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练习在定向遗忘中的作用

2009-10-07 00:00宋耀武慕德芳陈英和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年2期

宋耀武 慕德芳 陈英和

摘要根据汉字特点采用义同、形似、音同、无关四种实验材料,采用字表范式探讨不同提取练习次数(0、1、3次)在定向遗忘中的作用及是否会受到材料关系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1)对于形似、音同材料,提取练习提高了最后回忆成绩。对于义同、无关材料,提取练习对不同组别两列字表的最后回忆成绩影响不同;(2)提取练习0次时,义同、音同、无关材料都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提取练习1次时,无关材料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提取练习3次时,形似、音同材料下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义同、无关材料定向遗忘效应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消失,形似材料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出现定向遗忘效应;(3)对于四种材料,遗忘组被试都没有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更多抑制字表1回忆,即字表1的回忆成绩都没有表现出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所以能否用提取诱发遗忘来解释定向遗忘的提取抑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关键词定向遗忘,提取诱发遗忘,提取练习。

分类号B842.3

1前言

定向遗忘(directed forgetting)又称有意遗忘(intentionol forgetting),是在意识的参与下对要求忘记的材料进行有意的遗忘,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当定向遗忘研究采用字表范式时,实验材料为前后两列字表(以下称字表1和字表2),实验开始时首先要求被试学习字表1,接着告诉遗忘组被试:这只是练习,应把它们忘记,然后学习字表2,所以字表1又称为遗忘项,字表2又称为记忆项;记忆组被试,在学完字表1后被告知记住字表1并继续记忆字表2。两组被试在学习完两列字表后,要求回忆所有项目。定向遗忘效应表现为,在最后的回忆测验中遗忘组被试对遗忘项的回忆成绩差于记忆项。

目前对定向遗忘效应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理论:编码理论和提取抑制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得到一些实验支持,但对于字表范式下的定向遗忘效应,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提取抑制理论,提取抑制理论认为遗忘项在提取时被抑制。即要求遗忘的指示对学习项目产生了一种抑制,造成遗忘项比记忆项更难提取。大量的研究都支持了字表方式下的提取抑制理论。但对产生提取抑制的机制研究还处于探讨阶段,没有一致的结论,所以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

Anderson和Bjork提出的提取诱发遗忘理论为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信息提取过程中,记忆项目之间会产生竞争干扰,干扰激发抑制过程,从而压抑其他竞争项目,最终导致被压抑项目的遗忘,而对部分记忆项目的提取就加深对其它记忆项目的压抑,导致其它记忆项目回忆成绩降低。根据提取诱发遗忘理论,可以推断出一种抑制机制,即努力提取一个目标项目也激活了同一提取线索下的其他联结项目,从而产生竞争,所以需要内在的选择,这种内在的选择就是对竞争项目的抑制,从而消弱了竞争项目的回忆。

定向遗忘中的提取抑制和提取诱发遗忘都强调通过抑制或阻止项目的提取而导致遗忘。提取诱发遗忘研究范式中,重复提取项目自动引发抑制,该抑制可以降低其他相关项目与目标项的提取竞争,且引起的抑制会随着时间而消失,所以提取诱发遗忘是一种内隐的遗忘;字表范式下的定向遗忘也是临时的,反映了遗忘指示下对提取信息的阻止。该范式下,由于不同的指导语,产生了记忆项和遗忘项,当要求回忆所有项目时,被试对遗忘项进行了提取抑制,这种提取抑制对记忆功能有利,它降低了遗忘项对其他项目回忆的干扰,所以定向遗忘是外显的遗忘。虽然提取诱发遗忘和定向遗忘是两种形式的遗忘,但都是为了更好的提取相关项目从而产生抑制,旨在阻止无关信息对相关记忆信息的干扰,所以这两种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Bjork的研究表明采用字表方式的定向遗忘中,也可能会产生对未练习项目的抑制,即给予遗忘指示后学习字表2时,要遗忘的字表1项目可能进入意识而被抑制,给字表1遗忘指示后不学习字表2,就不会出现定向遗忘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和提取诱发遗忘理论一致。研究发现执行第二项任务的注意要求阻止了被试对作为竞争项的字表1的抑制,表明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机制和提取诱发遗忘的机制是一致的。

