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09-05-13 08:09刘文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

刘文军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才能真正学好该学科,而数学又是比较抽象的科目,怎样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数学老师教学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关键字 数学 兴趣 培养

今天农村学生辍学较为严重,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什么是兴趣呢?我认为就是:学生对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关注程度。关注程度越高,学习的态度倾向就越重,情感投入就越多,情有独钟时,就会激发所有的潜能,就会主动把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和处理好。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在此,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

一、创设兴趣问题

“发现了问题,答案已有一半”,在数学教学中恰当的设疑,是使数学课有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就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从前有个寺庙,庙里住着大小和尚100人。每天他们吃100个馒头,其中大和尚每个人每天吃3个,小和尚是每天3个人吃一个,请问大、小和尚共有多少人?当然我们还可以举和生活相关的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同学们同样感兴趣。例如:三千马过河,八百马爬坡,请问有多少马脚腿?多少马耳朵?

教师也可以设疑故意告诉学生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引导得法,兴趣自然成也。

二、化抽象为具体

灰色的理论远远不如鲜活的例子,人类的认识规律也是有形象到抽象,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把黄河、大漠的雄伟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也形象地刻画了直线(长河)和圆(圆)的相离关系,平面(大漠)与直线(孤烟)的垂直关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抒发了生活在空旷的时空里人类的万千感慨,却也一定程度上描绘了时间和三维欧几里的空间,诗境与数学结合的如此绝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习惯,拓展思维空间,体验数学情感,求知与人和谐统一自然天成。例如求我们把“先乘除后加减”比成坐公交车,先让老人和残疾人坐,然后才轮到青年人健康人坐。

三、故事情景创设法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通过讲故事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数列求和时引用印度国王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例如在讲解尺规作图的时候,讲一下古希腊三大著名的几何问题:(1)化圆为方,即作一个与给定的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2)倍立方,即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等于已知立方体的两倍;(3)三等分角,即分任意角为三等分。讲一下三大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经过四千年的时间,多少数学家为之奋斗最后证明不可以作出来的故事。在讲解极限的时候,讲一下刘徽的割圆术;在讲解二项式系数的时候讲一下杨辉三角形;在讲解数列求和的时候,讲一下高斯小时候的故事,等等。

四、美育法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都是喜欢并愿意接近进而接受美丽的事物。如果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那么学生自然也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数学定义,规律叙述语言的高度浓缩性、公式,法则的高度概括性、符号语言的广泛适用性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整-分,奇-偶,和-差,曲-直,方-圆,分解-组合,平行-交叉,正比例-反比例……体现了数学概念的对称美;圆与圆相交的图形、轴对称图形、正八面体等又都体现了数学的图形美;另外还有数学符号的形象美、数学变化的奇妙美、数学问题的趣味美、数字诗的文化美、数学辩证的哲理美、黄金分割的绝美、数学里的匀称、恰当的比例、……总之数学是美不胜收。

五、激将法

告诉学生的问题有挑战性、激发他们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他们才是最棒的。在数学教学中留心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案例。通过一题多解、多提一解,让学生活跃思维、开动智力,条条道路通罗马,在快乐愉悦成功中迸放智慧的火花。

例如用一条直线如何平分一个长方形。有的说只要直线过对角线即可;有的说只要直线过对边的中点即可;想着想着,学生就会发现只要直线过长方形的中心就行。学生的兴奋劲一下子提了起来。让他们知道挑战权威自己也可以成“家”。“有自信,方有兴趣”

六、学生“有效参与”,关注“教育公平”

教学的过程不要一味的灌输,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讲一下自己的看法,说一下自己的观点,享受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实践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亲手画一下椭圆和双曲线的图像,使他们相信书上说得确实是那么回事,感受万物的奇妙。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文林 《数学史概论》 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周文国 语言与诗词中蕴涵的数学美 《高中数学教与学》2007年第5期

3、《新教师课堂技能指导》2008 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