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2009-05-13 08:09杜春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习探究性历史

杜春彦

摘 要 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代、近代、现代;从空间上看,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极其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关键词 历史 探究性 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西哲有言: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历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学阶段必修的基础课程。

究其原因在于:历史这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多被看成是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记忆性强被当作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教师较多的是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不要求知道是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也不知除此结论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信的、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观点。检查考试中也往往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认为学生只需看看记记背背即可,没有提供足够的让学生动脑思维的空间,学生当然考完就忘。

“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就无所收获。历史教育要真正做到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研究(探究)性的学习。

研究(探究)性的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这种被称为“研究(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已先在上海高中阶段实验的“研究型课程”中进行。

二、研究依据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解释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它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主张教师的教学是为了理解的教与学,而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熟知各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了解。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论证才得到的,教学有必要将这一过程告知学生,而不是教给他们孤立的知识点。历史探究性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把现成的知识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它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正符合现代教学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的探究精神,应当成为学习的主要任务。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敢于质疑,有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目标。

从历史学科特点看

历史知识是综合的、多样性的。从时间上看,上下五千年,贯穿古代、近代、现代;从空间上看,纵横五洲四海,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从内容上看,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化、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等各个领域。历史的多姿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极其宽广的探究天地和思维空间。

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识历史,只能凭借前人以各种方式遗留下来的史料,如:历史遗址、文物古迹和文字材料等。这些反映和记录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丰富的史料,更为历史学科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独特的优势条件。所谓“论从史出”指的就是历史学必须依据史料收集、鉴别和解释才有可能进行。因此,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广泛收集、接触教材以外众多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的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是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可以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

三、学习内容的选择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与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在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和依据。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历史的一些初步认识。因为新的知识的获得还需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在当今社会,学生每天通过多种媒体接触大量信息;而历史又与社会、自然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破译人类基因的密码,探究人类的起源;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由来等等。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已经对这些问题产生了兴趣。以此来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

(二)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英国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指出: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即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历史知识不仅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它还包含人们对过去所发生事情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着的。这是因为人类历史在永不停息地发展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处于同一条不间断的历史长河中,是无论如何也割不断的,过去了的东西总是或多或少、以这样或那样的改变了的形式浓缩在现实之中。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其间含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猜你喜欢
学习探究性历史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新历史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