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制作与后期编辑

2024-05-17 02:48余雪聪
传播力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专题片脚本情感

◎余雪聪

(黄冈广播电视台,湖北 黄冈 438000)

在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中,主人公可以是有声望的作家、贡献巨大的科学家、闪闪发光的明星,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普通的小人物,人物角色没有阶级划分。而专业的脚本撰写、人物素材的全面采集整合、后期音频的剪辑、合理丰富的特效,是影响受众能否感知到专题片中所带来的思想价值的关键因素。

一、人物类电视专题片拍摄制作和后期编辑的意义

人物类电视专题片主要是以专题片的形式来传达出主体人物的品质观念、思想精神,旨在用典型的人物事迹来传达感人先进的价值导向,会产生很强的教育导向作用。要想充分发挥这类专题片的导向作用,就不能离开良好的拍摄制作与后期编辑环节,高质量的后期制作和编辑环节能够传递出节目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要更加注重拍摄制作和后期编辑的环节,从而增强专题片的呈现效果[1]。

二、人物类电视专题片拍摄制作方面的要点

(一)采集素材以及准备工作

要让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具备质感,做到价值与内涵的结合统一,就应当高效地完成拍摄制作环节中的采集素材以及整理准备素材的工作。拍摄和制作人物类型专题片时,往往全方位、真实的素材是其核心导向,提供的素材应紧紧围绕专题人物,根据专题所表达的主题内容进行收集准备,保障素材准备工作能够高质量进行,力求在一定的时间中收集出比较丰富、具体、全面的素材,保障人物类专题片能够通过节目来深层次地传达人物的品质和性格。

在人物类的电视专题片中,人物是核心关键,所以寻找的人物素材内容应当具有真实性,有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在观看后能够更加了解人物的特征,通过准备更多音频、视频、图像等,用多样化的信息来推动人物类专题片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不断烘托节目情感的作用。

以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共产党人》为例,要做到让这部专题片的主题明确,就应当保证专题片的素材积累具备全面性、真实性。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相应的工作人员跟随主人公的日常进行了一整天的素材积累,就是为了让人物类专题片能够拥有更多的素材内容。经过了数个小时的不间断拍摄,获得了主要人物一天日常工作的全面性信息,大量的素材能够为后期的编辑提供出更宽广的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还能将人物类专题片的价值进行深度延展。同时,为了保障素材来源的多角度,相应的制作人员可以巧妙地运用多样化的采访形式,比如,间接采访、直接采访、抓拍式采访,来全方位地记录主要人物,为能够更立体式地展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打下坚实的素材基础。

在对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整理的时候,应当保持素材的逻辑性,在对分镜头脚本撰写结束之后,就应当紧紧围绕故事的中心主题开始素材的准备工作。在拍摄的时候,应当遵循人物的实际情况,对素材进行相应的调整、归类。因此,整理素材的工作其实是比较繁杂的,因为这些大量的素材要遵循丰富性的原则,需要使这些素材尽可能地覆盖脚本内容,以此来推动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思想观点、情感维度等多方面的表达。同时,在拍摄的时候,应当依照多方面的实际因素,来灵活地调整专题片拍摄的详略角度以及时长。除此之外,拍摄人员在对素材进行采集的过程中,还应当与主要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对话交流,让主要人物尽量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录制,力求展现人物的日常化、松弛感,还原本真,才能将人物平日的性格以及生活习惯、思考方式等真实地展现出来。只有具备真实性,才能防止人物类专题片中出现人物是在表演的感觉,或者是生硬的叙述,从而确保专题片能够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牵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能够深深地感觉到专题片所流露出的价值导向以及深刻内涵。拍摄制作人员要深刻了解专题片的意义,牢牢把握人物的特征,让专题片的素材具备真情实感,力求还原人物本身[2]。

在拍摄记录的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地体现素材的逻辑性,如果拍摄的内容有与社会政治、历史方面关联的人物,还应保证专题片当中能够具备较为缜密的学科逻辑性。比如,在有关以湘绣传承人为主题的人物类专题片当中,应当在拍摄制作的前期准备环节,尽可能收集到大量的素材,根据所要展现的人物特征以及思想观念进行素材的采集和整理。素材要展现出客观事实,来凸显专题片的重点,使专题片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湘绣传承人的闪光与特别的地方。

