风格为“戏剧化风格”和“哲理化风格”,但在具体叙事艺术中,纪录片整体风格相互融合,同时具有客观性、哲理性、戏剧性特征。人文历史纪录片会客观描述史实,真实还原中华文化历史,叙事过程中不偏不倚,尊重人物、尊重历史。纪录片叙事方法具有哲理性,会通过口述方式总结片中的人文思想、文化主题、精神内涵,使受众深层次感知纪录片。戏剧化风格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的主要叙事风格,可体现在纪录片多个方面。一是所选人物具有代表性。我国历史悠久,历史事件发展错综复杂,创作者需要基于大量史料分析历史脉络,寻找关键人物,确定叙述角色。二是叙事过程中会设置悬念。人文历史纪录片戏剧化叙事时,口播解说词会“设疑”、预留悬念,激发受众兴趣、探究欲望,使其持续观看。悬念是戏剧化叙事风格的核心,能够使纪录片带有较多的“情绪转折点”。丰富纪录片的情节结构,让纪录片更具感染力。

(三)叙事空间

人文历史纪录片虽然会运用各类叙事手法,但其本质追求真实,所以人文历史纪录片还会运用虚构性表现手法再现历史情境。创作者会基于各类叙事风格,用影像技术建构声情并茂的历史影像,超越时间、空间,使受众身临其境,体会历史故事、人文情感。比如,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南宋》运用3D 技术呈现历史画面,片中四分之一的内容运用CG模拟技术、3D 技术进行情景展现,配合真人演绎、实景拍摄的叙事手法,呈现南宋人听书看戏、军民悲壮捐躯赴国难的场景,突破了历史空间、时间对真实叙事的限制。对于很多无法再现的历史事物、历史遗址,《南宋》选择运用数字技术,真实还原南宋历史,使受众真正意义地穿越古今,体会历史变迁,让受众对历史的感知更为具体。在讲述南宋南迁的历史时,由历史人物李师师的人物轮廓带领着受众走入围墙,运用虚实结合的动画技术在各处城墙上呈现众多南迁人物轮廓,古今处在同一时空,使受众靠近历史,历史走入现实生活,活灵活现的画面使得纪录片更具真实性。

(四)叙事主题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叙事艺术中,纪录片主题具有较强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可以让受众认知历史,以史为鉴,反思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众文化消费观的改变,传统历史资料解读难度大,历史文化发展受到限制。纪录片是将晦涩难懂的文字搬上大荧幕,用易于理解的叙事方式帮助更多的人认知历史、继承优秀历史文化[5]。纪录片在运用不同叙事风格、叙事结构时,其主题具有明显的哲理性,内容深度更足,可以给受众预留反思的空间,在以史为鉴的同时传承历史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比如,《西泠印社》人文历史纪录片是借助纪实影像和融媒传播,叙事主题是刻画和解读西泠印社百年历程中的国学文化,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西泠印社》的播出为当代受众铺就了一条通往金石艺术世界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曲径幽道。片中的“诗书画印”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影片不仅展示了对西泠印社百年传承脉络,同样普及了关于印石艺术的点滴细节,传承是《西泠印社》的主要价值观念。

正是一代代印社人的薪火相传、积累创造,使得西泠印社取得了独步海内外的成就。纪录片第一集《君子》中呈现了:“创设四君子在创办印社后,先后陷入与盛宣怀的地产之争、宋美龄的合并提议、抗战期间日寇入杭等种种险境”的内容,虽然面临倾覆之险,但先辈通过坚持、智慧将其化解,其背后是对艺术传承的执着,是对中华文化魅力的认同,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这种传承是在时间上的积累、创造,在空间上的传播和扩散。

第三集《师父》中讲述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只收过一名日本弟子河井仙郎,河井仙郎学成之后再传弟子,其书画艺术至今已成日本正宗。在第四集《衣冠》中,法国人龙乐恒和日本女书法家大门玉泉都对西泠印社推崇备至,让西泠印社的艺术价值得到国际公认,映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五)叙事体系

叙事体系代表着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创作目的、创作价值。人文历史纪录片叙事体系强调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注重个人命运、国家命运的深刻解读。比如,在《西泠印社》的叙事体系中,纪录片时刻传递着这样一种声音,即个人命运、文化命运、国家命运无法脱离所处的时代。纪录片中叙事体系不仅在描述西泠印社的精神文化历史和西泠君子们的理想抱负,更是在书写中国的命运,呈现中国历史文化记忆、宝贵的人文精神价值。

纪录片以历史背景为叙事基础,通过历史事件展现时代变幻、历史发展,无论是《君子》《大师》或是其他故事单元,其不变的叙事内容是对君子精神、风骨、文化道统的阐释。《西泠印社》传播的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传递的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观。因此,纪录片《西泠印社》可以当作中国文化的优质样本,在深入解读其百年命运和得失荣辱的基础上,能够让人思考国运兴衰、国学传承、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相关问题,寻找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带领人们探寻、思考历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叙事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主要创作艺术,创作者会通过镜头语言叙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新媒体兴起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传播路径变多,纪录片受众群体增加,为有效展示人文历史文化,突出纪录片的魅力,还应灵活运用叙事艺术,合理控制纪录片的叙事节奏。此外,人文历史纪录片需要承担起传承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的责任,在真实纪录、再现历史的过程中,还应发挥叙事艺术的应用价值,使镜头化叙事语言吸引受众,为我国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西泠印社纪录片人文
人文
真乃居谈艺札记“西泠印社”鲜为人知的由来
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作品选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西泠印社》风云百年 西泠不冷
进德修业—李刚田捐赠作品展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