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2024-05-17 02:53宋宝梅
科教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类英语听力跨文化

王 影,宋宝梅

(1.吉林动画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3;2.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文化自信指一个国家民族对本族文化秉承的积极价值判断及践行理念,对国家民族繁荣发展起重要作用。高等院校是培养文化自信素质最为根本且广泛的途径之一,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中国不仅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努力,同时在塑造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方面予以极大关注。大学英语公共课程因其受众广以及人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是发展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深植本国文化自信心的主要阵地。而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英语交际沟通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加大力度将中华优秀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并积极探索创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将对艺术类院校有效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产生极大影响。

1 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现状

1.1 师生方面的现状

相比其他类型的高校,艺术类院校学生的阶段性发展特点较鲜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及观察能力,善于表达,创新性较强。大部分学生认同大学英语在高校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并认为听力部分是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构成。然而,相对来说,艺术类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一方面,其英语发音基础略差,进而导致发音不清晰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其英语词汇量略少,对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靠,因此听英语素材等方面稍有障碍。另一方面,其对于文化知识背景信息的了解程度尚浅,缺乏一定的文化常识储备,且个别学生性格胆怯,均影响着艺术类高校学生听力水平的发展。

尽管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但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乐于追求新鲜事物,具有开放心态,而这些特质决定了其对于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大部分英语教师听力课程的授课模式略单一,以考试听力技能为中心,主要集中于技能训练,语言知识点讲解等模块,却未着重关注学生的听力实际应用能力,缺少文化元素与听力教学内容的合理融合,文化知识素养培养待提升。

1.2 教学现状

艺术类院校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定是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的必备条件。然而现阶段,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教学目标仅集中于知识技能方面,缺乏文化元素。教师对于听力课程中的知识技能性目标及价值观目标的区别分辨不清,无法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情况有效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常出现文化断层现象。此外,部分教学目标中的文化素养目标与其他目标缺乏一定关联性,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科特点,导致一些学生常常产生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缺少新意,负担过重等不良感受。

除了教学目标设定外,现阶段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内容存在略单一且缺乏特色等问题。其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国外媒体素材,且体现其价值观,然而对于我国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事热点等内容的选取较少,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学生的意识形态模糊,产生热衷追求国外文化的倾向。同时,缺乏特色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内容不易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性

2.1 理论价值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具备人文性质的跨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概念强调在了解两国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的双向互动沟通,而以跨文化为核心的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目标:初级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高级目标即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也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1]。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要素在于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构建,跨文化意识即学生对两国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才能更为顺畅友好地进行交流,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

然而,目前在英语听力教学中仅涉及西方文化,较少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由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素材融入听力素材尤为重要,通过该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升其民族文化自信心。由此可见,系统梳理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听力课程教学中的相关理论对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发挥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2.2 实践价值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是艺术类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而英语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的核心课程。一直以来,听力学习对于艺术类高校学生提升听说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可是,近些年来,高校学生进行英语听力学习的目的愈加功利化即通过等级性考试。因此,听力教学的重点内容通常围绕考级展开,教学内容及形式缺乏多样性,听力教学内容只局限于教材范围内,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型授课,主要集中于习题讲解等。英语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听力课程中合理融入文化元素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体系,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丰富的文化元素能够多样化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面且客观公正的文化观。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将不断拓展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方法并创新教学手段,将传统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的被动输入转变为积极正面的双向交流,提升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质量,为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奠定实践价值。

3 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创新

3.1 丰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内容

当前,部分高校听力教学内容中的文化部分多来自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较少涉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长此以往,在当前听力教学内容影响下,学生极易产生对西方国家价值观理念盲目崇拜的不良心理,进而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导致学生对本国民族文化认识不强,甚至出现理解偏差等问题[2]。因此,解决以上问题需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重构,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引导学生以客观视角对西方文化内容加以评判,适度引入中国本土的相关案例,引发学生批判性思考。比如某单元以西方政治家致力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案例为主题,讲解该内容时,教师可恰当引入相关案例,如为推动社会进步甘愿作出奉献,代表中国形象的重要人物,通过主题内容的深入拓展,培养学生爱党敬业的优秀品质。此外,某单元以两性平等为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偏远地区的女性为自我权益争取平等话语权,努力获得教育权利的相关事例,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女性独立意识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大学英语听力教材中的听力素材应具有时效性,教师可根据当下发展适当增加时事热点资讯听力材料,提升学生兴趣点,引领学生分析新闻背后的政治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2 更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式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不仅在于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也至关重要。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强调英语的发音技巧,着重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要点。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其教学活动设计应致力于提升学生听力水平,此外,采取线上线下双渠道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渐进性启发学生领悟听力材料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某听力单元主题为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讲授该单元时,教师在线上平台发起相关话题讨论,如“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有效缓解气候变暖问题?”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想法,如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节能减排等措施,通过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年来为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树立并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再如,某单元以美国的“老龄化”为核心话题,学生完成听力材料习题后,教师在线上平台将学生分组,并布置课后任务,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课堂上通过相关数据分组展示中国现阶段的老龄化情况。而后,各小组就该问题提出相应方案,如建立系统科学的服务老年人社会体系,弘扬敬老爱老的美德,传承中华传统的孝道风尚。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听力活动设计如线上讨论、分组展示等,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相互融通,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及道德观的发展[3]。

3.3 改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评价体系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重塑英语听力教学考核方式,建立以文化元素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当前,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评价系统主要由过程性及终结性评价构成,该评价模式以知识技能为重心,却忽略了文化价值要素。因此,应调整考核方式,构建由知识技能与文化价值相结合的多维度考核体系。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增加中国文化部分的学习考查。同时,丰富终结性考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听力元素合理融入其中。一方面,听力材料体现一定知识技能方面的难度,能够考查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另一方面,材料的选题应多元化,各类题型包含其中,如分析、论述等能够反映中国及世界各国文化价值理念的主观题型,如在北斗卫星发射的听力材料中设置思考题“北斗卫星发射的重要意义”,深植学生热切的爱国精神。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纳入大学英语的听力考评体系,应着眼于学生的文化价值素养与英语听力知识性技能相统一,进而实现学生道德文化素养与知识效率双渠道协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4 结语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旨在提升学生多维度的听说等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能力,因此,拓展改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广度及深度尤为必要。唯有从文化元素角度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听力教学中,实现知识、技能、价值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收获语言技能的同时,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正确理念,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心,从而实现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隐性显性相结合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艺术类英语听力跨文化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