(二)脚本撰写

脚本撰写同样是人物类专题片拍摄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撰写的内容和流程能够极大地影响专题片后期的完成质量。通常人物类专题片脚本应该有分镜头与文字稿之分,后续还应做到对两者结合进行综合考量。专业人员应相互讨论分析在拍摄制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问题,并能够及时地进行规避,进而不断提高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质量。例如,在对一个中等时长的专题片进行脚本撰写时,应当保障节目中所提到的事件、人物的事迹能够具有代表性。比如,主要人物在人生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或是能够全方位展示出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导向的事迹,并将这些事迹进行分类,选择出事迹的重点,再进行脚本撰写。脚本撰写的时候,还应当设置一个切入点,使之能够让专题片内容能有序、自然、顺利地呈现,从而流露出节目的核心观点,自然地表达出节目中所要传达的深层信息,让观众在观看后能够不经意间接收到情感反馈,进而在脑海中再现出主体人物的形象风貌,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品质精神。同时,相关人员在进行脚本撰写的时候,应当准确把握专题片的主题思想,以前期积累的大量相关素材为基础,再利用这些人物的事迹资料等,对人物的精神和思想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力求于用脚本内容把这些思想精神、价值观点能够代入到观众的脑海中。值得注意的是,文字脚本应当做到抓住受众的心理,力求自然情感的流露,不应当填入一些浮华的内容,保障专题片内容的真实性与深度,从而展现出一个非常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来保障人物形象能够刺激观众,激励观众,与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对《主人翁逐梦路》的第一集进行分析,相关人员在进行脚本撰写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主要人物独特属性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并能够围绕一些经典事迹、故事情节进行烘托,进而从细微处撰写来感知情怀,体会主要人物心胸的宽广、理想的远大,展现出人物的情怀,始终坚持从细微处撰写呈现出大情怀的创作理念,将人物的小事件、小情感,汇聚成专题片的脚本,不断地完整丰满专题片的故事内容,做到整体构思独特、立意巧妙,来贴合小人物的大情怀这一主题思想。在进行脚本的撰写中,应当时刻转换位置,站在观众的观看角度去研究观众是否能够通过此部专题片感受到主要人物突出的闪光点,力求让自己的脚本能够通过故事的叙述或是简单清晰的对话语言,来呈现出主要人物的品质精神、性格风貌,让观众更能够产生情感共鸣。

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制作应当严格根据脚本内容展开,特别是在分镜头脚本中,应当时刻遵循脚本内容,进而保障专题片的高质量呈现。分镜头脚本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通过内容加工,以多个镜头替代文字描述,让内容更加具有丰满性。其中分镜头脚本由解说词、音乐效果音、画面内容等方面构成,在实际的专题片拍摄中,应当以脚本内容为基础,来严格把控拍摄的进度,对于一些内容丰富全面的文字脚本,应当对应呈现出分镜头脚本,让镜头语言更加丰富,以此来更好地凸显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精神,不断升华人物类专题片的主题思想。

三、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后期编辑方面的要点

(一)音频剪辑

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节目的声音方面。例如,在节目播放的相应采访片段,要用现场搜集的人声。此外,在展现主要人物的工作、生活日常时,应当选择贴合的背景音。为此,人物类专题片的后期编辑环节要严谨、合理、细致地处理专题片的音频板块,保障专题片音频内容的高质量呈现。通常在对人物类专题片的音频处理过程中,应当按照专题片所需要呈现的实际故事内容选择贴合的旁白和背景声,从而能够充分烘托人物的性格、个性特征,进而明确专题片的主旨内涵。同时,要重视音频剪辑工作,能够在言语叙述的过程中,用音乐起到烘托情感的作用,来全方位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音频剪辑的时候,为了提高人物类型专题片的情感召唤力,可以在剪辑的时候,添加一些现场采访的环节,来对现场录制的声音进行搜集,进而能够更好地增强专题片的真实感,让受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专题片所传达的情感导向和价值内容。在后期剪辑中,还应重视解说词的制作与编辑,灵活应用专业的配音来补充画面的语言,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专题片的画面内容,在专题片当中插入适合的音乐效果,注重音响的变化,对音乐节奏进行细致的把控,可以不断让在场的气氛达到高潮,有助于画面与画面之间转换的自然流畅,增强人物类专题片的质感[3]。

