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兼谈当代大学生的两个历史使命

2010-02-09 13:23李家祥
关键词:共同利益全人类全球化

李家祥

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
——兼谈当代大学生的两个历史使命

李家祥

(许昌学院社科部,河南许昌461000)

全球化时代,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维护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维护国家利益;然而,由于各国联系的加强和面对全球性问题,又需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相应地,当代大学生需要承担起振兴中华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两个历史使命。为此,需要反对和防止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主张“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抽象人道主义两种错误的倾向。

全球化;国家利益;爱国主义;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1 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维护和爱国主义的弘扬

全球化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和生产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性共享,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国投资经营活动,这些都超越了国家疆域的限制,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较大地冲击和挑战。有人误以为,民族国家已经过时了。其实,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客观存在,是国际关系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虽然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对有关国家的主权尤其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提出的挑战,但应看到,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当今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就将面临毁灭性的生存危机。主权是当代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基石,在谈论主权对民族国家的必要性时,最简单不过的一个事实是,在当代世界,没有主权架构的民族,是得不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及国际法的正式庇护的。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以民族国家为国际社会的互动主体。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强大、最具权威的无可替代的主体。

既然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那么,国家利益也就成了一国对外关系的最高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追求国家利益的矛盾和斗争仍然是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无论什么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利益都是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是外交政策的本质和根本目标,维护国家利益都是无可回避的正当选择。

国家利益是一切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在物质上,国家需要安全与发展;在精神上,国家需要国际社会尊重与承认[1]。国家利益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生存利益,这是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包括保卫本国国土不受外来侵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保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保证国内的和平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宁。其次是政治利益,这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维护国家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维护主权独立,防止外来干涉和控制,维护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第三是经济利益,这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包括维护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主权,维护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保障国内经济发展。第四是文化利益,主要是维护意识形态,保持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保护与安全、经济等相关的文化利益[2]。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决定国家利益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在不断变化,此时经济竞争成了国际竞争的核心,对国家利益考虑的重点开始从传统安全利益观中如何防止外敌军事入侵和世界战争的爆发,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转移到如何增强经济实力,维护经济安全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当今全球化的主导权,事实上还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当今的国际体系仍然是一个笼罩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阴影的体系,所谓的国际社会仍然是一个以西方价值观和欧美制度文明为中心的社会,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恰好与所谓的“美国世纪”同步推进并深受其影响。占世界人口多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自身的真正发展和进步,不可能完全指望、更无法依附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说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相互交织和依存日益密切和加深趋势所导致的同一性又表现为最具竞争力的某些资本主义强国的垄断性,他们把经济全球化等同于政治全球化、军事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宗教全球化等,他们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播手段等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发展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体制,以实现其“西化”世界的目的。综观当今世界,恰恰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为掩护,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入侵的同时,对其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向也横加干涉。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我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的条件下,国际反华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不仅没有停止,有时反而呈变本加厉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变得淡薄,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的警觉性降低,我国就有可能受制于他国,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更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强调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维护国家统一和确保国家安全。

马克思主义早就指出,主权国家(民族国家)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只有消灭了阶级,进入共产主义时代,国家、民族才会逐渐消亡。只要这些基本的历史条件没有发生变化,国家的主权地位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事实也正是如此,经济全球化中任何国家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追求本国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国际经济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即使是提倡一体化的欧洲,成员国各自的利益要求也决非其共同利益能够完全取代的,各国仍然强调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和各自的国家利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民族国家体系更是其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民族国家发展的政治保障,国家主权在全球化过程中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突出,国民对国家的忠诚也未因全球化而减弱;相反,其政治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国家在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作用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是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就越是要自觉突出本民族、本国的特色。上述情况告诉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情况下,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为世界和平、正义与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使中国强大起来。

