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价值取向与反馈对动态社会两难决策的影响:以水资源两难决策为例

2009-10-07 00:00汲慧丽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反馈水资源

王 沛 汲慧丽

摘要以水资源两难情景为实验任务,探讨了社会价值取向与反馈在社会两难决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社会价值取向在决策者的两难决策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型个体比非合作型个体显著地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可以作为预测两难决策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2)不同的反馈类型对具有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影响不同。非合作型个体受反馈信息影响比较明显,而合作型个体则不易受他人的决策信息影响。

关键词社会价值取向,反馈,社会两难决策,水资源。

分类号B849:C9I

1引言

近年来,作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决策问题,社会两难决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社会两难指的是一群人(N≥2)必须决定是最大化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中,“个体意义上的合理会导致集体意义上的不合理”。而如何使人们都采取合作行为,达到群体利益最大化是社会两难问题研究的焦点。

社会两难决策中,影响群体合作行为的因素关涉更多的是个体特征。其中,价值取向被证明是影响群体合作的非常关键的成分,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结果和他人结果的相对稳定的偏好。社会价值取向一般可分为四类:(1)利他型:使他人利益最大化;(2)合作型:使共同利益最大化;(3)个人型:使自己利益最大化;(4)竞争型:使自己与他人利益的差距最大化。其中,后三类是主要的个体价值取向,对人们在群体中的合作行为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利他型取向虽然也存在,却是少量和不稳定的。Van Lange等发现具有亲社会行为的被试比个人型和竞争型的被试展现了更多的安全依恋的方式。Nancy等从遗传基因的角度对个体的合作与竞争进行了研究。但也有人发现,人们的决策还受到环境信息、规则以及任务情景的影响。为了避免个人的损失,合作取向的被试其合作行为也会减少,而对于个人取向的被试,内疚感会增加其合作行为。

以往对两难决策的研究较为关注任务、个性和社会因素,却很少涉及决策者的认知因素。事实上,个体特征影响社会两难巾的决策行为,实际上也是使决策者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所致。同时,以往研究大多采用一次性决策任务(one-shot dilem-ma),这显然不符合许多真实的决策情景。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是动态决策任务。在这种任务中,先前的决策结果是后续决策的条件。因此,信息反馈往往足影响决策者后续行为的重要因素。Pillutla等研究了不同反馈操作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何贵兵研究发现,集体反馈比个人反馈更能促进被试的合作行为。Simonsohn等研究发现,被试受本组成员的决策信息影响显著。

因以往研究中反馈形式大多较为单一,且多是单轮游戏决策。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多种反馈方式,即递增的正反馈、递增的负反馈、大部分人合作、大部分人竞争这四种反馈方式,并进行多轮游戏决策。同时反馈更为明确,即告之他人具体的决策信息,以研究人们的决策特点。

当今世界资源减少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让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将以水资源两难问题为任务背景,研究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与反馈对两难决策的影响,观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个体采取合作或非合作行为,以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人们节约用水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同时对群体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提出改善群体合作和提高群体绩效的新途径。

在动态的社会两难决策中,本研究认为,社会价值取向会显著影响群体成员的合作行为。反馈也会影响群体成员的决策。同时,社会价值取向与反馈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2方法

2.1被试

选取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72人,其中男40人,女32人,年龄大致在23~33岁之间。

首先让被试填写社会价值取向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三重对策矩阵(triple-dominance matrix)。这些矩阵有以下的规律:选择一,自己得分是3个选择中最高的;选择二,自己与他人得分的差异是3个选择中最大的:选择三,双方得分之和是3个选择中最高的。测试时将3种选择随机打乱。如果倾向于选择一,表明被试是个人主义取向;倾向于选择二。表明被试是竞争性价值取向;倾向于选择三的被试是合作性价值取向。参考了Dreu与Mc-Cusker的标准,将在12次决策中有7次一致反应的被试划归为其中的一类。以往研究证明这种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与重测信度。这种测量矩阵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72人中有63人至少在7次选择中保持一致,将其划分为具有较为稳定价值取向的人。其他9人反应不稳定。将其划为不能确定类型。如表2所示,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类型呈不均匀分布(X2=38.44,p<0.01),这说明当面临两难的决策情景时。不同价值取向的被试对同一情景的判断不同。

