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开放教学

2009-03-11 01:38马红梅
关键词:开放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马红梅

摘 要: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教育不是替代、告诉,而是引导、经历、体验和感悟。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努力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民主的新型课堂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放课堂;开放内容;开放评价;开放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39-03

过去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通常把课程当作传承知识的工具,教材成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教学变成了督促学生掌握并复现教材知识的活动,学生的学则变成了单一的学教材。这种理念不能简单地否定,因为它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教育形式,而在现阶段这种理念就不符合社会的需求。教师要理性地做出分析,采取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实施教改,创建以人为本,开放、自主的数学课堂。

一、开放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荷兰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不是替代、告诉,而是引导、经历、体验和感悟。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用感性的体验活动去认识理性的知识,使教学活动成为自己的学习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例如:2007年我执教的《测量》一课,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小组讨论,主动获取知识。整堂课分三个环节:

1.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统一单位的必要。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东西测量课桌的长度。学生很积极地测量。因为使用的工具不同(书、尺子、小刀、铅笔盒、橡皮、手等)造成测量结果的不同,从而得出,必须统一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自然地引出本课内容。

2.通过动手实践,探究测量方法。

组织学生学完厘米的知识以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操作,探究测量的方法。通过反复的实践、改进,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左对0,右看几”的测量要领,并从中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测量方法技能。

当我宣布可以用尺子测量教室里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后,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有的测量地板砖的长度,有的测量窗户,有的测量电脑……其中有两名同学拿出学具袋中的皮尺。这时听课的老师都围了过来,只见学生把皮尺的边沿与另一个皮尺的边沿重合,进行测量,我站在一边没有表态。这时另一个同学说:“不对!尺子边沿有空白的地方,不能把边沿重合。”测量的同学略思片刻,把空白的地方折了起来,将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准确地测量出了身高。这一小组的测量得到在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事后,听课的泊头育英学校的校长说:“初接触此课,让人无法接受。学生任意下座位,到处测量,教室里乱成一团。可细细品味,却回味无穷。正是这种自主实践,开放民主的课堂,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真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测量变为学生的内部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决策者,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避免学生的“惰性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的灵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学生的“惰性思维”。究其原因:不是学生不会思维,而是教师掌握着学生的思维路线,规定着思维方向。教师处处为学生铺路、架桥。这种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扼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他的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完整的创造思维,应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而实际学习中学生的“集中思维有余,而发散思维不足”,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例如:《十几减7》一课。我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十几减9、十几减8的知识,将十几减7的教学内容做了改动,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首先我创设情景,以帮助老师解决发奖品的难题入手,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堂课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操作、讨论中提出15-7的十二种解法。现举其中几例:(1)破十法10-7=3;5+3=8;(从十里减,再加剩余);(2)连减法15-5-2=8;(3)补差法7-5=2,10-2=8(5里减7差2,再从10里减2);(4)假设法15-10=5,10-7=3,5+3=8(假设减10,再把多减的数加上);(5)数数法从7数到15,数了几个数得数就是几;(6)想加算减法7+()=15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即获得了知识又增长了能力,即锻炼了思维又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开放内容,创建多样化的课堂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凭借,是知识的载体。只要我们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教学的方法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该让教材向学生靠近,而不是把学生拉向教材;应该让教材向学生开放,而不是把学生引向封闭。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做到在运用中创新,在创新中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开发教学内容:(1)改变教材内容,创建生活化课堂。(2)重组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效率。(3)增删教材内容,适应时代需求。其中后两种做法,老师们在平常教学中经常使用,不再细说。这里着重阐述第一种做法。以《圆的认识》练习课为例,介绍两种不同的课堂形式。(A)教师出几组题,学生做、教师批,教师讲、学生听,最后达到熟练解题为止。(B)首先,教师创设情景“学校中院的大花坛改为草坪,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草坪?”接下来学生思考:a.要想求草坪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b.如何求出所需条件?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要想求面积必须知道半径,可以通过测量圆形花坛的直径(最长的距离)求出半径。这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而是组织学生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结果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因为花坛中有假山的阻拦没有办法测出直径的长度,学生转为测量周长,算出半径,计算面积。在这里教师没有过多的言语,而是将解题的过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组织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积极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又不断比较、更改、修正自己的做法,最后得出最佳方案。整堂课,既让学生经历了猜想、探究、验证的全过程,又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若想要小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他们喜欢数学。要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化,让枯燥的数学形象化,让数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就要灵活地开发教育内容,将学习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做数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索、认识和学习数学。

四、开放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如果把教师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对手,那他就永远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际教学中,经常听到“拿给老师看”、“讲给老师听”这些话,长此下去,容易造成学生误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讲话是讲给老师听,老师的方法最好,即使自己想出方法也没有信心,因为老师总是对的。这种思想是最危险的。

教育的内涵很多,它是激励、是唤醒、是鼓舞,但我认为它最重要的是保护。何谓学习?“学生能在错误中不断改正,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就是学习”。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经常说:“错误是教育的资源”。“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才是反常的”,这是我在班里为了消除学生出错的畏惧心理,经常说的一句话。那么,如何做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呢?

1.开放评价主体。

要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环节,那么评价的主体就不能只是教师,它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多种形式。只有评价真正开放了,在不同场合运用不同方式,才能有效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开放评价内容。

以往,只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从而造成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主,体现其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做到:既评价知识又要关注能力;既评价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其学习过程;既评价学习态度又要关注其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可以采取课堂观察、课后谈心、作业分析、调查活动等方式。评价以激励为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学习数学的信心,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五、开放作业,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

作业是师生交流教学信息的窗口,更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合理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网络。那么,新理念下的教师如何去布置作业呢?

1.作业分层,自主选择。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分出层次。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类型,愿做哪组就做哪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学习的体验。

2.实践为主,加强应用。

教师要避免布置机械枯燥性作业,多布置一些实践操作性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作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购物、设计方案等。学生在亲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生活技能,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精神,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策略。力争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相结合,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合作、积极实践的氛围,努力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开放、民主的新型课堂形式。

【责任编辑 高洁】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