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校体育师资评价标准与培养模式

2007-11-09 01:06张良西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关键词:吉林师资观念

张良西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建构学校体育师资评价标准与培养模式

张良西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在以健康教育取代传统体育教育、重新确立新课标的教育形势驱动下,对学校体育师资必然产生新的评价标准。体育师资新型标准的形成应该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正确而深刻的更新动力;具备不断更新自身隐性教育观念和陈旧的理性体育文化理念的开拓精神,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使新课标走在教育改革前沿,充分发挥鞭策推动作用。

体育师资;新课标;隐性教育观念;探索更新;培养模式

1 前言

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者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师资形成新型评价标准。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显示了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艰巨性。一些教师表达的教育观念与其实际教育行为分离和体育教师陈旧的理性体育理念和对新型观念认知行为的盲点等,皆是教育改革的阻碍。本文从学校体育师资新旧评价标准反差对比、新评价标准形成的困扰、产生新标准的必然性、新型体育师资的培养模式四方面阐述实施学校体育师资新标准对教育改革的鞭策作用。

2 新、旧评价标准的反差

人类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将对学校体育师资评价结构、体育教育服务对象、体育教育本质认识将形成强烈反差。

1)评价结构反差

2)认识与服务对象反差

3 新评价标准形成的困扰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弃旧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将主要困扰与阻碍加以简述、点评,能提出问题增强更新意识则是教育改革前进地动力。

困扰一:对体育教育认识单一化。

据笔者在省内部分学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相当比例体育教师重竞技轻健身;重视单一竞技成绩、轻视团结、和谐地人文素质教育;凸显出对体育文化理解思维的误区。缺乏对体育教育本质内涵深层次地理解。思维观念缺失。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评定内容、方法、手段单一。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体育教师转换自己的体育文化理念已显得极为迫切。

困扰二:快乐体育、健康教育方法、手段贫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创造活跃、和谐地教学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两个积极性已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体育教师对传统地教学方法、手段可谓:“轻车熟路”。能将竞技专项授课内容以授课方法、手段改革为载体,变为快乐、健康教育课是广大体育教师所面临地主要困扰。要在道德基础教育准则,科学把握教学大纲、进度地前提下,使授课方法、手段多样、形式丰富多彩。应细化考试方案,量化考核标准。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之路上,不断探索地课题。

4 新型评价标准与培养模式

4.1产生新标准的必然性

周西宽教授在《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一书认定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总之,体育的本质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新认识、新思想必然产生体育师资评价新标准。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发展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师资评价标准既是体育师资全面素质考核的天平,更是教师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团结和谐的思想素质标准前提下,应具备以下标准:

1)教学组织过程气氛活跃、严谨有序,能给与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2)准确把握学生年龄、生理、兴趣特点,合理运用场地、器材;3)实施过程能熟练运用教学原则、方法,各阶段时间安排合理;4)能将人文科学与教材相融合,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具有浓厚兴趣,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以上评价标准变革的显著特点:摒弃单一性,集中体现健康教育综合性。

4.2新型体育师资培养模式

体育高校的教育是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主要生产线。其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具有与学校体育教育相衔接的特点。为适应新教育形势下,学校体育师资必备素质标准的需求,体育高校必须确立新型培养模式。

4.2.1以竞、教结合为切入点,变革培养模式

为突出综合能力培养,首先在学时分配中规定能力培养所占的比重(表1)。从表1可以看出动手能力培养为32学时,占学年主项提高时数22.2%。同时,在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中也围绕着提高专项能力进行授课。

以调研对象吉林体院为例,吉林体院在课程设置上独有特色是每名学生每学年有352学时的早功和训练课。累计七个学期共有1232学时的竞、教结合为特色的动手能力培养学时。这是吉林体院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优势所在。

表1 吉林体院每学年主项提高课学时分配一览表

对表1分析:

理论部分教学要求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和解决专项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正确认识本专项运动特点发展规律。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应紧密联系运动项目昨天出现的运动水平,以及今天发展的现状做理论上的解释和讨论,并且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预测性的探索。技术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以掌握教学示范、讲解专项技术能力为主。技术课的内容安排主要学习正确专项动作。可适当增加多媒体三维画面和“传、帮、带”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更佳直观、准确。能力培养部分应以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理论、技术动作、基本战术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得以应用强化。考核与机动部分:在体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考试方案起着“原动力”的杠杆作用。各学科的考分不仅是学生在四年求学中所追求的热点,也是对其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定。考试方案的创新同时也牵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体育院校成才标准应是: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多能一专应用型人才。在这条专业化人才培养线上,人才产品质量要达到:专项技能优秀、理论水平有层次、科研有新意,口才表达组织能力强。必然要创建出“四合一”的考试方案。即:专项理论20%;教法能力20%;专项论文:20%;专项技、战术:40%。欲培养“四合一”人才,必先有“四合一”教师。

4.2.2以典型观摩课为切入点,推进观念变革

在加强新型观念实践化方面,首先建议应多看一些新型观念实践应用的录像。这样可以看到新观念在实践中的效果,使体育教师头脑中有新观念具体化的原象。其次多开展一些新观念应用的观摩课,分析比较观摩课与传统课教学效果,组织研讨做好总结。找准健康与教育、竞技与教学、人文与科学在教学过程中的结合点,正是实施新评价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难点。

5 结论

对学校体育师资评价标准的形成应随教育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变革。对新教育观念的形成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明确而深刻的更新动力。具备不断更新自身隐性教育观念和陈旧的理性体育文化理念的习惯,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使新评价标准创新型体育教育观念更加清晰化、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改革和体育师资成长过程中,真正发挥评价标准的鞭策作用,探索出新型学校体育师资培养模式。

[1] 宋继新,更新观念,突出特色,拓展空间,实现大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院报,2004,(1)

[2] 刘伟.关于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再认识[J].吉林体育学院院报,2004,(1).

[3] 王艳云.论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J].吉林体育学院院报,2005,(2).

[4] 仲云才.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院报,2005,(2).

[5] 吴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构建的研究与探讨,吉林体育学院院报,2005,(2).

Re-structureAssessmentStandardandCultivationModesofP.E.inAcademicFaculty

Zhang Liangxi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130022,Jilin,China)

Driven by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replacing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health education,the appraisal criterion on college teachers of P.E is to be renovated.The formation of a new criterion on P.E teachers requires a sound consciousness,a correct and profound impetus as well as an enterprising spirit which is a necessity in updating and rejuvenating old-fashioned P.E education concept.It is,therefore,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us to seek truth from practice and make the updated methodology play a leading role in educational reform.

teaching faculty in P.E;updated methodology;recessive educational notion;renovation;cultivating mode

2007-03-20

张良西(1948-),男,吉林白山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吉林师资观念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