对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机制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而提取诱发遗忘理论很清楚的解释了提取是如何引发遗忘的,如果用该理论来解释定向遗忘中的提取抑制,遗忘组对字表2的提取练习就会加强对字表1的抑制,遗忘组字表1的最后回忆成绩应随着对字表2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即增强定向遗忘效应,但目前很少研究对此进行验证。Conway等研究发现当记忆项和遗忘项联系很强时消除了对遗忘项的抑制,联系弱时并没有消除抑制,表明两列字表之间不同的关联程度对定向遗忘效应会有一定的影响,但针对汉字之间不同的关联程度(义同、形似、音同及无关)缺乏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所以本研究有两个目的:(1)验证提取诱发遗忘理论解释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合理性;(2)考察实验材料关系对提取练习作用的影响,从而全面探讨提取练习在定向遗忘中的作用。针对研究目的,考虑到汉字材料之间存在意义相同(相似)、字形相似、发音相同等关系,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汉字材料之间这些关系的控制,即单一关系的材料(如意义相同、形状相似和发音相同,以下简称义同、形似、音同)和一般材料(无关材料)将实验材料分成义同、形似、音同、无关四种,并采用字表范式探讨对字表2的不同次数的提取练习(0、1、3次)是否会增强定向遗忘效应。在每一种实验材料下,实验假设是对字表2的提取练习会增强定向遗忘效应且定向遗忘效应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增强。即遗忘组字表1的最后回忆成绩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2研究方法

2.1实验设计

实验选用四种汉字材料即义同、形似、音同、无关材料,每个被试只在一种实验材料下进行实验,因此本实验包括四个实验研究,一种实验材料构成一个实验研究。

每个实验研究采用3(提取练习次数)×2(组别)×2(字表)的三因素混合设计。提取练习次数为组间变量,有三个水平,分别为0次、1次、3次提取;组别为组间因素,分为记忆组和遗忘组;字表为组内因素。分为字表1和字表2。

2.2被试

河北某大学288名大学生,男生149人。女生139人,平均年龄为20.4岁,分为24组,随机分在四种实验材料下。每种实验材料下6组,每组12人。

2.3实验材料

根据《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宇航出版社,1990年)、《小学生多功能词语手册》(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选取高频字和词,其中音同、形似、无关材料是单字。笔画范围为6~9画,义同材料是双字词。音同、形似、义同材料各选取16对实验材料。音同材料下每对两个汉

字的发音相同(如查,茶);形似材料下每对两个汉字之问为形似关系(如背,肯);义同材料下每对双字词之间意义相近(如傍晚,黄昏)。这三种实验材料下,选取的16对材料中有4对作为练习呈现,让被试熟悉一下实验材料,另外12对分为两部分,每对两两分开,随机分为两列字表:字表1和字表2。无关材料是选取28个无关单字,其中4个字作为练习材料,剩下的24个字随机分成两列字表:字表1和字表2,每列字表12个汉字。

2.4仪器与设备

实验在联想PⅣ机上进行,视角约为3.5°。

2.5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是进行实验前先练习4个汉字材料,之后进入正式实验,首先告诉被试这是记忆实验,注意按要求记忆,之后进入学习阶段,计算机屏幕中央会呈现一系列汉字,每个汉字呈现两秒钟。两秒后自动呈现下一个汉字,12个汉字为一列字表,呈现完字表1的12个汉字后,记忆组被试给予以下指示语:“记住已呈现的汉字,继续记忆下面呈现的汉字”,而遗忘组被试给予以下指示语:“已呈现的汉字只是练习应该把它们忘记,记忆下面呈现的汉字”。然后所有被试都学习字表2。

