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书记”罗崇敏

2009-03-25 10:34吴明华
决策 2009年2期
关键词:改革者红河改革

吴明华

“从1991年推行改革至今,什么辛酸苦辣我都尝过,既是曲折的,又是光明的。”

2008年下半年,在调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仅仅半年后,罗崇敏又开始了他的改革。当红河的干部群众还没完成跟他的“磨合期”,教育厅的下属们又应接不暇地面对罗崇敏雷厉风行的改革。

罗祟敏的从政经历颇为传奇,37岁才步入官场,开始在县政府办公室当秘书,之后平均2年半升一级。2002年,罗崇敏任红河州委书记后,他的人生传奇达到了一个高峰。

在主政红河5年间,罗崇敏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多项极具争议的改革,让红河这个默默无名的边陲之地一时间声名鹊起,也让他自己处在争论的焦点。称赞者誉之为“改革书记”,反对者质疑他的改革太理想主义,甚至斥之为“乱改”。

“我喜欢做挑战性的工作,哪怕是扫厕所,也要扫得干净。”罗崇敏认为这是他的个性。从县委副书记到州委书记、厅长,尽管职务一直在变,但不甘平庸的罗崇敏从未停止过改革,而且每次改革都带有其鲜明的理念和独特的风格。

从尊严、威严到戒严

30岁念初中,当过下乡知青、工厂工人,以及代课教师的罗崇敏,几近不惑之年才初涉官场,颇有些大器晚成。也许正因如此,罗崇敏特别急于将他的满腔抱负付诸实施。

“为人,特别是为官,要勇于去做有争议的大事,做有争议的‘大人,不能平庸,更不能尸位素餐,不能做八面玲珑的好好先生。”改革,成了罗崇敏“为官”的重心。

1991年,罗崇敏升任江川县委副书记后,便开始了他的改革生涯,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国有中小型企业民营化。1995年,罗崇敏调任新平县委书记,上任之初,他就将该县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对全县矿山进行整顿,使优良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大力引进一批人才和一些国内外企业。此后,罗崇敏在任玉溪市委副书记和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时进行的改革,在云南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多年的改革经历让罗崇敏对改革有着特有的逻辑:“改革者要用心去实践,要有耐心和决心,同时,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性和意志力,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选择什么样的时机推行改革,是很讲究艺术的。”

在罗崇敏看来,领导干部到一个地方改革,都须经过尊严、威严、戒严这3个阶段。尊严是指初到地方,你要用你的能力、人品来赢取大家的信任;威严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你开始能够驾驭全局,进入威信阶段再来推进改革,这个时候,大家会来拥护支持你。戒严是指改革之后,你要保证在你任期内,将改革付诸实施。

“到第三阶段,最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封闭自己,并对改革对象负责任。不要自己乱自己,既然提出,就要坚韧不拔推进改革。”罗崇敏认为他的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他心定,从不半途而废。

“当官和做事并不矛盾,官大一些可以多做一些事,还可以多做大事。”2002年11月,当罗崇敏成为主政一方的红河州委书记,他的改革抱负和改革逻辑也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民主至上,市场至上

罗崇敏到红河上任的当天,就去了当地两个最贫困的县调研。调研回来后在一次会议上,对着全市的干部痛批,“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是解放前的土司、头人!”他一字一顿的讲话让许多在场干部头皮发麻。

接下来的作风整顿,让当地官员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看到牛羊横行街道,罗崇敏立即叫来县委书记指挥赶牛;下乡调研发现村民卫生落后,他下令给每个农民发牙刷、香皂、毛巾;顶着“乱摊派”的骂名,他硬是向全州各部门分摊建村卫生所、村厕所的任务;他在《红河日报》头版开辟曝光栏,曝光卫生改革推行不力的官员名单。

罗崇敏的铁腕和务实,让他赢得了尊严和威严,接下来推行改革自然顺理成章。2004年3月,长期关注基层直选的罗崇敏决定,把乡镇直选作为他在红河改革的第一炮。

策划直选方案时,有干部提出,先在一两个乡试验,好操控。罗崇敏坚决反对:“要推就推一个县,更有说服力。”改革前,有人提醒,要不要先跟上面汇报。“一汇报估计就弄不成了,先干再说!”