当前,全球化发展趋势也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这种挑战,要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经济,才能使中华民族战胜挑战,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既是新时期的宏伟奋斗目标,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提高我国应对挑战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承受能力。经济全球化给中华民族的复兴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作为国家宝贵人才资源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应对挑战,是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的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2 全球化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维护和国际意识的培养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维护国家利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否认由于各国联系的加强和面对全球性问题,又需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商品、资本、服务、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日益扩大和深化,国家经济突破了一国的界限,进而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由此而形成了主权国家之间经济上无法割舍的联系。各国之间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再可能关起门来孤立地发展,只有适应全球化潮流,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全球化这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才能加快发展,否则就会被边缘化。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必然波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相互交织和依存日益密切和加深,这种趋势必然导致同一性的增强。这种同一性日益把世界连成一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全球“共同利益”,这就增强了人类共同发展的“全球意识”。正如一个学者所说,全球化使各国不再像从前那样分割成两个阵营或两个市场,而是把它们整合到同样的信息网络环境、同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样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同样的国际法及国际组织系统中。中国越来越脱离不开这个大环境。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已不再是旧式的“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3]。这说明,任何国家的国家利益的实现都不可能离开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同时也说明,一国在考虑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别国的利益,考虑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以避免“一损俱损”局面的出现,真正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推动国际间共同利益的发展。

另外,也应看到,随着人类社会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和科技革命不断向前发展,许多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超越了国界而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人口猛增、毒品泛滥、核武器扩散、世界范围的移民潮以及富国与穷国之间差距的拉大等等成为威胁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全球性问题,这些全球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当代人类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类自身发展所出现的危机。这些问题并不因为你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存在或不存在。各国无一例外地都面临着防止战争、寻求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合理使用资源、反对恐怖主义和毒品泛滥等问题。而且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全人类共同的当前利益,而且也决定着全人类共同的未来利益。这些问题影响的日益普遍性和整体性无不显示了全人类必须面对共同挑战,人类社会的利益和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人类共同利益作为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已摆在在我们的面前。同时,全球问题的“全球性”除了表现为它的存在方式的全球性以外,还表现为解决问题所必须的全球性行动。在全球化条件下,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缩小南北差距、保持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打击贩毒吸毒和恐怖主义等“全球问题”是各个国家没有办法通过传统的外交来加以控制的,也不是单独或少数几个国家所能全部解决的,因此,需要各国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采取全球性的集体行动,加强世界性的合作,才能有效地加以应对和解决。全球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带来本国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同时带来世界的繁荣和安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本国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正如人们形象比喻的那样,世界各国人民都是地球村的村民,都是地球这条太空航船上的乘客,人们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共同措施防止这条宇宙航船搁浅、触礁、沉没,否则,大家会一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可以说,共同的利益把整个人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们越来越不得不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利益的限制,以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和考察国际社会所存在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利益。虽然国家利益在形式上仍由国家(政府)决定,但其内涵早已不再纯粹是一个国家的决定,国家利益的定义和范围,大大超出传统的认知框架。从全球性威胁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全球性的人类共同利益看成是各国国家利益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国家利益国际化,这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国家利益将同全人类共同利益并行不悖地存在和发展,全人类共同利益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成为制约一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重要因素,同样,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外关系的理性选择和价值定位。坚持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也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这意味着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世界,也要被世界所影响。因此,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兼顾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处理好其间的关系。坚持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的统一,也是我国国家利益原则的基本内容。江泽民同志说,“中国是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世界也需要中国。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的稳定和繁荣。[4]”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坚持和发扬国家利益原则基础上,“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他说,“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5]”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人民又向全世界郑重提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这是我国国际关系价值取向的新发展。

