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价值

2009-03-11 01:38牛紫薇
关键词:应用价值

牛紫薇

关键词:课堂小品;角色模拟;思品课堂;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62-01

小品以其短小、幽默、尖锐、通俗等特点,深受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们的喜爱。其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不仅可发挥其这些特点,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小品”实际上就是一种角色模拟,是情景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即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内心感受,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我解决疑难问题。角色模拟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主动获得知识,最终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适时地运用小品。在课堂小品的应用过程中,我感悟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如下教学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必须有一个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角色模拟为其创造了前提条件。例如,在我讲授“拒绝不良诱惑”这个框题中运用的小品《拒绝不良诱惑》中有三个角色:一个不良青少年和两个中学生;剧情是不良少年分别引诱两位中学生去打游戏机、买零食和抽烟,一位学生意志坚强拒绝了他;意志薄弱的则很快成了不良少年的好朋友,一起打游戏机,一起抽烟。看完小品后,我让同学们思考问题:“小品中哪些属于不良诱惑?除了小品当中的不良诱惑,你还想到了哪些?从这个小品中,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积极和同学交流意见。不少同学不仅指出了小品中那些不良诱惑,还从抽烟行为引出另一个不良诱惑:吸毒,从买零食想到这个习惯容易导致偷窃,以致走上犯罪道路;而意志坚强的同学就不会有这种后果。这个小品不但能让学生懂得辨认不良诱惑,明白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坚强的意志,还能让学生多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美国有句格言说:“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

的难以理解的道理,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更难记住。因此,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不仅要让学生听、读、说,还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活动有社会调查、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但这毕竟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堂小品设置了适当的情境,使课堂的内容在小品中表现出来,让学生参与教学。恰恰能使学生通过听、看、做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能使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表演小品,学生能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小品《拒绝不良诱惑》正是把书本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识别了生活当中的种种不良诱惑,从而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变其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让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分析、整合各种材料信息,经探究得出结论,内化知识。而角色模拟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或体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角色,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填鸭式教学。排演小品《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只告诉学生小品的主题,由学生自己安排情节和语言,我只在旁边指导、建议。学生在编排过程中,不断地搜索身边生活的例子,创造了幽默、贴切的句子;在观看小品时,让学生自我叩问“假如我面对不良青年,我能不能拒绝不良的诱惑呢?”学生通过这个角色,获得真实感受,培养了识破不良诱惑和理智拒绝不良诱惑的能力,从而强化了课堂知识。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角色模拟使学生模拟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及其相关人员的言行,能给人以真实感、形象性,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程。

将小品融入课堂,用小品演绎课程知识,现实有用,好懂,学生愿意学,乐意学。这就把欢乐还给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德国教育家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主动、活泼地驱动自己,因此只要是有助于教学的,教师都应该积极探索使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