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修复124例临床体会

2010-04-03 23:03王立坤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6期
关键词:垂直距离基托全口义齿

柯 伟,王立坤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湖北 荆州 434020)

全口义齿修复124例临床体会

柯 伟,王立坤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总结全口牙齿缺失后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124例。修复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经过取印模、颌位记录、排牙、试戴、调整、烫蜡、装盒、装胶、热处理、打磨等工序完成全口义齿的修复。结果:本组124例患者均感觉全口义齿咬合关系好,患者的咀嚼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118例表现为满意,6例表现为基本满意。除3例患者对面部外形恢复要求低外,111例患者面部外形均得到较好恢复;除3例在1周后发音正常外,其余均在佩戴2d后发音正常;119例患者佩戴后虽有疼痛,但经过1次复诊调改后正常使用,5例患者经过3次左右复诊调改后正常使用。结论:对于全口义齿修复来说,在修复过程中要做到严格、细致、准确,要注意患者的复诊原因,降低患者的复诊率。

全牙缺失;全口义齿;修复

当患者全口牙齿缺失时,患者的唇颊失去了牙齿的支撑作用而导致内陷,患者表现出口周的皱纹增多,面相苍老,且发音不清而影响交流,再者牙齿缺失后咀嚼功能丧失,影响对食物的切割研磨,影响对食物的消化。所以,在全口牙齿缺失后,及时恢复患者的面容和咀嚼功能尤为重要。我们选择在我科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124例,对全口义齿的修复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其特点。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124例,其中男63例,女61例,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67.4±17.8)岁,其中原来佩戴过局部义齿的患者24例;33例患者行2次修复,牙槽骨吸收严重,特别是下颌牙槽嵴低平。

1.2方法

1.2.1修复方法 根据患者多为老年人的特点,此类患者牙槽嵴表现为低和窄,下颌尤为突出。由于牙槽嵴的吸收,上牙槽弓表现为逐渐缩小,下牙槽弓表现为逐渐扩大。对于行第2次修复的患者,牙槽嵴条件较差,往往效果不满意,患者思想上有压力,医生接诊时要向患者解释造成修复不满意的原因,同时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条件,说明修复后能够达到的效果,让患者对再次修复有一定的认识,树立患者的自信心。①取印模:获取功能状态下牙槽峪及周围软组织的形态。选用合适的托盘,取得较完整的初印模,制作初印模,用自凝塑料制做个别托盘,对于个别托盘唇侧和舌侧允许离开黏膜1~2mm,避免对该部组织有任何压迫,然后在已经完成的上下颌个别托盘上加少许印模材料,对肌功能进行修整后取终印模,检查印模边缘的伸展和封闭情况。②颌位记录:确定颌平面时要求前牙区的颌平面在上唇静止位置下缘下2mm,后牙区的颌平面的前后方向与鼻翼到耳屏中点的连线平行。确定垂直距离:使用垂直距离测量尺反复多次测量出息止颌位时鼻底到颏底的距离,这个距离再减去止颌间隙2mm即为要达到的垂直距离,在测量的时候患者头部垂直地面,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不要紧张,面部表情要自然,双眼平视前方,患者的下颌要自然放松,测量尺与鼻底和颏底皮肤接触的压紧程度都要一样。确定正中关系位:将做好的上下颌托戴入患者的口内,用卷舌法联合吞咽法协助患者下颌回到正中关系位,而后作正中咬合,当到达预测的垂直距离的高度时即停止,这时正中关系位及垂直距离被确定下来。确定正中关系位时医师要想患者解释此过程,充分取得患者的配合,想办法让患者情绪放松,避免紧张,让患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引导患者的下颌自然回到正中关系位。③排牙:选择人造牙时要考虑患者的面部特点、患者的身高、职业等,要美观且功能好。患者的牙槽嵴吸收低平的,可选用非解剖牙。人工排牙时要符合排牙原则。前牙要注意美观,排成浅覆合和浅覆盖,后牙要恢复咀嚼功能。④让患者患者试戴人造牙排,检查全口义齿的固位,咬合高低,基托边缘伸展等。试戴完成后,根据患者的体会给以调整、烫蜡、装盒、装胶、热处理、打磨等工序完成全口义齿的修复。

1.2.2满意度评价标准 ①满意:义齿固位好、咀嚼效率高、患者满意;②基本满意:义齿固位良好、咀嚼功能尚好、患者基本满意,再次修复患者的修复疗效较初次修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③差:义齿固位差、无法行使咀嚼功能,患者不满意。