既然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是并行不悖的,那么当代大学生在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要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自觉担当起这个更加光荣的历史使命。对此,青年一代要不断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培养国际意识,积极主动地融人到全球化进程当中,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献计出力,为推动人类的共同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3 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抽象人道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坚持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的统一,既要弘扬爱国主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这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两个神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履行历史使命,把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需要反对和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忽视或淡漠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主张“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抽象人道主义。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是对自己民族的一种盲目的肯定、有强烈排他性的情感和心理,在历史上这种民族主义曾成为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工具。新出现的被称为网络“愤青”民族主义者,就是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代表,他们利用便捷的网络工具,以“爱国”相标榜,以对西方国家对华政策不满和反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为借口,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我国内部的社会问题,他们不去寻求理性的应对之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而是以粗鄙、谩骂、鼓吹、诋毁的语言,传达其内心的不满情绪,呈现出无理性、随意性、煽动性的特点,透射出一种盲目排外、极端激进的倾向。这种狭隘民族主义已成为一个巨大而空洞的符号,徒有激情洋溢的爱国情绪,而始终缺乏稳定的、持恒的、为共同体的人们所基本认同的价值体系、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而这些迫切需要建构和认同的实质性内容,恰恰又是中国的民族主义所匮乏的[6]。如果让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把本民族神圣化,把本国利益绝对化,滋长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不良情绪,从而使中国重新陷入封闭自守、孤立无援的落后状态。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应有海纳百川的开放品格,既要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又要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反映全球化发展的趋向,从时代主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出发,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在国际事务中主持正义,坚持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为建立平等、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而努力。这是狭隘民族主义根本不可比拟的。我国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统一。我们既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道路,又坚持永远不称霸。当然,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污蔑为“狂热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前苏联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所倡导“新思维”的重要内容。戈尔巴乔夫认为,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和核威胁的条件下,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就退居次要地位。他提出把全人类的利益置于时代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即“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更确切地说,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7]。应该说,“新思维”的提出有其积极的一面,他看到了时代的变化,部分揭示了过去集团对抗的意识形态化根源,并试图通过寻找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来消除这种对抗。在变化发展的世界中,看到世界相互联系,表达了对全球共同利益的关注。从其所倡导的反对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等方面来看,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然而明确地把“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新思维”的核心,认为“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高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利益,把抽象的人道主义观点当作处理国际国内问题的准则,实质是否定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在西方猛烈的“和平演变”攻势面前具有极大的麻痹性,它使得苏联在国际上放弃了应该进行的斗争,最终导致了向西方社会的全面的无原则的认同。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增多,但是还远未形成超越一切的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国际上,“国家利益”仍然是驱动国家之间互动的最基本的要素。“新思维”中倡导的国家利益服从于全人类利益实属本末倒置,是以主观的美好愿望代替国际关系的客观现实,是严重的形而上学。这种抽象宣扬全人类利益的人道主义,不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也与当时冷战局势格格不入。在“新思维”指引下,在国际舞台上更是对西方无原则地让步,最终内政、外交矛盾总爆发,酿成了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崩瓦解。”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吸取的深刻教训。

当然,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强调把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和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决不是说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可以不考虑国家自身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相反,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前提。因为一个自身国家利益严重受损或主权受到威胁或丧失主权的国家根本谈谈不上为全人类做贡献。需要指出的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也是与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所谓“世界主义”是不同的,我们提倡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是以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和考察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共同利益。而“世界主义”则是建立在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基础上,以维护西方发达国家世界霸权为目的的,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形式。因此,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还必须警惕和反对体现西方霸权的“世界主义”。

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完全可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代大学生既要胸怀祖国,又要放眼世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勇于承担起振兴中华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两个历史使命。

[1]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0.

[2]朱以青.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利益的冲击与影响[J].理论学刊,2004,124(6):79-80.

[3]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47.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1.

[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7.

[6]许纪霖.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

[7][苏]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M].苏群,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184.

The Consistency of Supporting both National Interest and the Common Benefits of Whole Mankind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Talking about the Two History Missions of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

L IJiaxiang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461000,China)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untry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w hole benefits of a race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we need to expand the patriotism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interest.How ever,because countries have more and more contact and we have to face many global problem s,we need to support common benefits of thew holemankind.Correspondingly,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undertake two historical missions——make China powerful and strong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mankind.Thus,we need to oppose and prevent two kinds of mistaken tendencies——the narrow nationalism and the abstract humanitarianism which claims that“the benefits of the whole mankind are higher than everything”.

globalization;national interest;patriotism;common benefits of thew hole mankind

G643.1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0.02.014

1673-1646(2010)02-0063-05

2009-11-12

李家祥(1967-),男,副教授,博士,从事专业: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共同利益全人类全球化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关于献血
疯狂的重量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破坏发展环境,就是挑战东北人民共同利益
全球化陷阱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