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治疗流泪症临床探讨

2010-04-03 13:50杨琰
当代医学 2010年16期
关键词:泪道流泪泪液

杨琰

流泪症是以泪液经常溢出睑弦而外流为临床特征的眼病之总称。主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冷泪,无时不泪下,泪水清稀,迎风更甚,泪无热感,不痛不痒,久则目昏。二是热泪,两眼不红不肿,流泪粘浊,频频不止,泪有热感,视物模糊,遇风更甚。中医学的流泪症类似于西医学的泪溢症,多见于老年人。中医眼科认为本病系肝肾不足、命门火衰、泪泉不固所致,或肝胆火炽、迫液上沸,或兼风邪侵袭泪窍,窍道不通而成。本文对中医眼科治疗流泪症进行一些临床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中药治疗资料 2009年1月~6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116例,男29例,女87例;年龄在25~76岁,平均年龄59.7岁,45岁以下13例,45~65岁79例,65岁以上24例;病程在1周~20年不等,其中半年以内96例,半年以上20例;双眼86例,左眼12例,右眼18例。以上病例眼部均无明显异常。

治疗方法:采用方药、中成药和针灸相结合的方法。

疗效标准:①痊愈:泪液外流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②好转:泪液外流症状减轻或随访1年复发。③无效:泪液外流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结果:本组116例202只眼,疗效最短5天,最长28天,平均12天。结果:痊愈183只眼,好转19只眼,治愈率90.6%,有效率100%。

1.2 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的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于2009年2月29日就诊。患者自2年前始流泪至今,迎风流泪,视物模糊不清,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视力左0.6、右0.8,双眼整体视力0.8;由于流泪不止,频频揉擦,致使眼睛浮肿。曾在当地医院眼科(西医眼科)诊治,使用抗生素眼药,但疗效欠佳。后转我院中医眼科确诊为流泪症(冷泪)。

我科采用祖国传统医学,平衡针灸法“手背针灸”法在患者手背骨与骨、筋与筋之间0.2寸处,选用0.45mm×1.2mm寸不锈钢银针,35°斜刺进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留针时间15~30min,5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束。太阳穴进针0.2寸,留针30min并配合中药内服。中药用处方:菊花10g、枸杞8g、山萸肉10g、白芍10g、五味子10g、黄柏10g、黄连5g、青皮15g、丹参10g、川芎10g、黄芩10g、苍术10g、决明子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服30剂。服药期间患者勿食甜食,勿看电视、勿食刺激性食物。

患者在我院中医眼科治疗3个疗程后,左眼流泪终止,右眼流泪缓解,视力由过去左0.6,右0.8,现达到正常视力1.0,整体视力为1.2。3个月后复诊,临床为痊愈,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2 流泪症的症状分析

流泪的起因,无非是泪水分泌过多或是泪道排流不畅两个方面。

人在悲痛的时候,眼睛会流泪。这种流泪叫做哭泣。它的起因是:悲伤的情绪能刺激泪腺大量分泌泪水,而致泪道排流不及,便从面颊上流了下来。哭得伤心的时候,连鼻涕也会流出,这是由于经泪道排入鼻腔的泪水也大量增多的结果。有时人在极度欢乐时,也会笑出泪来。深度呵欠时,也会挤出几滴泪水。以上情况所致的流泪,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属于病理性的流泪,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症状和起因。

(1)流热泪[1]:当眼睑或眼球前部有急性炎症或损伤,红肿和疼痛比较剧烈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刺激泪腺大量分泌泪水,出现流泪症状。这种流泪,流出的是热泪。常见于电光性眼炎、角膜异物嵌留、角膜损伤、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急性泪腺炎等。

(2)流冷泪:多发生在秋冬季节,—遇冷风吹就会流泪,病情严重时,不吹冷风也会不断流泪,这种流泪,流出的是冷泪。主要是因泪道排出不畅,常见于下泪点外翻,不能紧贴眼球表面吸取泪水,泪点、泪小管狭窄或闭塞,或因鼻泪管阻塞引起的慢性泪囊炎等。

(3)鳄鱼泪:生过面神经瘫痪的人,每当吃东西时,眼睛就会不断流泪,好像鳄鱼吃东西时要流泪—样,所以叫做鳄鱼泪。这是由于瘫痪的面神经开始修复的时候,本来是应当接到唾液腺上的神经纤维,却错接到泪腺上去了,结果造成功能紊乱。人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本来应当刺激唾液分泌,帮助消化,由于神经信号错传到泪腺上去,结果流起眼泪来。

