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思考

2009-05-13 08:09郭朝艳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诗词

郭朝艳

摘 要 中学语文课本荟萃的诗词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教师在教学中要使这些作品的语言文字不成为“死板的符号”,就要启迪、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学习才是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诗词;美育

一、中学诗词中体现的基本美育

(一)诗词的音乐美

由于诗词在形成时是用来吟唱的,所以与音乐的关系特别密切。它对偶工整、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读起来上口,铿锵有力,听起来悦耳,扣人心弦,从而产生了音乐美。

(二)诗词中的画意美

诗人用语言来绘色绘形,美妙的“诗笔”可使“诗中有画”。我国古代诗人用自己的双手,使诗情画意融到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性的角度去描绘景物,使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绘画美。

(三)诗词中的意境美

意境属于我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原则。袁行霖先生认为:“意境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四)诗词中的哲理美

诗意主要属于感情的范畴。在情感中,诗就是哲理,哲理就是诗,所谓哲理,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道理。诗词中的哲理,真、善、美贯穿其间,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中的哲理,实质上就是感悟自然的美、社会的真、人性的善。

二、中学语文诗词的美育教育

(一)诗词的直观、形象性的美育教育

诗词诉诸感情,是借助语言材料塑造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通过艺术的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响学生。形象性与直观性是中学生心理的重要特点,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产生感受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增强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能力。教师应该提供、创造良好的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条件和环境。

(二)诗词的情感体验性的美育教育

审美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利用教材的情感性特征,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沟通彼此的情感体验。既使教学活动充满情感性,又使学生获得完美的诗词审美体验。

(三)诗词的美育教育的个体性

面对相同的古代诗词,读者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美的体验,在诗词的美育教育中我们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承认学生的个体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独立的审美个体的身份进入审美的世界,以自己独特的心灵去感受诗词艺术作品中的另一个心灵世界,获得独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美感体验。

(四)诗词的美育教育的多样性

古代诗歌作为一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靠纯听觉感受是不够的,还必须调动学生听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并融合各种活动方式,使学生加深对诗词的领悟和理解。因此,诗词审美教学的协同融合性原则强调利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感官,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如听、说、读、写等语文学科内的各个要素,以及音乐、美术、戏剧、书法、绘画等联系起来,以拓宽学生的审美空间,创设美丽的古代诗歌意境,有效地提高诗词教学效益。

三、中学诗词中的“美”是读出来的

(一)有情味的朗读

朗读能使学生进人文本,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怡情怡性,陶醉在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愉悦中。如《敕勒歌》歌唱的是敕勒川苍茫、富饶、美好的风光。起句“敕勒川,阴山下”只是一般的点明地点,“天似窍庐,笼盖四野”才一语破的,凸现了雄浑、壮阔的草原风貌;接下来“天苍苍,野茫茫”却在这背景上透出几分荒凉和冷寂;而“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可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果真是“境界全出矣”!他们的脑子里幻化出完整的艺术境界。

(二)有韵味的赏读——诗词吟唱

音乐美可以说是古典诗词的胎记,如研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生们可以领略到绘画艺术及语言巧妙构思之美。《江南》一类诗歌的反复咏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和谐的韵律美,鲜明的节奏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典故使中国文字锻炼美尽出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获得愉悦,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随着优美的旋律进入浩渺的想象空间,还可以方便学生记忆中华传统文学的精华,以及升化和美化他们对中国经典诗歌的学习,使诗词审美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三)诗画互动,诗词表演

诗词会将人带到古代美好的意境当中,与绘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叶圣陶曾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诗画互动的审美教学正是以“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去想象这幅画,补白这幅画,让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闪烁想象创新的光彩。一个是赏画吟诗,让学生向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诗词。另一个则是围绕诗词进行配画,让学生在专用书画纸上进行创作,也可以在平时的考试卷上让学生配画,于是诗歌就变成了彩色,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了。为了激发学生欣赏诗词的兴趣,还可以将诗词改编成各种各样的情景剧,并搬上舞台表演,再配以音乐、画面、服装、道具等,通过舞蹈、歌咏、情节等形式表现诗词内容。

总之,中学时期加强诗词的审美教育,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以及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都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育诗词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诗词之页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