2 结 果

本组124例患者均感觉全口义齿咬合关系好,异物感觉程度小,患者的咀嚼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118例表现为满意,6例表现为基本满意。其中3例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自身口腔条件较差,面部外形恢复较差外,其余121例患者面部外形均得到较好恢复,并对面部外形的恢复满意;本组病例中,除3例在1周后发音正常外,其余均在佩戴2d后发音正常;119例患者佩戴后有轻度疼痛但疼痛部位少,经过1次复诊调改后,均正常使用,5例患者经过3次左右复诊调改后正常使用。

3 讨 论

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多为老年人,这类患者由于年龄的原因,多出现骨质疏松,牙槽骨吸收而导致牙槽骨变窄或者低平,再者由于牙列缺失进一步引起大面积的牙槽骨吸收,导致颌骨出现萎缩变形,从而影响了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1]。所以,在全口义齿修复时,要注意此临床特点,要根据患者具体口腔情况进行全口义齿修复。

对于全口义齿修复来说,取印模的准确性将影响到义齿边缘的厚度以及伸展度的准确性。应用双重印模法,在做肌功能调整时,让印模边缘厚度和唇颊间在静息状态下的宽度一致。同时,在制作义齿基托的时候,让义齿基托的边缘的厚度同患者口腔内粘膜的间隙要完全相同,从而使基托边缘能够占满上述间隙,同时也增加了义齿和口腔黏膜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义齿的吸附能力及增加了边缘的封闭性[2]。

在修复过程中,正确确定垂直距离和颌平面也非常重要。要根据老年人的面部肌肉、牙槽嵴、皮肤以及感觉等方面的特点对垂直距离和颌平面进行确定。选择人造牙时,要注意人造牙的色泽要和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肤色等特点搭配,争取做到以假乱真的状态,提高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美学效果[3]。排好牙后戴入患者口腔内,要检查中线和切缘的美观效果,要及时矫正咬合关系。

对于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佩戴后,常会出现组织压痛、义齿固位不良、患者发音障碍等情况,在加上患者心理因素,使患者的复诊次数增加。对于全口义齿初次佩戴复诊的常见原因是组织压痛以及固位不良。而导致组织疼痛的原因主要是骨尖、突出、上颌隆突、上颌结节的颊侧部位、下颌的舌隆突部位等处与义齿之间的缓冲不够,基托的边缘由于伸展过长或者过于锐利,咬合不平衡也可导致组织疼痛。对于常见的固位不良,通常是基托过长或者过短、咬合不平,基托的外形欠佳也会引起固位不良。所以在排牙时要严格操作,要注意牙排列的位置,减少咬合不平衡的发生。

患者全口义齿佩戴后,常有发音不清楚等表现,可能与基托前部的腭面太光滑或者太厚有一定关系[4],但是通过复诊调改,患者很快会适应和克服。

对于初次佩戴全口义齿的患者来说,特别是下颌义齿易出现松动脱位,患者的进食及说话暂时出现障碍,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口水多的现象,有些患者对此不理解,常常要求医生对义齿重做或者多次无必要检查。故在临床上,在初次接诊此类患者时,要对此类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5],要向患者讲明义齿和真牙的区别,佩戴义齿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要针对患者口腔条件耐心解释,从而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和使用能力。

在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要做到严格、细致、准确,要注意患者复诊的原因,降低复诊率,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的不理解心理。

[1]张玉森.老年牙槽崎低平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J].中国校医,2007,21(5):583-585.

[2]崔彩荣,索玉龙,包雪梅.对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35(5):455-457.

[3]孙惠强,杨玉山,梁星.全口义齿修复个性美的探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4):229-231.

[4]吕金.全口总义齿修复的临床体会[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2,11(3):155-156.

[5]方芳,缪菊娣,倪锦囡.全口义齿初戴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59-661.

[编辑] 一 凡

R82.12

A

1673-1409(2010)02-R037-03

10.3969/j.issn.1673-1409(R).2010.02.017

2010-02-22

柯伟(1977-),湖北荆州人,主治医师,硕士,从事口腔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垂直距离基托全口义齿
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新进展学术论坛暨老年微创种植国家级学习班通知
头影测量评估福建地区中青年咬合垂直距离的探索性研究
不同金属材料义齿基托对口腔感染的影响
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新进展学术论坛暨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通知
义齿稳固剂改善全口义齿咀嚼效能的临床研究
不同咬合垂直距离与咀嚼肌肌电、咬合力关系的研究
应用发音法确定无牙颌垂直距离的临床研究
预成金属加强网在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清洁方法对义齿基托树脂性能影响的比较
可摘全口义齿固位不良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