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料作物种植与食糖产业发展分析

2009-04-19 10:15卢秉福周艳丽李广忠
中国糖料 2009年1期
关键词:糖业糖料食糖

卢秉福,周艳丽,李广忠

(1.黑龙江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80;3.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4.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杜尔伯特166200)

问题与探讨

我国糖料作物种植与食糖产业发展分析

卢秉福1,3,周艳丽2,3,李广忠4

(1.黑龙江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80;3.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150080;4.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杜尔伯特166200)

介绍了我国糖料作物种植、食糖生产和消费、食糖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动、食糖产业政策及贸易政策等情况,对促进我国食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糖料作物;食糖产业;甘蔗;甜菜

全世界产糖国家和地区有107个,每年糖产量约1.21~1.40亿t,年产糖量50万t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31个。我国是食糖生产大国,也是食糖消费大国。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食糖产量约300万t,食糖消费水平很低,不能自给,每年需大量进口食糖。3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糖料作物种植,鼓励食糖产业发展,食糖生产能力不断扩大,食糖产量连年增加,我国食糖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在国际糖业界占有重要地位。

1 糖料作物的生产

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种植糖料作物,主产区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的沿边境地区。甘蔗糖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及临近省区;甜菜糖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及临近省区,种植区域相对比较集中。我国的糖料种植面积多年来保持在140万hm2左右,其中甘蔗种植面积约占86%,甜菜种植面积占14%。全国糖料入榨量7200万t左右,甘蔗入榨量约占92%,甜菜入榨量约占8%。2007年糖料种植面积达到180万hm2,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53万hm2,甜菜种植面积27万hm2。全国糖料入榨量12417万t,其中甘蔗入榨量11461万t,甜菜入榨量956万t。全国与糖料种植相关的人员近4000万人。

目前我国糖料种植的单产和糖分含量都比较低,但发展潜力比较大。甘蔗品种目前主要以台糖系列、桂糖系列和粤糖系列为主,三大系列品种占总种植面积的86.2%。甘蔗平均单产70t/hm2,平均含糖率12%~15%;甜菜品种主要以德国的KWS系列、瑞士先正达和甜研系列为主,占甜菜总种植面积的69%。甜菜平均单产38t/hm2,平均含糖率14%~17%。而世界糖料种植先进国家如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甘蔗平均公顷产量为135~150t,含糖率达14%~17%;法国、德国、美国、荷兰等国甜菜公顷产量55~80t,含糖率达到16%~20%。

食糖生产的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80%,因此加强糖料作物科研、良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对食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制糖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大,建设企业自己的糖料种植基地十分必要。例如内蒙古华资实业股份公司投入资金9600多万元建立甜菜生产基地;广西贵糖股份投资4097万元实施6667hm2高产优势甘蔗基地技改工程项目,每年增产甘蔗50万t,另外还准备开发第二期6667hm2生产基地。制糖企业加大对糖料基地建设的投入,为降低食糖加工成本创造了条件,从长远来说,可以逐步缩小国内食糖生产成本与国际市场的差距,提高国内食糖的市场竞争力。

2 食糖市场价格的形成

2.1 国际食糖市场

由于WTO在主要食糖生产国巴西、泰国和澳大利亚三国状告欧盟非法扩张其食糖产业的糖业诉讼案中支持了巴西等三国的要求,为履行对WTO的承诺,2005年11月欧盟对其历经40年不变的糖业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欧盟25国最终决定改革糖业制度,大规模削减糖业补贴,调整制糖工业结构,欧盟糖业改革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影响深刻。从长期看,由于糖业改革,保护价削减,农民种植甜菜积极性受到打击,欧盟食糖产量将呈下降趋势,食糖年平均出口量将比目前至少减少400万t。这将直接导致世界白糖供应减少,欧盟在国际食糖市场的地位也将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从国外权威机构研究来看,如果美国和欧盟停止对食糖行业的补贴,世界糖价将上升41%。

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巴西产糖量占到全球的21%,巴西食糖生产对国际市场糖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2006榨季(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巴西共产甘蔗3.85亿t,生产食糖2770万t,出口1740万t。2006~2007榨季巴西生产酒精用甘蔗的比例已从上榨季的49%提高到52%,酒精产量达到了136.3亿升,2007~2008榨季巴西生产酒精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64.5亿升,较上一年翻一翻。

