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忠成方应用与发挥撮要

2010-02-11 04:36李求兵张铁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成方病机食管

李求兵,张铁忠,赵 东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老年科,北京 100029)

张铁忠成方应用与发挥撮要

李求兵,张铁忠,赵 东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老年科,北京 100029)

通过对成方解语丹、济川煎、止嗽散的临床应用,介绍张铁忠教授对成方应用与发挥的经验。认为“临证处方应重视成方之运用,仿其意学其法”、“方从法出,法依证立”,应用好成方的关键是辨证论治,一方面要把握好疾病的病机,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成方的方义,灵活变通,做到用古而不泥古。

成方应用;解语丹;济川煎;止嗽散

导师张铁忠教授从医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在师承导师临证过程中,每每应用并发挥成方,多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张老师强调:“临证处方应重视成方之运用,仿其意学其法。在发掘成方新用途时,要充分理解成方的方义,灵活变通,关键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准。”张老师在应用发挥成方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或辨证论治,或辨病选方,或病证结合。

1 异病同治,一方多用:解语丹应用与发挥

案1:患者陈某,男,86岁,主因“反复吞咽困难2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11月27日就诊。2年来反复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加重1个月。2周前于消化科住院诊治,住院期间行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病理示:贲门齿线下息肉,食管下段符合Barret食管。食管测压提示:上食管括约肌(UES)松弛率低于正常,食管体部未见推进性蠕动,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率正常。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Barret食管、食管运动功能障碍、食管裂孔疝。给予抑酸、促动力、黏膜保护剂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吞咽功能,但效果不显,乃自动离院求诊于中医。刻下:固体食物咀嚼后需要饮水才能咽下,无呛咳,无呕吐,时有反酸、烧心,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腻,脉弦。中医诊断为噎嗝,辨证属痰湿阻络,治以燥湿化痰行气。处方:苍术10g,厚朴 12 g,黄连 6g,制香附 6g,陈皮 9g,清半夏9g,炙甘草 9g,茯苓 12g,苏梗 12g,枳壳 9g,肉苁蓉12g。7剂,水煎服,1剂/d。复诊:自觉反酸、烧心有所改善,但吞咽困难无明显缓解,乃仿神仙解语丹治中风后遗症期言语不利、风痰上阻之意,以宣窍祛风化痰。上方加苏子12g,全栝楼15g,羌活9g,莱菔子12g,白附子 6g,10剂,水煎服,1 剂/d。3 诊:患者诉吞咽困难有所缓解,继服原方14剂。4诊:患者诉吞咽困难已明显改善,感觉喉中有少许白痰,无呛咳,且已不需要饮水帮助咽下食物。上方加杏仁9g,14剂,水煎服,1剂/d,巩固治疗。患者吞咽已正常,进食无任何不适症状。

案2:患者杜某某,女,72岁,患中风1年。后遗言语蹇涩不清,不能成句交流,舌强不转,涎唾溢盛,时有头晕,别无多症。舌淡暗,苔白腻,脉弦。证属风痰瘀血、阻滞脉络,治以祛风化痰、宣窍通络。运用神仙解语丹化裁:羌活12g,白附子6g,胆南星9g,全蝎末 3g(冲),石菖蒲 12g,远志 9g,清半夏 9g,云苓 12g,炒白术 9g,木香 3g,天麻 12g,钩藤 12g。连用4周,言语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诸症悉解。

案3:患者凤某某,男,77岁,自感舌体麻木难忍,仅伴口干,余无他症。舌淡暗,苔白微腻,脉弦。病、症虽异,其证相似,亦为风痰瘀血为患、阻滞脉络所致,仍用神仙解语丹化裁:羌活12g,白附子6g,胆南星 9g,石菖蒲 12g,远志 9g,清半夏 9g,川芎 9g,红花9g,天麻12g,钩藤12g,白芥子12g。服药21剂收功。