参照以往研究。将竞争性取向与个人取向的被试归为一类,称为非合作型;将合作性取向的被试归为一类。称为合作型。为了做到被试间的匹配,把非合作型的24人以及从合作型的39人中随机抽取的24人作为正式实验被试。因此,参加正式实验的被试为48人,合作型与非合作型各24人。其中男生28名,女生20名,年龄在23~30岁之间。

2.2实验程序

2.2.1实验工具和场所

采用计算机和问卷结合的形式。在计算机上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Visual basic6.0程序,实验采用Visual basic6.0编的程序。实验场所是一个有四台电脑的工作室。被试在实验过程中不允许交流。通过计算机编程,主要呈现水资源两难决策的任务情景和动态反馈过程。实验任务是对一个水塘的水进行抽取,实验中规定,每人每次抽取的水量在0~25吨之间,每次取水量在0~20吨之间叫合作,在21~25吨之间叫竞争。实验中,4人一组进行游戏任务。同一组的4人被随机分配到四种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条件下。

2.2.2实验步骤

采取2(社会价值取向:合作型与非合作型)×4(反馈:递增的正反馈,递增的负反馈,大部分合作反馈,大部分竞争反馈)实验设计。其中,社会价值取向与反馈都为被试间因素。

首先按照社会价值取向将被试分为2组,每组24人,然后将每组随机分为6个小组,每小组4人。在被试阅读完实验指导语后进入正式实验。

任务情景:一处水塘,附近有4户居民,4户用水都取自水塘,水塘现有水580吨。据专家推算,当水塘水量保持在480吨以上(包括480吨)时,水塘可以再生。否则,水塘消耗过大,补充不及,将会影响水塘的使用。也就是说,在4家取水量不超过100吨时,不影响水塘的使用,因此4家

需平均抽取25吨以内。其中,(1)当每家平均取水量在0~20吨时,水塘的补充大于等于消耗。(2)当每家平均取水量在21~25吨时,水塘的消耗大于补充。

游戏规则:您就是其中一户居民。您每次的取水量在25吨以内。所有被试,每4人将随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从水塘取水。游戏共6轮,取水过程中请不要交流。

同时,正式取水前,电脑会提示被试,游戏任务分两个阶段,前3轮为第一阶段,该阶段无反馈(反馈指的是:其他三人的取水情况)。3轮结束后,开始第二阶段,也为3轮,该阶段将会有反馈。同时,第一阶段结束后,电脑会提示被试,第二阶段开始。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每组中4个人分别接收到以下4种不同类型反馈中的一种:

递增的正反馈:第4、5、6轮的反馈信息分别为:上一轮其他三人取水量共为60、48、35吨,且把上一轮取水完毕后水塘剩余的水量告知被试,4~6轮的总水量分别由(580-60-z)×1.16,(580-48-x)×1.16,(580-35-x)×1.16计算得来,其中,x是被试上次的取水量。

递增的负反馈:4~6轮的反馈信息分别为:上一轮其他三人用水量共为63、69、75吨,同样地,把该轮取水前的总水量告知被试,计算方法同上。

大部分竞争:4~6轮的反馈信息分别为上一轮其他三人的具体取水量。其他三人的具体取水量中,两个取水量在21~25之间随机选取,一个取水量在0~20之间随机选取,3个数值随机排序。

大部分合作:同上,4~6轮的反馈信息为上一轮其他三人具体取水量。而其他三人的取水量情况正好与大部分竞争条件下相反,同样,3个数值随机排序。

3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二阶段中,合作型与非合作型被试在4种不同的反馈类型下的平均取水量及标准差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合作型被试在4种反馈类型中的平均取水量均小于非合作型被试。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社会价值取向间取水量差异显著,F(1,40)=33.359,p<0.01;不同反馈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3,40)0.665,p>0.05;社会价值取向与反馈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3,40)=0.782,p>0.05。

结果表明,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被试其取水量存在显著差异,证实了社会价值取向在资源两难中对被试决策有显著影响,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价值取向量表的效度。

尽管反馈主效应不显著,但在不同反馈类型下,将被试实验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决策结果作为组内变量进行分析发现,有无反馈存在差异,且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被试反应不同。我们将实验两个阶段,不同社会价值取向的被试在有无反馈条件下的平均取水量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结果如表3。

对表3结果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元方差分析发现,实验阶段主效应不显著,F(1,40)=0.144,p>0.05,实验阶段与反馈类型相互作用不显著,F(3,40)=1.242,p>0.05,而实验阶段与社会价值取向交互作用显著,F(1,40)=10.470,p<0.01,实验阶段与反馈类型以及社会价值取向交互作用显著,F(3,40)=3.037,p<0.05。

