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自主解决”立体化教学初探

2009-03-11 01:38孔令虎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孔令虎

摘 要:小学数学“问题自主解决”的立体化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也会进一步得以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体化教学;问题自主解决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44-02

在教学中,从知识的多元联系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等客观因素,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这种纵横结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称为“立体化教学”。

“问题自主解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实验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锤炼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一、多种因素综合渗透

在教学中把数学同相关学科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1.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数学课堂之中。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状况,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事迹等,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

2.唯物辩证法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在教学“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时,让学生明确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可相互转化,使学生初步学会对事物要一分为二,努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能更全面地看问题。

3.加强美育的渗透。数学本身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学公式的简洁美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艺术,教师的学识魅力,教师的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等人格美,也是学生行为的表率。

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人们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机制。在数学“问题自主解决”中,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激发摆在首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师生活动的多元化

1.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问题自主解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中、学具的操作中、讨论交流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应呈现灵活性。如数学教学可以借鉴科学教学独具特色的观察法、实验法,体育教学的分解法,语文教学的情景法、自学法等等。

2.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问题自主解决”通常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小组的搭配中,应以学生的自愿为原则,同时考虑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方式也必然有一定的差异。在小组组合中,要注意好、中、差的综合搭配,鼓励学生互帮互学,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网状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3.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自主解决”强调教师的诱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体现21世纪的学习观。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课堂练习的优化。为了检测学生的自主探索情况及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练习的设计要有立体性。做到有层次,多样化,趣味性,并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同时要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创新教育铺路。

三、纵横交错,沟通联系

1.数学知识结构间的联系。数学教学要发掘教材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的各层次之间,各部分之间,各系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沟通。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接着,让学生讨论分数的“+”能直接相加吗?怎样才可以直接相加?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把已有知识进行加工、综合应用,把新知转化成旧知,完成知识的迁移。

2.数形结合,横向联系。众所周知,数与形是事物表现的两个侧面,他们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又要考虑到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时,可以利用数轴来讨论加、减法的意义,这样既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直线和线段,又加深了对加减含义的认识。

3.纵横对比,沟通联系。在小学数学概念体系中,有许多概念具有交叉关系。如质数与奇数,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等。他们的外延相互交叉,有部分重合,关系既密切又复杂,似是而非。教学中,只有加强纵横比较,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学完小数部分的内容后,为了让学生分清小数的各个概念,把概念系统化,我们可以设计如下表格,把这些抽象的概念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理顺关系。

这些概念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如纯小数中既有有限小数,也含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中既有纯小数,也有带小数。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的外延有重合部分,但并非等同概念。这样就理顺了概念间的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高洁】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