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现状透析及对策

2009-05-13 08:09王穆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教师

王穆燕

地理学科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学大纲〉明前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为一体,对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地理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而目前农村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呢?

一、地理教师地位低,教学设备差

当前,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由素质向创新型教育转型阶段,而一些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习惯的影响,加上个别主管领导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在学校目标管理上,依旧穿新鞋走老路,把学生考分的高低、班级名次前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中考成绩作为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把中考、终考成绩与教师考核、评优、奖金挂钩。在中考这根指挥棒下,主课教师成为校长的宠儿,初三教师是校长的掌上明珠,地理教师就像学校的私生子,没人爱,没人管,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因此大部分教师不愿担任地理课,在60%的学校目标管理上,没有涉及到地理课,地理教师与评优无缘,与奖金无份,更谈不上晋级。同时在部分学校里,教学设备简陋,教具不齐全,老师在上课时往往画饼充饥,有的学校连一张中国地图都没有,有的甚至连地理填充图,地图册也不发给学生。笔者所在的学校共有十八个班,只有两个地球仪,其中一个已经损坏,不能使用,许多地理活动无法开展,像地球的自转、公转、褶皱山、断层等课,由于没有仪器和模型,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只能凭空想象,或者死记硬背,因此往往对这些地理知识是一知半解前学后忘,教学效果甚差。

二、教师学非所用,专业水平差

由于不合理的教学评估和不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教地理课,往往在开学时教师们抢着担任主课。即使是地理专科毕业的教师也改弦易辙,宁愿学非所用,也要削尖脑袋钻进主课教师队伍中去。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课教师有时绞尽脑汁占副课、代理副课,尤及是期中、期终阶段特别严重,功课表上的地理课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有的地理教师也无所谓,别人上,他乐于做好人,自己乐得休息,逍遥自在,你好我好大家好。别人不上,

他就敷衍塞责照本宣科地做做维持会长,只要课堂不出问题,能敷就敷,马马虎虎胡侃胡混四十五分钟。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无疑是知识狭窄型,高分低能型,与今天所提倡的培养开发型和创造型的人才相悖。

三、家长不恰当的期望,学生不堪重负的压力

在农村大部分家长中有不恰当的期望,90%的家长依旧认为孩子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加之农村经济滞后,毕业分配的转型,导致家长两极分化,要么对子女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对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对地理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给学校、教师施加压力使地理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学习不重视,认为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大功告成,反正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把子女放在学校就让他们放任自由,这种学生每天两手空空,在教室是睡觉,回家就看电视,有的连书都没有。再则是留守子女,由于农村收入有限,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谋生,他们的子女都是隔代带的,父母管不到,爷爷奶奶管不了,外公外婆,叔叔婶婶不好管,这类学生大多会成为问题学生。

同时在另一部分学生中,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学校、老师、家庭几重压力,学生超负荷运转,在上地理课上出现的是一张张疲惫的脸,把原有对地理学习的激情也磨平了,磨光了,加上教师教法简单,他们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看课外书籍屡屡发生,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期中、期末考试平均只有30分左右,80%的学生对一般地理常识所知甚少,有得甚至一无所知。

四、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地理课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次”为“主”。同时适用开发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素质教育中,开展有利于的学生发展的各种教学活动

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尤及是学校领导,要改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严格按教学大纲开课,给地理课开足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防微杜绝,学校教导处、教研处除不定期检查,严格把关外,学校可以向各班班干发一份上课登记表,由班干填写当日上课情况,一经发现代课、占课现象,坚决处置,决不姑息,这样双管齐下,就会杜绝代课、占课现象,也会极大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朝着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教师的育人观

一个合格的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就得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地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宽厚的其它学科综合知识,注重地理学科和国内国外的形势发展,关注前缘科学。例如在讲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巴基斯坦与以色列,长江的开发,黄河的治理时,光从地理角度去讲,显得苍白无力,必须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动态来讲。在讲“西气东送”、“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时,还必须关心当前这四大工程的进展情况。因此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同时,要提倡、鼓励地理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业务水平。而作为地理教师自身而言,要不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地理学科发展的动态,这样才能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驾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育人观念,在平时教学中,要备教材、备教法、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更注重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教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当“导演”,而不是当“演员”,脚踏实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切不可好高骛远,机械灌输和填鸭式喂学生,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在时间上向学生倾斜,鼓励学生质疑和争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三)增加教学设备,鼓励地理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

地理学科有它自身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初中地理要求使学生获得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直观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直接感悟地理事物的特征,因此学校必须增添一些硬件设备,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尤及是多媒体教学,多鼓励地理教师做课件,这样做即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尽量避免纸上谈兵。在平时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例如: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象观察、天气的观察、天气预报的记录、野外地理地形、地貌的考察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会极大提高教学时效,优化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学校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圆我教师梦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