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效应”激活消费券

2009-03-25 10:34陈建民
决策 2009年2期
关键词:杭州消费

陈建民

对于发放消费券,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认为,消费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导致员工失业,失业导致消费能力低下,解决这个恶性循环的根本出路是拉动内需。拉动经济,眼前靠投资,长远来看还是要靠消费。

[引子]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经济学上的著名故事:

一个村里有三个人,一个洗衣工,一个理发师,一个修鞋匠。村里经济不好,消费力越来越差,三个人的工作量越来越少。最后,大家都不敢花钱买东西。结果,这三个人都是一个样——头发长、衣服脏、连鞋穿破了都只能将就着使用。

眼看大家身上都长虫了,都快要饿死了。村长看不下去了,就借给了洗衣工2元钱。洗衣工给了理发师和修鞋匠各1元钱,请他们帮自己理发和修鞋,自己再把衣服洗干净了。很快,洗衣工变了一个样,清爽了。

理发师看到了,把赚来的1元钱给了修鞋匠,请他修鞋,自己再把头发整理一下。修鞋匠把1元钱给了理发师,请他理发,自己再把鞋子整理一下。咦!这两人也都变了样,而且他们手上都还剩了1元钱。他们把这1元钱给了洗衣工,请洗衣工洗衣服。

最后,三个人的衣服、头发和鞋子都是非常整洁干净,生意也越来越好。村长出借的2元钱回到了洗衣工手上,洗衣工又还给了村长。

如果洗衣工、理发师、修鞋匠代表人民,村长代表政府,那2元钱就非常像“消费券”。

消费一动,百业兼活。在故事里,“2元钱”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关键就是让大家都获得一种信心,得以放开手脚去消费,从而经济得以正常运行。

杭州进入“券时代”

如果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个寓言故事的“投影”,一点也不难,杭州就是最好的样本。

要问今年哪个城市的民众过年最快乐?那无疑非杭州莫属。春节之前,杭州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派发了总额为1亿元的大红包,几乎惠及了杭州市所有家庭,这使得春节期间的杭州消费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暴,超市、商场、书店、影院……处处人潮涌动,不少市民高兴地表示:“现在当个杭州市民真好!”

在杭州市中山路的华日商场,销售只能用“火暴”来形容,商场经理孙新华忙前忙后,既要照顾销售,还要考虑进货。孙新华在华日商场当了12年店长,她说:“春节期间的销售好啊,我当店长12年从来没有这么火过。连进货都来不及。”

据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敏华介绍,华日作为杭州本地家电厂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如专卖店的布置,产品的及时到位、人员的配置及与商家的沟通等。为方便老百姓使用消费券,特指定了解百、百大、杭州大厦、欧尚超市和华日两家专卖点共6个销售点。在解百、百大等指定销售点,华日在醒目的位置告知消费者在哪里可以使用消费券,买家电如何使用消费券,消费券购买家电又能得到怎样的实惠,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华日商场作为消费券指定直销点,有效拉动内需,这一新闻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孙新华介绍说,“老杭州”都十分信赖华日,华日率先推出了电话预约、安装调试等便民服务,同时对一些孤寡老人、老红军、老党员实行送货上门等一对一的服务。自1月24日以来,商场每天门庭若市,卖出的近百台电冰箱中,只有5台是不用消费券购买的。

家住观音塘的倪老先生是华日的老用户,由于行动不便,就打电话说要买冰箱,手头有消费券,就想换台更大点的。孙新华向他推荐了一台,又派人把冰箱送上门,安装调试好。老人用了400元消费券,回收旧冰箱可以抵300元,实际老人再付出772元现金,就换回了大冰箱。

火爆的不仅仅是华日商场。作为杭州商贸流通企业的重要窗口,截至2月1日,解百共收到消费券31594张,金额67万元,涉及消费金额174万元。从消费大类看,主要集中在穿着类及家电类,其中穿着类消费券金额50万元,占75%,涉及消费金额116万元;家电类消费券金额13万元,占19%。解百作为杭产家电产品直销点,杭产品牌非常丰富,家电消费中指定杭产品牌的消费券金额6.6万元,占消费券销售总量的9%。

“对消费的拉动非常明显。”解百集团招商总监、业务部部长倪伟忠表示,“大致统计,拿消费券购买服饰的顾客,每个人持有的消费券金额为150元左右。客单价为500元左右,家电类产品的客单价更高,至少上千元,拉动的消费就更可观了。”

