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教育”下管理者的素养

2009-07-13 09:41王金元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

王金元

摘 要:“和谐教育”下管理者的素养包括政治素养、人格魅力、业务素养、廉政勤政、组织协调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

关键词:和谐教育;管理者的素养;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5-0022-02

和谐教育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尽快转型,进入状态,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一、政治过硬,立场坚定

一个学校管理者,对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法规要学深学透,了然于胸,在执行上要不打折扣,坚决果断;对上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标,要坚决拥护,保持高度一致,不搞阳奉阴违的一套。例如在收费问题上,要能抵制住各种诱惑和冲动,不该收的费用一分钱都不能收,这是高压线;在安全稳定上秉承“发展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但稳定是第一责任,是硬任务”的原则。一个管理者只有在政治上头脑清醒,才能把握好方向,才能不跌跤。

二、眼界开阔,有良好的大局观

一个管理者眼界要开阔,在布局谋篇上要有登高望远的境界。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风物长宜放眼量,因为学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世外桃源,所以,管理者在运筹时要有高度的大局观。

三、要诚信为本,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一个管理者,诚信为做人做事之根本,信任是无价之宝,古代商鞅“立木求信”历代传为美谈。只有真诚待人,踏实做事,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取得教师的信任;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校长发出的指令下属才能认真执行。如果一个人经常违信背诺,甚至整天生活在谎言中,就会自毁形象,自取其败。所以,一个管理者要形象清新,身正心正,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用好班子带好队伍。总之,“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褒奖”。

四、勤于思索,善于学习

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一把手,具体事务不需要你亲自干多少,但要爱动脑筋,会动脑筋。如果一个领导停止了思索,整天稀里糊涂,浑浑噩噩过日子,那么这个单位就失去了生机,就会走向衰败。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说过:“一人,一家,一团体乃至一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意思是说“兴起和衰落是一会儿的事”,学校何尝不是如此。一个管理者要勤于思索,理清头绪,把握方向;要善于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抓重点,善于抓大放小。校长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很好的反思与借鉴。

五、沟通、协调,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一个单位不会存在于真空中,要想生存和发展,就要沟通和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为学校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作为管理者,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会抓管理,出成绩,又要善于沟通、协调,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形象。沟通分为上、下两个方向,即对上沟通领导,对下沟通群众,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把管理者的意图化作上下的共识,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谅解,否则管理者的良好用心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协调主要是处理好左邻右舍及主要职能部门的关系。要多走动,多联系,把各种关系变成资源,使融洽的关系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打铁必须自身硬,协调的前提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只有管理上档次,成绩上台阶,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降低协调难度,如果抛弃主业(教学),一味对外跑关系,则无异于主次颠倒,本末倒置,必然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总之,学校领导要“俯首平和诚沟通,挺胸务本广协调”,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六、既要干事,又要干净

当今社会,受市场大潮的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功力浮躁。教育是一块净土,但也不能完全免俗,这就对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干事,又要干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制得住诱惑。要不为权势所趋,不为利害所移,不为物欲所惑。否则,船到江心补漏迟,一个个活生生的惨痛案例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一个管理者跌跤不是在工作上,而往往是在经济上,把持不住,守不住底线,以致身败名裂。我们不能像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那样:“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而要善于一日三省吾身,保持党性的纯洁和做人的干净,保持高尚的品德,健康的情趣,做好群众的标杆和道德的楷模。“质本洁来还洁去”,“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样,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

七、制度建设要务本求实,易于操作

一个单位,管理分三个层次:一靠人管人(即人治),二靠制度管人(科学管理),三靠文化管人(精神层面)。但必要的制度是必需的。学校制定制度不能搞繁文缛节,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那是没有用的。定制度要因校制宜,因时制宜,要务实,要管用。刘邦进咸阳“约法三章”,管理了百万大军。所以一个管理者靠制度管人,主要在于导向,起约束和激励的作用。制度条目要简洁,可操作性要强,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八、管理者要善于弹“钢琴”,选好用好干部

一个领导要做好两条:一是出好主意,二是用好干部。而选人、用人是各级组织导方向、树形象的头等大事。选干部既要重能力,更要重品行,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出来,配好配强班子是学校兴旺发达的组织保证。另外,作为一把手,要善于“弹钢琴”,要根据每个班子成员的特点,用其所长,恰当分配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协调顺畅,配合有力。

九、尊重、信任、欣赏,激发人向上的力量

“士为知己者死”是一句古话,但意味深长。知识分子群体是最优秀的群体,很重感情,很重面子,更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人的天性是向上的,管理者只要给老师们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并形成人人争先的体制、机制就可以了。一名校长曾说过:“当一个单位比劳动、比成绩、比贡献更能受到人们尊敬时,人们就不去比别的了”。知识分子对物质的要求并不高,但对精神层面的肯定和认可十分重视。有时,几句赞赏和激励的话,老师们就激动好几天,甚至记一辈子。一个教师只有受到充分的重视,他才感受到体面和尊严。信任是无价之宝,欣赏和激励是调动教师情绪正效应的有力手段。要树立“教师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只有抓住了教师这个“本”,一线教师才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工作才会充满活力,才能生机勃勃。

十、善于抓主要矛盾,坚决把教学成绩搞上去

一个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力,归根到底还是靠成绩说话,一个单位如果成绩上不去,学校无人气,校长无脸面,教师无地位。教学成绩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矛盾。当今社会,孩子能成才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期望焦点,升学与择校更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一个管理者要从千头万绪的事物工作中跳出来,紧紧抓住这个“龙头”,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政策,给一线教师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下大力气把教学成绩搞上去,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己任,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总之,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位教育家,要建成一所好学校,校长就要有创新的动力、创业的胆识、创优的激情,要能为学校上台阶、上档次、上品位、创牌子殚精竭虑,为打造一流名校、创造一流业绩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责任编辑 韩四清】

猜你喜欢
人性化管理
浅谈高职学生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
中师学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浅析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策略构建
论油料储运场所安全管理中的人性化研究
《论语》中的管理智慧
人性化背景下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综述
高考考风考纪中的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