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归经学说的应用规律*

2010-02-11 11:46徐树楠李渡华王洪博郭新宇王文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病证三焦脏腑

徐树楠,李渡华,王洪博,于 丽,郭新宇,贾 蕊,张 弘,王文智

(河北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药归经学说的应用规律*

徐树楠,李渡华,王洪博,于 丽,郭新宇,贾 蕊,张 弘,王文智△

(河北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药归经;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方法;应用规律

归经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病变部位的选择性作用。药物作用的定位起源于疾病的定位,而病位的辨别主要依靠辨证方法,判定出病变部位所在的脏腑经络。因此,按照疾病所属脏腑、经络等选择适当归其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则有助于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增强其针对性。

1 按疾病所属的经络应用归经(引经)药

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联系,所以经络可反映疾病受病的部位。由于发病所在经络循行部位和隶属脏腑不同,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其应用药物作用归宿亦殊。临床根据症状和体征来辨别疾病在哪一经,从而有的放矢地选择归某经的药施治。《伤寒论》六经分证法则也是在经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如太阳病的头痛项强,少阳病的胁痛、耳聋等,就是根据经脉的循行部位确定的。

十二经脉病证的具体应用归经(引经)药[1]:手太阴肺经的病证表现为咳嗽、气喘、喉痛、伤风、胸部胀满、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和肩背痛等,则应用桔梗、升麻、葱白、白芷;足阳明胃经的病证出现高热汗出、鼻衄、唇疹、口、头痛、咽喉肿痛、发狂、脘腹胀满、肠鸣、腹股沟、足背及第3足趾疼痛或运动障碍等,则应用白芷、升麻、石膏、葛根;足太阴脾经的病证表现是舌本强、食则呕、善噫、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则应用升麻、苍术、葛根、白芍;手少阴心经的病证表现心痛、咽干、口渴、胸胁痛、上肢屈侧后缘疼痛、厥冷、手心热等,则应用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的病证表现耳聋、目黄、咽痛、下颌及颈肿痛以致头不能转动和肩、臂及上肢伸侧后缘疼痛等,则应用藁本、黄柏;足太阳膀胱经的病证表现头顶强痛、眼球胀痛、鼻衄、半身不遂、腰脊痛及运动障碍、腓肠肌、足小趾等处疼痛和运动障碍等,则用羌活;足少阴肾经的病证表现为气短喘促、咳嗽、头昏目眩、惊恐、口舌干燥、咽干及肿痛、腹泻、腰脊疼痛、下肢无力、厥冷、足心发热等,则用独活、桂枝、知母、细辛;手厥阴心包经的病证表现为心悸、心烦、胸胁支满、心痛、精神失常、上肢痉挛、手心热、腋肿、面赤等,则用柴胡、牡丹皮;手少阳三焦经的病证表现为耳聋、咽喉肿痛、颊部与耳后疼痛、肩部与前臂痛,或小指次指运动障碍等,则用连翘、柴胡、地骨皮、青皮、附子;足少阳胆经的病证表现为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偏头痛、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及第4足趾等处疼痛或运动障碍等,则用柴胡、青皮;足厥阴肝经的病证表现为两胁胀痛、胸满、呕吐、疝气、尿闭、妇女少腹痛等,则用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

2 根据疾病所属的脏腑应用归经药

脏腑不但是认识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同时也是辨别疾病的重要依据,所以脏腑可反映疾病受病的部位。由于发病所在的脏腑不同,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其应用药物作用归宿有异。临床根据证候来辨别病在哪一脏腑,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归某脏腑的药进行治疗。明清以来,脏腑辨证尤为常用,所以药物的归经也就直接在脏腑名称后加上“经”字,称为归心经、肾经、胃经、膀胱经等。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患者出现昏迷、失眠、健忘及癫狂等精神、意识、思维异常的证候,按照脏腑辨证均为心的病变。

脏腑病证的具体应用归经药:肺病出现咳嗽、气喘、吐痰、咯血、胸痛、鼻衄、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治疗时应根据病证性质应用不同作用的止咳、平喘、化痰、止血、止痛、通鼻窍等归肺经药施治;脾病主要表现出腹胀腹痛,不欲食而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慢性出血等,则用具有行气、消食、健脾、止血等作用的归脾经药治疗;肝的病变表现为精神抑郁、烦躁、胸胁、少腹胀痛、头晕目眩、巅顶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疼痛等,则选具有疏肝、止痛、凉肝息风、明目等作用的归肝经药物进行治疗;肾病多表现腰膝酸软或疼痛、耳鸣耳聋、齿摇发脱、阳痿遗精、精少不育、经闭不孕、水肿、呼吸气短而喘、二便异常等,则用补肾、利水、平喘、止泻等作用的归肾经药治疗;心病主要表现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识错乱、脉结代或舌痛、舌疮等,则用具有安神、开窍、通阳、清心等作用的归心经药治疗;胃的病变常见食纳异常、胃部痞胀、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则选用具有健胃、消食、行气、止痛、止呕等作用的归胃经药治疗;小肠的病变表现为腹胀、肠鸣、腹痛、腹泻等症,可用行气、止痛、止泻等作用的归小肠经药治疗;大肠病变可见便秘,腹泻,便下脓血以及腹痛,腹胀等症,则用具有泻下、止泻、止痢、止痛、行气等作用的归大肠经药治疗;胆的病变表现口苦、黄疸、胆怯、易惊等症,则用具有清胆、退黄、安神等作用的归胆经药治疗;膀胱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少、尿闭等症,可选利水通淋等作用的归膀胱经药物进行治疗。

