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生的不良习惯谈家庭教育

2009-05-13 08:09张艳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习惯家长

张艳军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班级中总有少数同学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也会有几个同学总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分析发现,前者往往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后者往往具有不良的学习品质。并且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行为或心理一般都存在问题.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

(一)上课上自习说话

说话现象可以说是在课堂上很普遍的现象,教师进入课堂后,几分钟内说话声音才会慢慢静下来。更有甚者,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教师一开口,他就马上开始讲,而且是屡教不改。

(二)极个别学生上课玩手机看小说杂志

看明星、游戏练级指南,武打、言情、鬼故事。而且还用手机,电子词典等下载电子版的小说。手机可以发短信聊天。手机上网打游戏就更难控制了。上课时,头不抬一下,专心的研究桌箱里这些的东西。

(三)上课睡觉

很多高中生中午吃完饭更要抓紧时间去玩篮球,去逛街,下午睡觉。

(四)不学习和学习压力大

一些学生是因为对学习没有兴趣, 无上进心,消极被动,厌学,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而不学习。,学习压力大的同学,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表现为学习焦虑,思维迟缓,注意力分散,情绪消极,甚至走神遐想,上课想认真听讲但不能全神贯注,学习效率低下。

二、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与小时候家庭教育有关系

这些从表面上看都是由学习成绩不好引起的,但实际上学生良好的行为、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极密的联系。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身为父母要时时提醒自己,孩子正在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 并且把它拷贝下来,存档处理,并在适当时机表达出来。家长习惯不好,言传身教,导致孩子从小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家教方式的不科学、不民主,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有的家庭缺乏文化氛围,家长从来不读书学习,沉迷于打麻将,上网,给孩子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这都导致了孩子在上高中乃至一生都缺少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健康的心理。所以从小注意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显得刻不容缓。

三、注意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父母来说,首先要以身作则。研究显示父母生活习惯好的孩子也不会差。研究还显示家庭物品摆放整齐,有条理,孩子将来逻辑思维能力就强。所以父母的习惯将影响孩子。很多家长很有时间观念,将日常作息时间安排的很好,合理利用。潜移默化,孩子以后时间观念就强。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物品善于管理,同时引导孩子这么做,孩子以后自己的物品就会井井有条。并且这些好习惯会伴随他一生。这些好的习惯也会迁移到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帮他行成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有的家庭中,父母就不是个有条理的人。搞得孩子也跟着乱,玩过的玩具随手乱放,衣服也乱放,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不懂究竟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就形成了和父母一样的不良习惯。有些父母做事拖拉完不成工作,这样不仅降低了做父母的威信与影响力,孩子也会向你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完成作业,不值日,做任何事都想不负责任。这样很难培养出孩子的好习惯。通常孩子在学习良好的事物时会有一些好奇心,学的非常快,过了一段时间,他没有了新鲜感后就不再坚持下去,这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培养孩子坚持好习惯的品质。这种坚持的好品质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带给孩子无限的好处。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此为楷模。因此,家长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要为你的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在处理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父母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

所以父母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多学习,多工作,多做有意义的事。这些都会在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首先平时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第二、养成读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对孩子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看书时要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提问,让孩子把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第三、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家长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第四、培养孩子的高效率。家长在培养孩子时,要注意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比如玩一会儿,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总之,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做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家为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习惯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