为了降低政治风险,罗崇敏对于改革的每个细节都算无遗漏。石屏县乡镇直选试点刚开始,罗崇敏就给各相关部门打招呼,试点内容一律不得对外透露;选举结束后,试点乡镇的相关文字材料被收得片纸不留;为了规范选举程序,罗崇敏制定了25个文件;选举的规则和程序由人代会表决通过,选举结果也须由人代会确认。

直选后两个月,中组部派了3名官员到红河州调研,结果却没有明确表态。直到半年后,这场在边疆落后地区-进行的全国最大规模的乡镇直选,才被外界所知晓。

乡镇直选的成功推行让罗崇敏轰动一时,但对干从小熟读彼得大帝、拿破仑、华盛顿传记的罗崇敏而言,此次改革只是小试牛刀,他的“野心”是“全盘地改、系统地改”。

此后的3年里,罗崇敏陆续出台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7项改革,其中包括推动国企市场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在全州13个县推行乡党委班子直选;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将一些医院整体转制,全州医疗卫生系统全员社会化;改革教育体制,除增加校舍资金投入外,还以5万15万年薪公选招聘蒙自县33所中小学校长;将《红河日报》、红河电视台、红河电台合并为红河传媒集团,集团所有员工的身份都置换为“社会人”,完全采用公司化运作。

罗崇敏看似杂乱无章的改革,一时难以被外界理解,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在建“乌托邦”。然而细观其改革,其中的理念却很简单。

“我改革一直坚持三个取向:一是市场效益至上;二是民主价值至上,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和谐、人心至上,改革要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样才能得民心。”罗崇敏所有的改革,无不是围绕民主化和市场化的基本思路展开,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三明治”政府

红河改革闻名之后,罗崇敏到云南省里开会,有领导会半开玩笑地说,“改革家来了”。其中暗含的肯定,让罗崇敏多少感到有些欣慰。

此时,外界对于他的争论达到了一个高潮。很多人认为他这是“人治”,而罗崇敏自己却从不避讳“人治”。

“改革应该是法治、人治、文治兼有。人治是基础,法治是根本,文治是核心。这里说的人治不是专制,说的是以人为本、发挥改革者和领导集体的主观能动性;法治,指的是改革者的思想和理念依法推行;文治,必须具有改革的人文精神。”罗崇敏主张打造“三明治”政府。

2003年,红河州政府决定搬迁到蒙自后,罗崇敏在这个边陲小镇,建起了一片罗马古城般精致壮观的文化广场建筑群,其中包括一座歌剧院,以及备受质疑的“小白宫”式的政府大楼,还修了一条长30公里、宽80米、双向八车道的红河大道。

红河大道须投入8,5亿元,有人认为没必要,有人提

议先修一半。罗崇敏认为这些都是“小农意识”,“红河大道、文化广场是要花很多钱,但可以用50年、100年,比以后修修补补、拆了又建要划算得多。”

2005年,红河大道如期动工,2006年除夕,建设局局长电话告诉书记,大道只差没亮灯了。罗崇敏要求:“大年初一必须亮灯,否则,我到工地上陪你过除夕。”当天晚6时,这条被网友拍摄上传网络的超级大道灯火辉煌。

为了提升州政府所在地的人气,加快城市化进程,2006年,红河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居民自由迁徙。改革前,州委政策研究室论证认为,户籍改革涉及的社保、医保、低保、计划生育政策等配套措施,若一并跟进,每年需要投入20亿元。但当年,红河州财政年收入96亿元,可由地方自由支配的金额不及20亿元。

“我不同意静态地算账,怎么会需要20亿呢?关键在于机制设计,不能光是政府掏钱。比如,孩子读书,迁到城市后享受城市待遇,但你本人要交钱。后来政府基本没有拿钱。”户籍改革同样贯穿了他的“市场至上”理念。