因实验阶段、反馈类型与社会价值取向之间有交互作用,因而以实验阶段为组内变量,将两类被试分别在各个反馈类型下的取水量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在实验不同阶段,4种不同反馈条件下,两类被试表现不同。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被试在接受反馈前后,即实验两个阶段中取水量的变化以及不同被试取水量变化趋势的不同。在第一阶段,合作型与非合作型被试的取水量差异显著,F(1,46)=9.582,p<0.01。在第二阶段,尽管由于反馈的影响,被试的取水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非合作型被试的取水量依然显著高于合作型被试,F(1,46)=34.608,p<0.001。对于反馈类型,可以看到,递增的正反馈,递增的负反馈以及大部分竞争的反馈条件下,非合作型被试的取水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合作型被试只有在递增的负反馈条件下反应明显,即大大减少了取水量。

4讨论

本研究表明,社会两难决策中,个人的价值取向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因素。合作型被试比非合作型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也证实了假设。实验结果表明,在无反馈信息时,个人的价值取向更能对其决策行为进行解释。由此可见个人特征在决策中的重要性,这也正与适当性框架相符合。对于反馈而言,主效应并不显著,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4种不同类型的反馈其效应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同时,本研究中的四种反馈类型并不是简单的对称关系,递增的正反馈与递增的负反馈虽然是他人的整体取水量在不断减少或增加,但这里又包含了总水量变化的信息,即在递增的正反馈条件下,他人整体取水量减少,但总水量基本上增加,而在递增的负反馈条件下,则反之。大部分合作的情况下,被试是会跟随多数人采取合作行为还是为了个人利益去依从少数。而大部分竞争的情况下亦然。由此可见,这四种反馈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可独立看作一个变量,每一种反馈类型都会形成一个两难决策情景、

同时,研究结果表叫,反馈与价值取向问的关系比预期的要复杂。研究中发现,在递增的正反馈条件下,非合作型被试会增加其取水量,这表明非合作型个体在面对较有利的利益机会时,不会因他人的合作而改变。在递增的负反馈条件下,非合作型被试同样增加了其取水量,这表明非合作型个体在竞争型群体中,很可能也会采取竞争方式,而不论这种方式是否会危及集体利益。与递增的负反馈一样,大部分竞争条件下,非合作型被试采取了竞争行为。但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合作条件下,非合作型被试减少了其取水量,尽管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合作型个体,在不同的反馈条件下,其合作行为变化不大。由此可以看出,非合作型个体其两难决策行为多受自身利益支配,当然,在合作型群体中或许也会遵守群体的合作规范,但如果有利益机会,他还是很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群体利益。因此,对于非合作型的个体,最好把他安排到合作型群体中,这样可以适当约束其自私行为。所以,当一个群体吸纳新成员时,也应适当考虑其人格因素,社会价值取向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应当结合群体性质以及发展阶段吸纳适当的人员。同时,实验中不论合作还是竞争的反馈信息,其对非合作型个体的影响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现实生活中,尤其面对公共资源这一重要问题,要想约束人们的自私行为,光靠他人合作行为的感染是不够的。

总之,人们的决策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从人们的理性思考,到人们的非理性的动机、不同的人格特征,以及对他人行为的关注,这种种因素都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与反馈对动态两难决策的影响都较好地证实了适当性框架的合理性,即人们在个人特征的基础上,搜索自己的类似经历或者观察与自己类似的他人在该情景中的行为,然后定义该情景并选择要采取的规则,最终进行决策行为。同时,研究结论也为资源保护以及促进群体绩效提供了一定思路。从水资源的保护层面来看,社区可以采取一些信息公告栏的方式,将住户节约用水的相关信息,怎么节约用水,以及水资源现状,即水资源严重短缺等信息张贴上去,以促进节水行为。从群体绩效的层面来看,在多数成员是非合作型的群体中,如果吸纳新成员,可能合作型的人员比较好。而在多数成员是合作型的群体中,则可能吸纳竞争型的人员比较好,这样即可以激发群体动力,也可适当约束竞争型人员,使之不会表现的过于个人化。

猜你喜欢
反馈水资源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水资源经济学发展研究——评《水资源经济学》
长春市开展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议
多媒体时代的受众反馈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