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创新

2009-05-13 08:09刘海霞宋继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创新

刘海霞 宋继昭

摘 要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 创新

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与要求的总体看法上,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遵循这一精神,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高校教育改革的理念:首先,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其次,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主要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方法创新和师资队伍的创新等。基于高等教育的特点,下面主要对前三个方面作一阐述。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创新首先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适应培养身心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要求我们要从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单纯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向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的思想观念转变;二是从追求规模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的提高转变;三是从“重形式、重名份、轻特色”向“抓重点、促特色、以特色取胜”转变。另外,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还要着重把握以下

两种观念:

(一)促进公平的发展观念

在一个以知识和教育为基础的发展时代,教育公平是事关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加,发展的公平性已经成为影响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教育公平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也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在高等教育存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高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高等教育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发展理念以及相应的发展政策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调整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缩小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成为当务之急。

(二)统筹协调的发展观念

高等教育中的“重点支持、重点发展”政策,不仅造成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区域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而且使得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中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调节机制还比较单一,政府“作为” 的区分度不高。[1]高校之间盲目攀比,出现了追求办学层次“升格”、办学规模“大而全”、办学目标“奔一流”的状态。这种发展失衡和无序发展状况不利于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功效的发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协调有序发展,真正做到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统筹和协调,各级各类各种形式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区域高等教育和城乡高等教育发展的统筹和协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和协调。同时建立学校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只有确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才能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的均衡、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元需求。

二、教育目标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当前形势下,尤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第一要务。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以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发展为前提。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引导他们学会做人,要重视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重视自我个性的培养与完善,增强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其成为在情感、智力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三、教育体制的创新

教育体制的创新实际上就是要消除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在架构上的瓶颈和障碍,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在政府、社会和学校之间,围绕高等教育的一些基本事务,确立一种合理的责、权、利的关系。一是要打破国家或中央政府包揽办学的旧格局,加快建立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二是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尽快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和依法办学的新机制,形成一套系统的法规,使高等教育的办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在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方面,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建立大学决策者、管理者和治学者“三者”齐抓共管、分权协作的新型管理体制,要充分体现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使决策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四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上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制定合理的结构框架和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变成结构性优势;五是面对招生途径多元化倾向和学习过程、形式、毕业生出路多元化趋势,尊重市场和学习需求的变化,注意随时捕捉市场信息,疏通供需渠道,使高等教育的供求变化成为促进学校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源动力,并使高校教育更好地输送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中国教育报2005年9月15日。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创新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