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速览

2009-07-31 01:54
董事会 2009年7期
关键词:克鲁格曼工人日本

TIME2009年6月10日

通用再造第一步——广告

让我们想象:你是一家巨型的美国公司,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建立了经久不衰的品牌,你的产品在街上随处可见。然后我们假设你欠下了灾难性的巨额债务,你像个迷路的孩子,不得不乞求政府的帮助,最后你在破产法第11章走到了尽头。客户们不得不为你纾困,他们因此火冒三丈。因为你的孱弱,顾客不敢买你生产的任何东西。人们唠叨着你做过的每一件错事,就好像那是你在他们最珍贵的地毯上留下的污点。在这种环境里,你怎么做生意?这正是通用汽车所面对的情况。

通用汽车再造的第一招是6月2日发布的新广告,独特的广告词引人关注。“坦白讲,没有哪家公司愿意经历这些……”广告这样开始。以忏悔的基调开始相当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当主角是通用这样的商业巨头时,更是如此。接着广告进入了下一段:“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再创造,我们会解决好的。”旁白拖长着音调,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画面:人们从机场蜂拥而出,一个用假肢跑步的残疾人,曲棍球运动员被撞倒在地……最后,广告以富有挑战性的话语结束:“我们只关注第一章”(译者注:此为双关语,与美国破产法第11章形成对比,意指从头开始)。

“广告词传达出一种十分坚定的信念。” 设计该广告的Deutsch L.A.公司总裁赫施博格(Hirshberg)认为。但外界对此却有不同的声音。“这是典型的通用式风格”,新英格兰咨询集团合伙人里普瑞(Lepre)说,“当李•艾科卡(Lee Iacocca,汽车业传奇人物,曾任福特、克莱斯勒总裁)遇到困难时,他会摆出一付侵略性的姿态,‘我们造出了更好的车,来吧,试试我们的车。”里普瑞认为通用汽车应该少表现悔过,多拿出些勇气。

通用汽车广告策略执行董事斯本奇安(Spenchian)透露,通用再造的第二阶段将会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他用恋人吵架来形容现阶段公司与客户的关系。他说:“当你与别人发生不和时,你先认可对方的感受,就能促进对方更好地听你说话。”目前公司的某些状况让外界担忧,就像是缺一条腿的残疾人,而广告中奔跑的残疾人是个很好的隐喻,他让人们相信通用汽车将会战胜困境。

BusinessWeek 2009年6月15日

日本过劳死工人数量创纪录

随着日本出口部门显现出复苏迹象,东京最近公布的经济数据也越来越好。许多经济学家预计日本GDP将在本季度出现正增长,日经225指数自今年3月创下20年最低至今,涨幅已超过1/3。

然而,日本厚生劳动省于6月8日公布的数据再次反映出日本工人背负的沉重压力。截至2009年3月的计算年度,成功申请“工作引发神经错乱补偿金”的工人数量创下最高纪录。在927名申请者中有269名获得了补偿,其中66人曾试图自杀,因疲劳过度导致死亡(原文日语为karoshi)的工人达到158人,比前一个统计年度多16人。

专家认为,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重,还存在大量的极端事例没有进入统计范围。“工人放弃申请补偿的案例非常多”,研究过劳死的律师Hiroshi Kawahito说。在日本,每年试图自杀的事件超过30000起,究其原因,多多少少都与过度工作的文化环境有关。

本轮危机至今尚未完全释放的因素令人担忧:虽然日本经济自2008年9月雷曼集团破产起正式进入快速下滑轨道,但直到2008年末,许多公司才开始大规模裁员,所以,尽管现在经济前景得到改善,但没有人相信失业率已经见顶——日本失业率于今年5月达到5%,这是5年半以来首次达到这个数字。

虽然一些公司在努力改善工作状况,但我们很难看到员工放松下来。比如,丰田公司将员工每年的加班时间限制在360小时之内(平均每月30小时),并且在一些部门,晚上7点钟之后的每一个小时都会向员工发送一次公开提醒,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并催促员工回家。公司鼓励员工正点下班和休长假恰好反映出经济衰退的现实——公司不愿意付出加班费。以5月“黄金周”为例,许多制造业车间关门的时间比以往更长,他们鼓励工人休假。

经济衰退还为工人制造了新问题。在已经裁员的公司里,在职员工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承担离职同事留下来的任务。另外,由于害怕丢掉工作,工人们倾向于工作到很晚。

薪水是影响工人情绪的又一大因素,日本媒体称之为“降薪恐慌”——公司削减员工薪水以弥补迅速下滑的利润,这为原本就存在的工作超负荷和不安全感又增添了财务压力。“黄金周”和其他强制性的临时假期也会使工人的收入剧减。一名工人抱怨道,削减加班费以及强制性休假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平均每月1000美元。“我感到越来越忧郁。”他说。

在日本,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但这种文化显然走得太远了,它已经置工人的健康于风险之中。日本政府的一项调查表明,90%的日本工人甚至不知道有“平衡工作和生活”这种说法。在东京一家智囊机构举行的调查中,4/5的日本职员表示,如果上司通知的加班时间与约会时间相冲突,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取消约会。

The Economist2009年6月13日

经济复苏: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伦敦经济学院(LSE)曾经风靡于美国年轻学者圈子,不少英国学生开玩笑说,美国学者说“去看欧洲”就是指去LSE。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6月8日再次来到伦敦经济学院,作为利奥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纪念讲座的主讲人。克鲁格曼试图回答两个重大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没能预见危机?世界经济将如何走出衰退?

克鲁格曼认为,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全球房地产泡沫”,这也是许多经济学家的观点。房屋价格涨得太过火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出人意料的是泡沫破裂的破坏力如此之强。“我没想到情况会变得如此糟糕。”克鲁格曼说。

金融系统是最大的盲点,人们错误地认为“银行就是间门前竖着大理石柱子的大楼,楼里有一帮柜员处理着存贷业务”。而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银行是用短期借款为长期资产持有人融资的机构,而这些长期资产在价格下跌时很难卖掉。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的影响力已能与传统银行相比肩,但影子银行要脆弱得多,它的崩溃就是“大萧条”时期银行体系坍塌的现代版重演。

当房价开始“跳水”,消费者倾向于增加储蓄,通胀消失使他们的抵押债务显得更加沉重。这种保留财富的行为抑制了家庭的支出和收入,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形势。传统的货币政策也受到了影响,为了防止过度储蓄,央行将利率下调至零。

这就为财政政策创造了角色。当零利率仍无法刺激支出时,就需要用政府支出来替代。克鲁格曼说,问题是“这些分析方法都是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最近30年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好的时候没有用,在经济坏的时候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

经济复苏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过去的泡沫破灭留给人们最大的经验是经济复苏靠出口拉动,而这次就不灵了。克鲁格曼认为,“除非我们对另一个星球出口”,否则,我们不得不等到储蓄重建之后,复苏才会到来,而储蓄增加非一朝一夕之功。

猜你喜欢
克鲁格曼工人日本
探寻日本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日本神社
克鲁格曼,“太爱放炮”的诺奖得主
诺奖得主称 美国或重演日本式经济衰退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