自2003年5月起,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由每桶25美元涨至近150美元。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其替代品的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食糖价格与石油、酒精价格的关联性日趋加强,食糖也被冠以“能源产品”的称号。目前世界主要糖料作物生产国均已开始或正在研究利用甘蔗和甜菜生产燃料酒精,巴西每年约有50%的甘蔗用于生产燃料酒精。

国际食糖市场原糖价格自2006年年初创下25年高点逼近20美分/磅后,随着国际市场食糖供求关系的变化,欧盟、美国等国对食糖产业补贴的减少以及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飙升,市场内部因素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同时影响市场发展的外部因素也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食糖价格也处于不断变化中,2008年5月国际市场原糖价格12.45美分/磅左右。

2.2 国内食糖市场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2005~2006、2006~2007、2007~2008榨季我国食糖产量分别达到967万t、1199.41万t、1484.02万t。2005、2006、2007年食糖消费量分别为1050万t、1090万t、1350万t,2007年人均食糖消费10.38kg,已超过《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预测的到2010年人均食糖消费量达到9kg的目标。但仍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4.9kg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23.9kg、香港人均31.0kg的水平,仅及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42%,属于世界食糖消费“低下水平”的行列。未来10年中国食糖的生产和消费将呈缓慢增长总趋势,并且食糖消费增长会快于食糖生产的增长,中国是世界食糖最大的潜在市场。

此外,国家决定关闭大部分糖精厂,糖精生产能力每年限定为1.8万t,年产量为1.5~1.6万t,且主要用于出口。压缩糖精生产可为食糖消费提供300万t的空间,我国食糖市场的发展空间还会进一步扩大。

我国食糖市场价格波动呈现4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糖价波动的周期性强,波动周期相对稳定,每次波动过程大致持续为2~3年时间,与甘蔗种植的周期性特点基本吻合;二是波动幅度较大,多数年份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0%;三是波动频率较高,波动基本上都是连续发生;四是糖价周期性波动与糖产量和糖料产量增减呈强相关性。造成我国食糖价格波动的原因较多,既有国内和国际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又有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因素,但我国糖价主要由国内白糖供求关系决定,目前我国食糖价格在3500元/t左右,如果考虑到关税等因素,基本上与国际接轨。

尽管巴西、澳大利亚、古巴、泰国等国际食糖主要出口国的相对生产成本均低于我国,但若考虑进口关税、增值税、运费、保险等因素,进口成本会大大增加。在我国实行15%的进口关税和17%的增值税的情况下,以生产成本较低的巴西为例,测算进口原糖转换为白砂糖的成本,巴西原糖按12美分/磅计算,进入我国的白砂糖成本为每吨原糖到岸价(CIF)374.04美元,折合人民币2618.28元/t,另加外贸代理费、银行手续费、进口关税、增值税、劳务费、银行利息、损耗及加工费等,巴西糖进入我国市场价为3713.05元/t。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国际糖价对我国糖价影响力不会太大。

3 制糖产业发展布局

中国制糖企业经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结构日趋优化,糖业综合竞争力提高。截至2008年9月,全国共有制糖生产企业(集团)50家,全国糖厂的数量已由结构调整前的500多家,减少到297家,其中: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5家,糖厂47家;甘蔗糖生产企业(集团)45家,糖厂250家;炼糖企业10家。2007~2008年制糖期,糖厂的平均年产糖规模已由10年前的不足2万t,提高到5万t以上,主产区广西的糖厂平均年产糖规模达到9.66万t。与10年前相比,糖厂数量减少40%,而食糖产量却增长了83%。与此同时,糖厂的体制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有企业比例逐年下降,而民营、外资、股份制企业比重逐年上升,企业经营机制更具活力;糖厂的集团化经营也取得显著的进步,中国糖业协会统计结果显示,27家重点企业集团的产糖量已占全国产糖总量的70%以上。糖业生产地区性优势越来越明显,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黑龙江六大产区产糖量为1442.6万t,占全国产糖总量的97.21%。

2007~2008制糖期全国制糖行业销售收入5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6%;全年实现利税总额为47.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1.1亿元。

4 我国食糖进出口贸易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议规定,中国对粮、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中国政府同时承诺,2004年1月1日起原糖进口关税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65%。尽管目前我国进口配额高达194.5万t,但从近年食糖进口的情况来看,配额并没有被完全使用,拥有配额的企业是否进口糖还要参照国内市场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的价差,只有当国内价格高出国际价格,并有合理利润时企业才会使用配额进口。但在新一轮农产品谈判中,包括澳大利亚、泰国等产糖国都要求中国取消配额管理,从长远来看这对国内食糖市场是不利的,对此国内食糖生产企业要有充分的准备。