3 按温病所在的卫气营血应用归经药

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和证候的分类方法,代表病邪侵犯人体后出现的表里深浅不同病理阶段。具体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4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规律。临床根据证候来辨别病在哪一部位,然后有目的地选择归某部位的药进行治疗。叶天士应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4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病传变划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作为临床上辨证施治的纲领,从而开创了药物入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归经的新概念。

卫气营血证的具体应用归经药:温病初起,热在卫分证,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口微渴、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当选用主归肺卫的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辛凉透表药;热在气分而引起的发热不恶寒、口渴、汗出、舌红苔黄、脉洪大者,当选用主归肺胃气分的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黄芩、黄连等清热泻火药;热在营血而病的高热、神昏谵语、斑疹或出血、舌质红绛者,当选用归心肝营血分的生地、玄参、水牛角、羚羊角、赤芍、牡丹皮、紫草、丹参等清热凉血药。

4 按温病所在的三焦应用归经药

三焦辨证是温热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结合温热病的传变情况,将外感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临床根据症候来辨别病在哪一焦,随之有目的的选择归某一焦的药物施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就是依据三焦所属的脏腑总结出来的,心肺病变属上焦,脾胃病变属中焦,肝肾病变属下焦。

上中下三焦证的具体应用归经药:上焦证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甚则高热,神昏谵语或舌謇,肢厥,舌红绛。若邪热在肺者可选用归上焦肺经的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竹叶、芦根等药;若邪陷心包者可选用归上焦心经的水牛角、玄参、莲子心、郁金、麝香、冰片、朱砂等药。中焦证表现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脉洪大;或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舌苔黄腻,脉濡数。若邪入阳明从燥而化者可选用归中焦胃经的石膏、知母、竹叶、芦根、栀子等药;邪入太阴从湿而化者可选用归中焦脾经的黄连、厚朴、石菖蒲、砂仁、白豆蔻等药。下焦证表现身热而赤,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心烦不寐,唇裂舌燥;或手足蠕动,瘛瘲,心中憺憺大动,舌绛苔少,脉细数。若热邪久留,肾阴耗损者可选用归下焦肾经的生地、阿胶、天冬、白芍、玄参、知母等施治;若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者可选用归下焦肝经的龟板、鳖甲、生地、鸡子黄、天麻、麦冬、白芍、全蝎、僵蚕等药治疗。

5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应用归经药

运用归经理论还要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由于人体内脏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常出现一脏有病可以涉及相关之脏。因此,在临床用药时不专选一经一脏的药物,而同时细心观察脏腑经络病变相互影响所致的其他表现,予以兼顾,不要只用归某经的药物治疗。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典范。

中医的治法是灵活多样的,如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相生相克规律来确定治疗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则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等治法。故治疗肝阳上亢且肾阴不足者,在使用平肝潜阳药物的同时,每加用归肾经的滋补肾阴药,使肾阴充足虚阳自潜,这在治法上称为“滋水涵木”。喘咳原属肺系病证,但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终致肺脾同病,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可选用归脾经的益气健脾药,使脾气旺盛,运化正常,肺得所养,这在治法上称为“培土生金”。肝旺脾虚,症见两胁胀痛,不欲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可选疏肝药的同时又用归脾经的益气健脾药,这在治法上称为“抑木扶土”。脾肾阳虚,五更泄泻,黎明前腹泻,腹部怕冷,四肢发凉者,可选用归肾经的温补肾阳药,以加强脾的运化,这在治法上称为“补火生土”。肝气上冲于肺,肺气不降,出现两胁窜痛、气喘不平、脉弦等症,可选用归肺经的降气平喘药,使肺气下降则肝气得舒,这在治法上称为“佐金平木”。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在应用归肾经的温补肾阳药外,同时用归脾经的健脾利水药,使脾健水消,这在治法上称为“培土制水”等等。若临床不兼顾他脏单独拘泥于见肝治肝、见肺治肺,则疗效不佳。故徐灵胎又指出:“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2]”徐氏这种既分经络又不执经络而用药的独特见解,是非常符合临床实际的。

总而言之,应用归经学说既要根据病变部位隶属的经络、脏腑等所表现的证候选择归经药,又要熟悉脏腑经络间的相互关系,灵活掌握,方能运用自如,收到良好的效果。

[1]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91-92.

[2]徐灵胎.医学源流论[M].北京:中国书店,1987:卷上2-3.

R285.1

A

1006-3250(2010)07-0547-02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09276102D-38)

2009-12-27

徐树楠(1952-),男,河北大城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学士,从事中药基础理论及其对心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通讯作者:王文智(1961-),男,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学与中医编辑研究。E-mail:zyxb407@126.com。

猜你喜欢
病证三焦脏腑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