杭州市的消费券有效期到2009年4月30日,这段时间内,持券消费者凭券可以到指定商户买商品、办宽带、看演出、看电影、健身、旅游等。根据杭州市公布的企业名录,消费券的使用商家达到400多家,包括联华超市、国美电器等商业企业在杭州的绝大部分网点,48个杭州旅游景点以及杭州部分影剧院和体育场馆。

对此,杭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消费券的使用原则是“财政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市民拿一点”,以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放大消费券的乘数效应,达到刺激内需的效果。

对于发放消费券,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认为,当前的问题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导致员工失业,失业导致消费能力低下,解决这个恶性循环的根本出路是拉动内需。因此,“拉动经济,眼前靠投资,长远来看还是要靠消费。”

但是,消费券是否可行,一直以来颇有争议,赞成者认为消费券能刺激消费,提振景气;反对者则认为消费券作用有限,政策实施的难度不小。而如今,面对杭州消费券政策的成功,面对“当个杭州市民真好”的动情之语,这样的争议已变得毫无意义。

没人否认经济景气的改善需要长期的过程,但作为一个短期内刺激经济,恢复市场信心的措施,消费券仍然有其不可抹杀的价值。

杭州是一个富庶的城市,但就政府财政的实力而言,杭州并不是最强的,超过杭州的城市比比皆是。因此,杭州能,更多的城市同样也能。许多城市的政府总是喜欢把钱投在大广场、大马路等面子工程项目上,其实,这些钱也许只需要拿出一个零头,就足以像杭州那样用于消费券发放,让全体民众皆大欢喜,从繁荣城市经济的角度看,这笔钱花得远比建大广场、大马路等工程更有效益。

杭州想出了消费券的点子,拿出了l亿元,让所有市民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快乐与自豪。相信其他城市如果同样秉持“让民众共享城市发展红利”的信念,那么,做得绝对不会比杭州逊色。

成都第一个“吃螃蟹”

政府发放消费券,杭州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走在杭州前面的是成都,而且,成都更超前一步,把消费券的功能进行了扩展。

2008年12月,成都市政府向低保对象等近38万人发放了3791万元消费券,此举被看作是全国范围内的投石问路之举。此后,学术界相关人士提出建议,给人均收入低于1.2万元的家庭每人发放千元补贴,这一建议立即引发热议。在2009

年1月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北京、上海、陕西等地的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建议,给市民发放消费券。

2009年1月,成都市政府再次推出新举措,向具有成都市户籍,或在成都市参加社会保险的三类城乡劳动者,每人发放500元就业培训券,预计发放7500万元,受惠人数可达15万人左右。持券人可于2009年12月31日前,在政府选定的近200家定点培训机构,100多项专业技能培训中心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及专业。“此次发就业券一个探索的方向就是建立有效的劳务供求链条。”成都市就业局培训处处长李大阳介绍说。

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的一个“决策者说”,为消费券做了积极的正面评价:

“在特殊的条件下采取特殊的办法,我认为是一项比较可行的选择。我们一些城市,比如成都、杭州发放了一些消费券,据我了解已经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在各地发放消费券的同时,国家在今年年初已经为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了一次性补贴,每人100-150元,这也是一种做法。在这个问题上,各地的一些做法和国家现在已经采取的措施,作为尝试或者一种临时的办法,我认为是可以做的。”

以此为背景,2月18日,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表示,杭州将再发放总额10亿元的消费券。同时,南京、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到5月31日前,将再发放总额2亿元旅游消费券,预计将拉动消费20亿元。

政府惠民背后的“乘数效应”

“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在今年年初就曾提出,中国政府应向全国发放1万亿消费券,限期3个月花完,可以有效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危机。“蒙代尔所说的是寄希望于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相关专家介绍说,“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的变化。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而在实践中,特别是从消费券在成都的例子来看,实际上已经把内容进行了再扩展。通常一些人把消费理解的可能非常狭隘,就是类似于去食品店消费。实际上消费券的内容是包括服务性的,尤其是劳动力培训这种培训券,是非常好的一个举措。成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形式。

消费券一般应针对保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消费,所以面向的应该是低收入阶层。从媒体报道上看,成都市的试点对象就是低收入阶层,应当说,这对老百姓是个有利的事情。

当然,发消费券还是现金,形式是次要的,关键是看实质的效果。因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也可以发现金,把钱直接发给低收入阶层的居民,让他们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总之,形式问题是次要的,主要是目的要明确,效果要清楚。”

发放消费券的举措,“更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进需求增加的试验性质,是一种政府的惠民措施。如同‘家电下乡,就是一种创举,只要有效都可以做。重点是给低收入人群,发券、发现金都可以。”刘尚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道。

猜你喜欢
杭州消费
走,去杭州亚运会逛一圈儿
杭州
杭州亥迪
国内消费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