在新时代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让受众获得更佳的观赏体验,相关人员可以巧妙地利用新媒体手段来优化人物类专题片的图像呈现效果,有助于专题片中相关的声音和音乐板块的播放效果顺应时代潮流取向和受众的观看需求。同时,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后期编辑过程中,对于音频的处理要保持编辑方法的优化。在剪辑环节,应全方位贴合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剪辑,流露真情实感,才能让受众获得更佳的情感体验。

(二)视频剪辑

视频剪辑是人物类专题片后期编辑的重点工作。视频剪辑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节目的视觉内容呈现,为了增强专题片的视觉感染力,应力求传达出专题片的主题思想、价值内涵。为此,要围绕专题片的核心主题来有意识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视频剪辑策略,从而更好地将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专题片的核心主题凸显出来。通常人物类电视专题片的剪辑侧重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应当着重思考动态画面之间的连接点。动态的画面能够带给观众源源不断的情绪影响,有着烘托节目情感氛围的作用。为此,相关人员可以运用多样化的剪辑方式进行合理剪辑,把控节目节奏。比如,相关人员可以用插叙式的剪辑方法来对主要人物的多样性格给予充分的呈现,可以增添回忆式穿插,强化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在连接动态画面时,要辅之贴合的音乐,把握动态画面的转换节奏,促使专题片呈现出和谐感。

另一方面,提升对镜头特效的关注度。在人物类型的专题片中,会出现一些镜头特效。这类特效在视频剪辑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能够起到使专题片内容不断丰富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剪辑过程中,不能盲目加入,要按照实际,时刻站在受众的角度,力求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来全方位增强人物类专题片的趣味效果和多元属性。例如,《青春无悔》这部专题片,主要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记录学生的校园生活。为此,相关人员要使用多样化的剪辑方式来不断增强访谈内容的画面感,辅之贴合的音乐来增强专题片的情绪感召力,将镜头和内容两者有机融合,凸显专题片深刻的社会意义。如果要强化人物类专题片的后期剪辑效果,需要相关人员以专题片的主题内容为切入点,采用贴合的特效来对内容进行拓宽,增添新颖的画面元素,强化专题片对观众的视觉冲击感,把握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围绕人物本质特点选择镜头特效,保障专题片的高质量呈现[4]。

(三)结构把握

在人物类专题片的后期编辑中,应当时刻关注专题片的结构搭建。结构搭建的是否清晰完整,能够直接影响到整部专题片的播放流畅感和整体性。相关人员为了让人物类型的专题片中各个事件之间连接紧密,情节部分能够流畅推进,就应当有效搭建出专题片的相应结构,相关人员要充分遵循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前期积累的主要人物素材资料等为基础,再根据脚本内容和主体思想等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整合分类,搭建出整体的专题片结构框架,在框架里增添相应的内容,保障人物类专题片的成片结构具备完整性。人物类的专题片需要把主要人物所经历的成长事件、人物贡献等重要信息进行有序合理的分类。为此,在创作的时候,对各个事件在成片中所在的位置以及所占比重应进行计划,从而保障专题片的整体结构合理、完整。总体来说,应当做到持续优化、时刻协调。专题片内部的主体结构,特别要控制好开头部分,在开头部分就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提升观看专题片的兴致。同时,还要做到能够流畅清晰地衔接各个情节部分,做到专题片具有逻辑感、整体性,不断地推动人物类电视专题片后期编辑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在对素材的拍摄环节,不仅要注意对时长规格的有效控制,而且还应当结合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主要人物内在的思想精神、外在生活作风进行深入的刻画和全方位的展现。在后期编辑中,通过恰当的音频插入来实现良好的整体效果,能将主要人物的情感进行凸显,容易贴近观众的情感需求,使之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流畅、逻辑性强的视频剪辑,能够让专题片画面之间的连接流畅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让观众体验到快慢适宜、松弛有度的节目节奏,从而更好地接收到专题片想要传达出的情感理念。

猜你喜欢
专题片脚本情感
酒驾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安奇奇与小cool 龙(第二回)
失落的情感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情感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数据库系统shell脚本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