据海关统计,1996年以来的10年间,每年我国食糖进口量在100万t左右,其中40万t古巴原糖直接进入国家储备库,不直接进入当年的国内消费市场,真正进入国内市场的食糖最高年份在60万t左右,占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比例4%~6%,对国内食糖市场和食糖价格的影响并不大,不足以影响国内食糖的价格。因此,国际市场只是国内糖价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最近12年我国食糖进出口贸易情况见表1。

表1 1996~2007年全国食糖进出口贸易情况

5 我国糖料食糖行业管理状况

近年来为了稳定糖价,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农业部等有关部委的领导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我国食糖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调控效果较好。通过国家储备糖的吞吐调控,国内食糖市场的总量平衡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稳定食糖市场价格,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工业短期储备糖解决食糖生产高峰期制糖企业资金压力,避免了制糖企业在制糖高峰时由于资金需求量大,出现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糖料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蔗区管理秩序及糖料生产,有效防止抢蔗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保证制糖企业的正常生产,保护农民利益。

目前与糖业管理有关的主要政府部门及组织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糖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监测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安排国家拨款的专项项目和新建项目的核准;研究提出食糖年度指导性计划、市场供求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政策,对国家储备糖计划的总体协调和动用等提出建议;研究新型工业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研究生物化工产业和能源替代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制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政策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食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针,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对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商务部:食糖流通领域的协调与管理;食糖市场供应状况的监控和分析;食糖进口配额的计划管理及发放;国家储备糖的管理;食糖加工贸易审批等。

农业部:糖料种植业的管理;良种基地建设;糖料基地建设;糖料种植业机械化发展措施的制定;糖料生产新技术的推广;糖料作物种植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糖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白砂糖》GB317-2006,《原糖》GB15108-2006国家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06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均要按标准执行。

中国糖业协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代表广大会员企业的根本利益,反应行业的呼声,为国家制定有关制糖行业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配合政府对糖业实施有效管理和对食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协调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强与国际糖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制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1]阮平南,王建忠.我国甜菜糖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甜菜糖业,2005(3):32-35.

[2]彭玲.近十年世界食糖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分析及趋势预测[J].甘蔗糖业,2001(4):56-60.

[3]韩卫平,马亚怀,卢秉福.德国的甜菜制糖业概况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糖料,2002(4).60-62.

[4]林仁惠.我国糖料生产及食糖市场形势分析和预测[J].甘蔗糖业,2002(6):45-49.

[5]萧鉥,禾军,王素云.我国糖料作物生产与食糖产销形势分析[J].农业信息探索,2000(4):21-23.

[6]刘汉德,陆艳玲,谭中文,等.我国糖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甘蔗糖业,2004(1):38-48.

[7]刘汉德,谭中文.我国糖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甘蔗糖业,2002(5).46-49.

[8]茅飞龙.加入WTO对我国糖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甘蔗糖业,2002(2).46-48.

[9]莫澎,刘浩宇,陈文婷.我国食糖市场价格研究[J].甘蔗糖业,2002(4).47-51.

[10]司伟,王秀清.中国糖料生产成本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2):54-57.

[11]卢秉福.加入WTO后我国食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甜菜糖业,2005(1).40-43.

[12]陈连江.我国食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糖料,2006(1):54-58.

[13]Pau1 Bee.KWS Visit to Germany[J].British Sugar Beet Review,2000,68(4).18-24.

[14]Enrico Biancardi,Larry G.Campbe11,George N.Skaracis,etc.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Sugar Beet[M].Enfie1d(NH),USA:Science Pub1ishers.Inc,2005.

[15]Michae1 Atkinson&Denis Kimber,Mechanization of the Sugar Beet Crop[J].British Sugar Beet Review,1998,66(3).31-34.

[16]中国糖业协会.中国糖业年报[R].2008.

文献标识码:B

1007-2624(2009)01-0073-03

2008-05-1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0032007215)。

卢秉福(1963-),男,吉林省梅河口市人,黑龙江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糖业糖料食糖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巴西食糖产量在加速下降预期正得以实现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2015/2016种植季菲律宾预计食糖产量215万—219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