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2009-03-11 01:38韩大军
关键词:探究方法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

韩大军

摘 要:探究性学习通常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以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找准探究的切入点,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保障。掌握探究方法,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关键。优化评价,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源泉。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语文资源;探究方法;优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23-02

探究性语文教学通常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动手操作、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等形式,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以获取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自己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培养问题意识,找准探究的切入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上课伊始,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这正是学生探究愿望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因此,找准探究的切入点,培养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1.从题目处切入。在学习《丰碑》一文时,“丰碑”本意指高大的碑,这里比喻军需处长的精神。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不仅能从多方面领悟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格,而且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穿着等方面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以及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手法表达效果,收效甚佳。

2.从概括处切入。如《游园不值》中,作者仅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概括性的语言勾勒而未加详细解说满园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子,营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学习时,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予以细化,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有的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阵花香扑鼻来。”有的说:“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只蜜蜂飞出来。”有的说:“满园春色关不住,泉水叮咚入耳来”……既加深学生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从发散处切入。如《小摄影师》一文,主要讲一个小男孩儿为了办壁报,给高尔基照相,由于没有带胶卷,相片没有照成,哭着离去的事。至于小男孩儿会不会再来?课文没有交代。有的说:“小男孩儿不会再来,因为他耽误了高尔基许多宝贵的时间,不好意思来了。”有的说:“他还会再来,因为他的事情还没有办完呢,不过,这一次,他肯定会非常细心,不再出差错了。”有的说:“高尔基马上叫秘书拍了一张照片给小男孩儿送去,小男孩儿非常激动。”学生各抒己见,从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主动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文章的发散处,从不同角度寻求答案,对于培养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将大有裨益。

4.从特殊标点处切入。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双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同学产生疑问并深入探究。第一个“鸟的天堂”是用“天堂”比喻大榕树对鸟的栖息繁衍最合适不过,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所以加双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是鸟儿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所以不加双引号。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切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并在探究中获得愉悦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拓宽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里学语文、用语文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注重引导他们自主开发利用语文课外资源。把语文教材拓展,使语文教材更富于立体化,更富于时代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开放课堂。如教学《绝句》一诗时,我出示课件,使学生耳闻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目睹一行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形声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参与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开放课堂要放手让学生去练习,给他们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给学生释疑的机会,尽量控制讲解时间,让学生充分运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解决疑难。开放课堂要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切实做到课内外的相互衔接。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拓宽课外的知识面。

2.开放课本,拓展探究内容。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的讲解加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地球的美丽壮观以及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位。由于信息的局限性,学生还缺乏对地球资源现状及环境现状的具体了解。因此,还不能真正懂得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于是教师以“我心目中的地球”为主题展开拓展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相关资料、图片,从多方面了解我国的生态环境。通过对资料的筛选、处理,大大拓展了学生视野和探究内容。

语文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以多元的视角认识学习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学习资源,开放课堂、开放课本,让学生到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就会更好地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三、掌握探究方法,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叶圣陶先生讲:“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是现代教学最基本要求。

1.联系上下文法。语言文字的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蕴涵在语言文字的描写之中,深入思考就不难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联系上下文法,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习《李时珍》一文时,有一个同学针对课文的重点句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同学们便在课文中寻求答案。有的说:“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为穷人解除痛苦,他很伟大。”有的说:“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终于编成世界著名的《本草纲目》,他很伟大。”有的说:“李时珍的伟大在于他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心目中树立了李时珍这个光辉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准确理解了课文内容。

2.联系生活学习法。语文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只有将语文学习建立在学生丰富、生动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比如《早春》中 “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有的学生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我特别安排一次早春时节去城外放风筝,当我们前行时,看到前面大块的平地有些绿色,到了那里却看不见小草的翠绿。此时,学生们理解了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3.实地观察法。比如在学习《画杨桃》一文时,北方学生对杨桃见得少,吃的机会不多,这时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收到效果。这时可到城里大水果店买只杨桃,让学生多角度观察,这样对画杨桃理解就充分了。再比如理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句,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在大好春光里游公园、逛花圃,切身体会这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迷人景色。

4.查阅资料法。探究性学习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支持,查阅有关资料是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之一。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搜索出“地球的发展进程”“宇宙之谜”“中国航天”等相关信息,不仅开阔了视野、满足了好奇心,而且树立了开发星球的雄心壮志。

学无定法。当探究任务比较简单,经过个人努力能独立完成时,最好由个人单独进行;当探究任务比较复杂,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时,宜采用小组或全班交流的形式。

四、优化评价,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课堂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1.评价内容要全面。传统的评价重结论轻过程,而探究性学习评价不仅看课堂内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前预习情况如何、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怎样、是否有创新精神等。要多方面、全方位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2.评价的形式灵活多样。传统的评价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而探究性学习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此外,教师评价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除了说“你真棒”“说得真好”“你的见解很独到”外,还可运用各种体态语言表情达意,传递着同样的信息。

总之,评价要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王开贵】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
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与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探析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