3 流泪症的中医病理分析和治疗对策

病理分析[2]: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肝主筋,开窍于目。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气充足则一身之气强盛,若脾气虚则后天不能温煦先天,先天之气得不到后天之气的滋养,则先天肾气不足。肾气不足则不能激发脾阳,发挥其主肌肉和运化作用。就流泪症而言,脾气虚则致眼轮匝肌收缩无力,这时就会使肝气乘之,脾气更虚,加之肾之阳气虚弱,则不能温煦脾阳,必致眼中泪道收缩无力,同时影响脾主运化的功能,致“泪液泵”功能失调,这时就出现流泪症。

治疗对策:根据病因辨证论治疗,治法有攻有补,攻法以祛风散寒、清热、活血祛瘀为主,若泪道阻塞则考虑手术。补法则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固表为主。

4 流泪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分析

中医眼科治疗流泪症的方法可分为方药、中成药等,达到养肝益肾、益气养血、固摄止泪、驱风逐邪止泪等目的。也可采用外用药、针灸、饮食疗法等[3]。

4.1 为达到养肝益肾,固摄止泪的目的,可用以下用药方法

(1)处方:枸杞子12克、菊花9克、熟地黄30克、茯苓12克、山茱萸9克、山药12克、蕤仁肉9克、五味子6克、白芍12克、白芷9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明目地黄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3次。

4.2 为达到益气养血,固摄止泪目的,可用以下用药方法

(1)处方:熟地黄3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12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白芷9克、细辛6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归脾丸,口服。服法同上。

4.3 驱风逐邪止泪目的,可用以下用药方法

(1)处方:羌活9克、防风9克、白芷12克、川芎6克、荆芥9克、白术9克、桔梗9克、黄芩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若气虚者,加党参15克。血虚者,加当归9克、白芍12克。畏寒肌冷者,加细辛6克、桂枝9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体弱便溏者慎用;四感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4.4 流泪症的外治法

(1)局部点八宝眼药,或点外障眼药水、千里光眼药水。

(2)泪道通而不畅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行泪道探通术。若完全不通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如采用泪点扩张术、泪小管吻合术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等。

流泪症的其他疗法

4.5 流泪症的针灸治疗

(1)针刺:取睛明、攒竹、承泣、风池、肝俞、肾俞等穴。虚证用补法,并酌情加灸。风邪外束型用平补平泻法,但眼周穴不宜过多提插。

(2)耳针:取眼、肝、目l、目2,强刺激,留针30分钟。

(3)若泪道未完全阻塞者,配合针刺睛明穴,效果甚佳。方法:取同侧睛明穴,进针6.8分深,轻度捻转,以出现酸麻胀为度,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如泪液较多,可将针用火烧热,待温后再针。

4.6 流泪症的饮食疗法

(1)四物炖鸡汤:乌骨鸡1只,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将鸡洗净去内脏,以上药物洗净用双层纱布包好,再加入清水和适量姜、葱、酒、盐,隔水炖至鸡肉及骨架软,去药包,食肉饮汤。

(2)枣杞鸡汤:红枣10枚、枸杞子30克、子鸡1只约500克。将鸡洗净去内脏,与枣、杞同炖至鸡烂熟,加入少许精盐调味,吃鸡和汤。

总之,流泪症多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耗,肝不能约束其液,而致冷泪长流;或因气血不足,风邪外袭;也有因椒疮,黑睛眼疾,而致泪窍狭窄或闭塞。泪为肝液,肾主五液。若泪失约束自然流出,伴头晕、腰酸、耳鸣者,证属肝肾不足。若泪窍虚损,冷泪长流或迎风尤甚,伴头晕,神疲,面色不华者,证属气血不足,引招风邪。治疗总的原则是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止泪。若泪窍已经阻塞,宜行手术治疗。

参考资料

[1]陶海.眼泪汪汪疾患多[J].家庭医学(新健康),2008,08:15.

[2]张明德,皮业军.五苓散新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06):85.

[3]唐鸥.中药为主治疗流泪症[J].四川中医,2006,24(02):65.

猜你喜欢
泪道流泪泪液
流泪
感动得流泪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切洋葱时嚼口香糖就不会流眼泪吗
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流泪的红舞鞋
中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天冷泪道病高发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