按:神仙解语丹首见于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治“心脾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涎唾溢盛及疗淫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清·程国彭《医学心悟·中风门》用于中风属痰迷心窍或风痰聚于脾经所致不语。方中天麻、白附子、南星息风化痰,全蝎、羌活搜风通络,石菖蒲、远志、木香行气化痰宣窍。此方妙在羌活、菖蒲,羌活能“治贼风,失音不语,身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蜗斜,遍身顽痹”;言为心声,菖蒲化痰开窍,又引药入心,直达清窍。

案1患者: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常表现为食管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烧灼痛、反酸、吞咽障碍等。若长期反复不愈,可发生食道出血或穿孔、食管狭窄、Barret食管等并发症。此患者西医诊断明确,然治疗效果不佳。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噎嗝”、“胃痞”之范畴。我们认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阻滞不畅,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患者吞咽困难,乃因风痰阻络、气机郁滞所致,故治疗以理气化痰、祛风胜湿为大法。初以燥湿化痰治疗,不效后仿治疗中风后遗症风痰阻络、言语不利之解语丹,加用具有行气祛风痰作用的中药,遣药组方看似平淡无奇,却未拘泥于治疗噎嗝的常法,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发挥应用神仙解语丹收到满意的疗效。案2患者:对于中风病的治疗,一般多认为应在急性期、恢复期进行积极治疗,一旦进入后遗症期,见效甚微,甚至无效。有是证用是药,乃遵循古法,应用神仙解语丹加减治疗,取效甚佳,真正领会了古方原意。案3患者:根据神仙解语丹具有息风化痰、行气宣窍的功效,临床运用时加以发挥治疗舌体、唇周麻木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方发挥应用的关键在风痰。风痰是痰扰肝经的病证。《医学入门》云:“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瞤动昏涩,耳廓瘙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卷跛奇证,名曰风痰。”《医宗必读》:“在肝经者名曰风痰。”3位患者病虽不同,其证相似,皆因风痰所致,故把握病机、异病同治,均获良效。

2 辨病选方,辨证加减:济川煎应用与发挥

案4:张某某,女,60岁,因“便秘 5年”来诊。症见便秘2~3d一行,便质干硬,排便不尽感,长期依赖通便药物效果不明显,怕冷,舌淡暗,苔白,脉沉少力,既往体键。治疗以济川煎加锁阳、火麻仁:肉苁蓉 18g,川牛膝 12g,当归 10g,枳实 12g,泽泻 12g,升麻 9g,焦槟榔 15g,火麻仁 12g,锁阳 12g。7剂,服药第1剂后大便1d一行,7剂后排便恢复正常。

案5:陈某某,女,75岁,因“便秘 10余年”来诊。症见便秘、3~5d一行,便质干硬,长期依赖通便药物,腹胀,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治疗以济川煎加清热、化痰、理气、导滞之品,药用:肉苁蓉 18g,川牛膝 18g,当归 10g,枳实 12g,泽泻 12g,升麻 9g,全栝楼 30g,焦槟榔 15g,枳壳12g,厚朴 12g,白术 30g,火麻仁 12g,草决明 30g。7剂,服药第3剂时大便1~2d一行,便质正常,腹胀减轻。再服7剂后排便恢复正常。

按:便秘虽有寒热虚实病机之不同,但对于老年便秘患者,张铁忠教授认为总以虚损不足为主,尤其肾虚是老年人便秘的关键病机所在。肾主五液,开窍于二阴而司二便,肾阳虚弱则下元不温,气化无力,五液失所主,摄纳失司,开合失常,故小便清长而见大便秘结。因此对老年便秘患者,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是其治疗大法。治疗时可以济川煎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济川煎出自《景岳全书》卷51:“便秘有不得不通者,凡伤寒杂证等病,但属阳明实热可攻之类,皆宜以热结治法通而去之,若察其元气已虚,既不可泻而下焦胀闭,又通不宜缓者,但用济川煎主之,则无有不达”。“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也。最妙,最妙”。方中用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是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牛膝补肾强腰,性善下行,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共为佐药。尤妙在稍加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配合诸药,以加强通便之效,为使药。本方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是便秘治疗原则“活用通法、调畅气机”的典型体现。