两列字表呈现完毕后,进行分心作业,即24道简单数学题计算,时间为30秒,然后进行对字表2的提取练习回忆作业,每次提取练习时间为1分钟,每次提取练习前,屏幕上都会出现指示语“现在请尽可能回忆呈现过的第二组汉字,并按要求写在提取回忆记录纸上,时间为60秒”,对提取练习回忆结果不进行反馈,每次的提取练习回忆纸在回忆完毕后及时收回防止影响下次的作业。提取练习0次条件下,被试是在分心作业之后,不进行提取练习回忆作业,直接进行3分钟的省会城市作业(给出全国所有省份,要求回答相应的省会城市,只有提取练习0次和提取练习1组进行这项目作业);而提取练习1次条件下,被试是在分心作业后,进行1分钟的提取练习回忆作业,再进行2分钟的省会城市作业:提取练习3次条件下,被试是在分心作业后,进行3次(每次1分钟),共3分钟的提取练习回忆作业,不再进行省会城市作业。这样所有被试的最后自由回忆都是在学习完两列字表相同时间后进行的。

最后进行自由回忆测验,要求所有被试尽可能回忆呈现过的两列字表,不用考虑顺序,时间为2分钟。实验中,每个被试都单独在电脑上进行。

2.6记分

最后自由回忆测验和提取练习回忆作业中:每回忆出一个目标字,记1分,回忆不出或回忆错误记0分。

2.7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回忆成绩

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见表1。

3.2数据分析

对四种材料的数据分别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字表(表1和表2)作为组内因素,组别(记忆组和遗忘组)和提取练习次数(0,1和3次)作为组间因素。

本研究中对定向遗忘效应的考察指标为:遗忘组对字表2的最后回忆成绩显著好于对字表1的最后回忆成绩。如果对字表2的提取练习能够增强遗忘效应,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会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3.2.1义同材料数据分析

方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66)=5.14,p<0.05;字表和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66)=6.38,p<0.05;字表、组别和提取练习次数交互作用显著,F(2,66)=3.56,p<0.05,表明不同组别两列字表在不同提取练习次数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差异显著。其他效应不显著。

对字表、组别和提取练习次数交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取练习0次时,记忆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F(1,22)=8.90,p<0.01。对于遗忘组:只在提取练习0次时,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差异显著。t(11)=-2.93,p<0.05;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也增加,同时缩小了差距,在提取练习1和3次条件下都没有显著差异,表明遗忘组在提取练习0次时对字表1回忆进行了抑制,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但这种遗忘效应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消失。对于记忆组:提取练习3次时,字表1的回忆成绩大量下降,显著低于字表2的回忆成绩,t(11)=-2.55,p<0.05。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差异显著,F(2,33)=6.21,p<0.01,分析表明提取练习3次时。字表1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提取练习0次(p<0.01)和提取练习1次(P<0.05),表明遗忘组字表1的最后回忆成绩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3.2.2形似材料数据分析

方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66)=9.51,p<0.05;字表和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66)=6.37,p<0.05,进一步检验表明遗忘组字表2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字表1的回忆成绩,t(35)=3.35,p<0.05,表明定向遗忘效应通过组别和字表的交互作用表现;提取练习次数主效应显著,F(2,66)=8.53,p<0.05,多重比较表明提取练习3次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提取练习0次(p<0.01)和提取练习1次(p<0.001),提取练习提高了最后回忆成绩。其他效应不显著。

对于遗忘组:提取练习0次时,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提取练习1次时,接近显著差异,t(11)=-2.11,p=0.059;提取练习3次时。差异显著,t(11)=-3.73,p<0.05,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这表明在提取练习0次和3次时,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记忆组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均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提取练习次数下,对记忆组和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进行检验,均没有显著差异。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没有显著差异,F(2,33)=0.70,p>0.05,表明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随着对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没有显著变化。