“在西部地区,地方官员更要强势、精英,善于综合运用人治、法治与文治。”罗崇敏用他在红河的实践将他的“三明治”政府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

“罗崇敏速度”

2008年初,罗崇敏调任教育厅后,他希望自己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从州委书记到厅长的角色转变。而教育厅的干部们也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罗崇敏的速度与风格。

罗崇敏对形象很注重,着西装、打领带。每次开会,会场都有一个立式话筒,“我要站着讲话”,这是罗崇敏对办公室提的要求。不仅如此,他要求厅机关工作人员注重自身形象。在对各处室的走访中,罗崇敏发现厅里有18种不同的门,于是他就把这些材料和款式各异的门换成了统一的朱红木门,并将墙壁粉刷一新。

上任的第一天起,罗崇敏便开始抓机关作风建设,这是他改革之前树立尊严和威严的必备步骤。而这一次,他只用了短短的3个月。

随后他便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机关党委班子和处级干部公推直选、试点“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推行“三生教育”,公选10个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长。2009年,罗崇敏还计划推出一批改革。

“可能别人觉得我步伐很快,其实我很慢了。比如试点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其实上任半个月我就开始研究了,但思考并调研了6到9个月,才提出来。”在罗崇敏看来,已经56岁的他,改革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我总结多年改革的经验教训,大部分是提倡循序渐进,但这样的改革有时候反而增加了成本,甚至造成不稳定因素。因此,我特别强调整体改革,强调一步到位,降低改革成本。”罗崇敏曾经仅仅用了4个月,便完成了红河州30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市场化改革。

罗崇敏推出的大部分改革都能顺利完成,速度是他的秘诀之一。抓住时机,迅速出手,这样大大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罗崇敏在教育厅的改革,其中包括让55岁以上处级干部一律卸任。改革后,他请教育厅的老干部们吃了一餐饭,饭桌上,数十位55岁以上的处级官员拿到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西服。

罗崇敏特有的温情,使被改革者们颇受感动。红河医院改制时,罗崇敏就曾保证,“不叫一个人下岗,不减少职工总收入,不留社会保障方面职工的后顾之忧。”人本化操作也是他改革成功的秘诀,“之所以要人本化改革,就是要研究人,要研究人心,要合情合理,改革才能顺利。”

“从1991年推行改革至今,什么辛酸苦辣我都尝过,既是曲折的,又是光明的。”写过18本书的罗崇敏,最近打算将自己改革之路中的所思所感整理出书,书名就叫《直觉》。

罗崇敏改革语录:

关起门来干。

要改。就从体制上一步到位地改!

全面改革。成本低、矛盾小、效益高。尤其中观和

微观的改革,更要重视它的整体性。

西部发展需要“强政府”而不是“大政府”。如果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要缩短中东西部的差距。很难。

领导者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尊严、威严、戒严。

改革者不要忙政,而要勤政。忙则生乱,忙则生躁。

改革应该是法治、人治、文治兼有。人治是基础,

法治是根本。文治是核心。

改革者要用心去实践,要有耐心和决心。同时,要有激情。更要有理性和意志力。这是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改革不超前、不创新,算什么改革?无私方能无畏。无畏才能创新,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不可能做后无来者的事,我们完全应该可以做前无古人的事。

我做官的大小,是组织的事情;我的抱负的大小。是自己的事情;我能做的事情的大小。是我和组织共同的结果。要改革,就别怕风险。

历史上的改革悲剧人物,是在不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做了不适宜的事。

我们要对改革者宽容,即使他失败了。如果不宽容。那是民族的悲哀。

改革风险大,尤其是政治改革。但是。只要思想上、政治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要有责任心,事业感,任何风险都能抗击,任何打击都能承受。

猜你喜欢
改革者红河改革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吕日周:10年前的改革者对今日的启示
选好用好改革者
红河是怎样偷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