济川煎适用于各种证型的老年便秘,辨病选方、辨证加减。对老年便秘的治疗应慎用大黄、芒硝峻泻,以免图一时之快。济川煎药虽温和但无不效,临证时可根据兼夹病机不同酌情加减:阳虚者加锁阳,阴虚者加生熟地、玄参、麦冬,气滞、积滞者加焦槟榔、厚朴、木香、大腹皮,化热、积热者加山栀、火麻仁,痰热、湿热者加全栝楼、枳实,痰湿者加白术、茯苓,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便硬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3 把握病机,专病专访:止嗽散应用与发挥

案6:患者冯某,女64岁,因“反复咳嗽1年,此次发作1周”来诊。表现为陈发咳嗽,干咳无痰,咳无定时,咽痒口干,遇冷空气、灰尘等容易诱发或咳嗽加重,X线胸片检查多次均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为咳嗽。患者陈发咳嗽,干咳无痰,咳无定时,乃风邪袭肺,肺失宣肃所致。治疗以止嗽散加地龙为基本方加味,宣降肺气、疏风止咳。药用紫菀 12g,百部12g,白前 12g,桔梗 12g,荆芥 10g,陈皮 9g,甘草 9g,地龙 6g,前胡 12g,苏叶 6g,沙参 15g,麦冬 15g,川贝6g,知母12g,枳壳12g。服药7剂,诸症减轻。复诊原方加杏仁9g,下气止咳,再服7剂,症状消失,发作缓解。

止嗽散出自清代名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方中紫菀、百部味苦,均入肺经,温而不热,润而不燥,化痰止咳,新久咳嗽,用之皆宜;开宣肺气以桔梗,降气化痰用白前,升降相伍;荆芥疏风解表,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之效。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咳嗽病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从本病的临床表现来看,有明显的风邪致病的特点。风邪有“善行而数变”、“风盛则痒”、“风盛则挛急”的特性,因此风邪是本病证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治疗时以止嗽散加地龙宣降肺气、疏风止咳,其中荆芥配地龙,一疏外风,一息内风,切中本病风邪致病的特点,伍用地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地龙咸、寒,归肝、肺经,可清热息风、清肺定喘,能舒张气道、解痉止咳,且本病多日久不愈,久病多瘀,地龙又可搜风通络、活血行瘀,因此是治疗气道痉挛咳嗽哮喘的重要药物。

张铁忠教授认为,止嗽散随证加减,可用于各种咳嗽的治疗。或散风热,或清肺热,或重化痰,或泄郁火,或润肺养阴,不论施于何证,该方体现的宣、降、润、化之功不变,“用无不效,风寒痰热皆宜”。“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

4 结语

明·施沛著有《祖剂》,认为方剂有宗有祖,后世方剂多依照前人处方之经验衍变而成,若能在广泛阅读、精确掌握的基础上,将成方作为一个整体认真灵活地应用与发挥,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途径和新方产生的主流。徐灵胎说:“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瞻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因此,张铁忠教授要求我们在研究新的治疗方法的同时,应“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挖掘古代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成方。在应用和发挥时把握病机,精确应用,或异病同方,或同病异方,做到有时应“泥其法而不泥其方”,有时“泥其法须泥其方”。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色和精髓,辨证立法,“方从法出,法依证立”,应用好成方的关键是辨证论治,一方面要把握好疾病的病机,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成方的方义,灵活变通,做到用古而不泥古,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成方的作用,拓宽成方的应用范围。

R289.5

文章编号:1006-3250(2010)09-0837-02

2010-02-09

李求兵(1967-),男,江苏高淳人,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E-mail:liqiubingxn@126.com。

猜你喜欢
成方病机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正确的选择
《中国药典》收载民族药成方制剂的统计与分析
胃食管反流中的胃蛋白酶对食管外鳞状上皮细胞的影响
蒙药产业成方制剂现状分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