3.2.3音同材料数据分析

方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66)=9.62,p<0.01;字表和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66)=10.30,p<0.05,简单检验表明记忆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F(1,70)=12.11,p<0.01,表明定向遗忘效应通过组别和字表的交互作用显示:提取练习次数主效应显著,F(2,66)=3.70,p<0.05,多重比较表明提取练习3次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提取练习0次,p<0.05,提取练习提高了最后回忆成绩。其他效应不显著。

对于遗忘组:提取练习0次时,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差异显著,t(11)=-3.17,p<0.01,

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提取练习1次时,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没有显著差异:提取练习3次时,差异显著,t(11)=-5.05,p<0.001,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记忆组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提取次数下,对记忆组和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进行检验,提取练习0次时,差异显著,t(22)=3.27,p<0.01;提取练习1次时,差异不显著;提取练习3次时,差异显著,t(22)=2.43,p<0.05,表明在最后回忆测验时,和记忆组相比,遗忘组在提取练习0次和提取练习3次条件下表现出对字表1的抑制。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没有显著差异,F(2,33)=2.46,p>0.05,表明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随着对字表2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没有显著变化。

3.2.4无关材料数据分析

方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66)=4.86,p<0.05;提取练习次数主效应显著,F(2,66)=5.76,p<0.01;字表和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66)=8.11,p<0.01;字表和提取练习次数的交互作用显著,F(2,66)=6.02,p<0.01;字表、组别和提取练习次数的交互作用显著,F(2,66)=7.42.p<0.01,表明不同组别两列字表在不同提取练习次数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差异显著。其他效应不显著。

对字表、组别和提取练习次数交互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提取练习0次和提取练习1次时,遗忘组字表2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记忆组,F(1,22)=6.03,p<0.05,F(1,22)=7.00,p<0.05。对于遗忘组:提取练习0次时,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差异接近显著,t(11)=-2.16,p=0.054;提取练习1次时,字表1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字表2的回忆成绩,t(11)=-5.61,p<0.001,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提取练习3次时,没有显著差异。记忆组字表1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提取练习次数条件下,记忆组和遗忘组的字表1回忆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遗忘组在提取练习3次时,字表1的回忆成绩显著好于提取练习0次(p<0.001)和提取练习1次(p<0.01),表明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3.3提取练习项目分析

为了探讨被试是否在提取练习回忆中提取了同样多的字表1和字表2项目,对四种材料下的提取练习回忆项目分别进行分析。便于分析,采用进行3次提取练习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三因素方差分析,组别作为组间因素,字表和提取练习次数作为组内因素。

义同材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22)=21.35,0<0.001,表现为提取练习中字表2项目(M=3.39)显著多于字表1项目(M=1.43)。提取次数主效应显著,F(2,44)=5.14,p<0.05。其它效应不显著;形似材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22)=45.59,p<0.001,表现为提取练习中字表2项目(M=5.42)显著多于字表1项目(M=1.61)。其它效应不显著;音同材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22)=40.58,p<0.001,表现为提取练习中字表2项目(M=4.57)显著好于字表1项目(M=1.31)。其它效应不显著;无关材料的数据分析发现:字表主效应显著,F(1,22)=8.30,p<0.01,表现为提取练习中字表2项目(M=3.35)比字表1项目(M=2.11)多。提取次数主效应显著,F(2,44)=4.33,p<0.05。

提取练习项目分析表明四种材料下遗忘组和记忆组被试都在提取练习中更多地提取了字表2项目。

4讨论

根据汉字特点采用义同、形似、音同和无关四种材料,对提取练习在定向遗忘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分析发现:

义同材料下,定向遗忘效应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消失,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形似材料下,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没有显著差异;音同材料下,提取练习0和3次时,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没有显著差异:无关材料下,定向遗忘效应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消失,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四种材料下的实验结果均没有支持实验假设。即字表1的回忆成绩都没有表现出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如果用提取诱发遗忘理论来解释定向遗忘中的提取抑制,那么遗忘组对字表2的提取练习就会加强对字表l的抑制。遗忘组字表1的回忆成绩应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结果发现,义同与无关材料下字表1的回忆成绩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形似与音同材料下字表1的回忆成绩在三种提取练习次数下没有显著差异。四个实验结果均没有支持实验假设,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一种可能是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被试不能很好的辨别项目来源,即不能正确区分字表1和字表2项目。在本研究中对提取练习回忆结果不进行反馈,并且在最后回忆测验中也不要求被试区分项目来源。所以有可能是遗忘组被试由于遗忘指示引起的对字表1的抑制,随着提取练习回忆次数的增加,由于混淆了项目来源而消弱或释放,从而导致定向遗忘效应消失。

同时,实验结果表明,义同、形似、音同和无关不同水平的关联性加工对不同提取练习次数下字表的回忆成绩产生影响,形似材料下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而义同与无关材料下随提取练习次数增加而导致定向遗忘效应消失,这与Conway等研究结果一致。Anderson等的研究也证实目标项一竞争项间的高相关性会减弱甚至消除提取一诱发遗忘效应㈣。尽管形似材料随着提取练习练习的增加而出现定向遗忘效应,但这种效应的出现是通过字表2的回忆成绩提高而不是更多抑制字表1实现的,所以不是真正的定向遗忘效应。提取练习对定向遗忘效应的增强更体现在遗忘组字表1回忆成绩的降低趋势上,所以只有遗忘组字表1的最后回忆成绩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才能真正证明遗忘组被试是由于对遗忘项加强了抑制而增强了定向遗忘效应。

另外,由于材料的义同、形似和音同关系,字表间相关项目可能形成综合,对字表2项目的提取练习也会加强字表1相应的相关项目,使得字表1相关项目更易提取,例如,形似材料下,由于字表1和字表2中的12个字是两两对应的形似关系。对字表2的提取练习比如“肯”可能也会有助于最后回忆测验中字表1中相关项目“背”的提取,所以出现形似和义同材料下字表l和字表2的回忆成绩都随着提取练习次数增加而提高的现象。

为何无关材料下定向遗忘效应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消失?分析其原因,有可能是在标准的提取一诱发遗忘研究范式中,提取练习是以类别一样例的线索提示的形式进行的,例如“fruit-ap____”,要求被试回忆“apple”样例,这样学习过的同属于“fruit”类别的其它样例,比如“or-ange”和“apple”形成竞争从而被压抑。但无关材料下单纯地对字表2的提取练习回忆作业可能难度比较大,一旦被试发现自己很难回忆出来可能就放弃了努力提取,所以没有造成字表1和字表2之间的竞争或者竞争随着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消弱。

四种材料的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提取练习在定向遗忘中的作用受到材料关联度的影响,所以如果要进一步探讨定向遗忘中提取抑制的机制,可以考虑采用无关材料,并采取能够激发字表1和字表2项目之间进行竞争的提取练习作业进行深入研究,而能否用提取诱发遗忘来解释定向遗忘的提取抑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5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结论如下:(1)音同、形似材料下,提取练习提高了最后回忆成绩;义同、无关材料下,提取练习对不同组别两列字表的最后回忆成绩影响不同。(2)提取练习0次时,义同、音同、无关材料下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提取练习1次时,无关材料下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提取练习3次时,形似、音同材料下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义同、无关材料下定向遗忘效应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消失。形似材料下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出现定向遗忘效应。(3)四种材料下,遗忘组被试都没有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更多抑制字表1回忆,即字表1的回忆成绩都没有表现出随提取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所以能否用提取诱发遗忘来解释定向遗忘的提取抑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