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葱高产栽培技术等

2009-09-02 01:46严庆玲等
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8期
关键词:旱育小毛鳞茎

严庆玲等

小毛葱是一种经济作物,属分蘖圆葱,每株蘖生1个或十多个大小不规则的鳞茎(以4~6个为最佳),铜黄色,耐贮藏,植株抗寒性极强,很少开花结实。用分蘖小鳞茎繁殖。

以前多在农民小园生产,多自家食用,2002年克山县开始引进毛葱“阿城毛葱”、“铁力毛葱”、“富锦毛葱”、“依安毛葱”新品种,在大田开始示范种植,效益是大田作物的8~10倍,群众对种植小毛葱热情很高,由于效益好面积不断扩大,外商收购也越来越多。为此2008年县政府从调整种植业结构人手,抓住大好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向省内外宣传我县小毛葱产业,并把小毛葱作为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平均亩产1760公斤,许多农民走上富裕道路,现将我县小毛葱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与种株

小毛葱属分蘖圆葱,每株蘖生1个或十多个大小不规则的鳞茎(以4~6个为最佳),铜黄色,耐贮藏,植株抗寒性极强,很少开花结实,用分蘖小鳞茎繁殖。应选用适合我省气候条件的抗寒性强的地方品种,如“阿城毛葱”、“铁力毛葱”、“富锦毛葱”、“依安毛葱”等。种株鳞茎中等大小,饱满充实,成熟度高,不伤热,不受冻。

二、整地施肥

应采取秋施肥、秋翻地、秋起垄,以利保墒和春季能及时播种。基667m2施腐熟的圈肥5000kg磷酸二铵10~15kg,耕翻土地,使土肥充分混合,按70cm行距起垅。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4月上旬及时播种。播前先将垅面搂成平台,每垅按3~4行播种。株距15cm,“插花”播形成“拐子苗”,667m2保苗19057~25410株。用种量225~300kg/667m2。播种深度3cm左右为宜,过深,地上部生长过旺,鳞茎不易膨大,且易呈畸形。过浅,根系生长不良,植株易倒伏,鳞茎外露易开裂或日晒变绿。在鳞茎膨大初期,对分蘖过多的植株,最好除去一部分,保留每株4~6个分蘖。

四、田间管理

1、浇水。采取秋起垅,并且春季适时早播,一般土壤墒情均很好,播种后至出苗前不用浇水。待苗出齐后浇一次透水,当地面略干时,及时铲地松土,进行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与除草。幼苗期应保持土壤不干不湿为原则。进入发叶盛期,应加强水分管理,当鳞茎开始膨大前7~10天浇水后蹲苗,促使鳞茎形成与膨大;鳞茎开始膨大后,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浇水宜勤,保持土壤湿润;临近成熟时,应逐渐减少浇水,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

2、追肥。应在时值生长盛期追施一次磷酸二铵20kg/667m2(结合浇水);在鳞茎膨大开始期再追施一次硫酸钾20kg加尿素15kg/667m2(结合浇水)。

3、化学除草。由于毛葱种植密度较大,不易铲地中耕除草。采取化学除草剂效果很好。可用“施田补”200g/667m2,于播种前或播种后施田。

4、病虫害防治

(1)虫害:主要是潜叶蝇和地蛆。防治潜叶蝇的方法是,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及残株败叶,消无虫源;一旦发现有幼虫潜蛀时,应及时喷施800倍液乐果与2000倍液敌杀死混合液。防治地蛆的方法是,施田的粪肥必须充分腐熟,也可将粪肥先拌一定量杀虫剂。在葱蝇(其成虫)较多时,要及时喷施2000倍液敌杀死,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病害症状:叶和花梗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边缘不明显,淡黄绿至黄白色,有白霉、紫霉,后期干枯。严重时,病株矮化。叶片扭曲畸形,叶色苍白。假茎受害处破裂。

发病原因: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幼苗及鳞茎中越冬。翌年借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发病适温为10~15℃,在潮湿、低温的条件下发病容易。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多雨多雾,植株生长不良时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洋葱中以红皮洋葱为最抗病。②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带菌种子可用50℃的温汤浸种25分钟。鳞茎可用45℃温水浸种90分钟。洋葱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35%雷多米尔拌种。③实行2~3年的轮作。④选地势高燥、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施足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理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⑤发病初可用:40%乙磷铝25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50%敌菌灵5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77%可杀得500~8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10天1次,连喷3~4次。

五、收获与贮藏

小毛葱一般在7月上中旬采收,收获应在晴天进行,收后就地晾晒2~3天,注意只哂叶不哂头。促进后熟,使鳞茎表皮干燥。而后贮藏于背阴,通风,干燥处。667m2产量可达1500~3000kg。种株鳞茎应在10月底(上冻前),装在编织袋内,于露地埋在50cm深的坑中,安全越冬。

水稻无水层灌溉2方法要点

史德江

所谓水稻无水层灌溉,就是在水稻秧苗返青后不再在田面上积水,而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需要,使土壤保持70~100%的含水量。按常规一季水稻约需灌水12~20次,而采用这种灌溉技术,只需2~6次,灌溉水量节省一半多。而早晚稻平均亩产分别比对照增加1.5%和6.1%。

这项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不复杂,现在介绍其中两种。

第一种称之为湿种旱育。湿种,就是在插秧(或抛秧)、返青期间,田里“半水半露”,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以利于秧苗的返青。旱育,就是在水稻返青以后田间“只湿不淹”,不再让田面保持水层,而是利用降雨或少量“沟灌”来补充水量。只在水稻对水分最敏感的关键时期(孕稿期、抽穗扬花期和分蘖前期)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而在其他生长期内,田间水分只占饱和水量的70~90%。就能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这种方法比常规灌溉技术节水节电1/2左右,适宜在基本能解决灌溉水源的灌区。

第二种是早种旱育。这种方法又叫全程旱育,也就是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不淹灌,完全利用雨水或少量的几次“沟灌”或喷灌补充水量,用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量。这种方法可节约灌溉水量2/3左右,还可以不用田埂,适宜在水源不足的灌区。该方法的秧苗栽植方式分为移栽秧苗和直播两种,移栽秧苗的具体做法是:先深施基肥,然后分畦整地,畦宽为2米,再在畦上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按种植密度打上浅孔,然后像种菜那样种上稻秧,浇一次“活根水”,以利于秧苗扎根返育。秧苗最好选用旱育秧,因为这种秧苗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直播秧苗的具体做法是:先在畦面根据行距耙出浅沟,然后将已催芽的谷种条播或点播在沟底,盖上少量细土,再把浅沟之间垄起的土壤用地膜覆盖起来,这样、既有利于雨水集中流向稻根,又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应用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舍得占地开“丰产沟”。无水层灌溉主要靠“沟灌”来补充水量,所以田间要开有一定密度的水沟,水沟宽25厘米、深20厘米左右,采用“湿种旱育”时水沟间距建议为4米,最大不超过8米,采用“旱种旱育”时水沟间距以2米为宜。其次要科学施用化学除草剂,解决草荒问题。第三要因地制宜地选定种植密度,全程旱育密度可稀植5000~7000丛/亩。

猜你喜欢
旱育小毛鳞茎
天上地下
百合
红包
旱育保姆种衣剂育秧对鄂东南水稻产量的影响
百合小鳞茎抽薹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种百合科植物离体鳞茎诱导
伊犁贝母鳞茎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水稻机插秧应用旱育保姆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
不同播种量与叶龄对无盘旱育抛秧水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水稻钵体旱育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