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研究——以西北高校为例

2010-04-04 04:34古小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督导专业能力

古小波

(延安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1988年在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算起,截至目前,已有200余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办学层次的教育结构。20多年的实践证明,高校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仅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1]。国外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都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学时才能毕业,一般来说本科生要有800学时的实践时间[2]。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加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的相对落后,一方面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我国发达地区社会工作教育相比,西北高校社会工作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理论教育方面,更为明显地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本文通过分析西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对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进行创新性研究。

一、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师实践能力偏低

教师实践能力是专业实践教育的前提与基础,而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决定着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我国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较为缺乏,西北地区高校更是如此,绝大多数教师实践能力严重缺乏。这些教师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或是自学成才,尽管对社会工作专业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受到学科背景的限制和系统性专业知识缺乏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本身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在短期内难以充分内化,使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二是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缺乏社工实践经验,必然使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实务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使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3]。至于如何运用,如何透过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发展本土知识则相对忽略[4]。加之由于西北地区高校经费的限制,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的机会相对较少,更加拉大了社会工作教师实践能力与东部和沿海地区高校教师间的差距。

(二)课程设置实践性较差

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化、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的根本依据。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应该是价值、知识、技术三结合的知识体系[5]。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凸显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社会工作实务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市场为原则,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建立“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6]。西北地区高校由于教师实践能力偏低,教学经费缺乏等原因在课程设置上往往理论性课程偏多,而实践、实训课程较少。即使开设了一些方法类的课程,也大都以理论教学的方式完成,比如课堂上的模拟,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手段[7]。实践课程较少直接造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专业技能掌握偏少。此外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应开课程却没有开设,或者开设却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例如SPSS、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课程由于机房和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缺乏,学生很难完整掌握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

(三)实验室、见习实习基地缺乏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离开了实践性,社会工作就无法成就其“助人”服务本质[8]。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课程必须依靠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应用操作和练习才能增进学生对工作方法的理解。但目前西北高校大多没有设立社会工作实验室,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存在较大缺陷。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见习是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工作价值和工作伦理至关重要。西北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加之政府和社会缺少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和认同,社会工作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也相应较为迟缓。一方面,目前见习实习的基地主要集中在政府、民政、社区、工青妇等部门,学生在实习见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管理活动,而很少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帮助有限。另一方面,本应成为社会工作专业见习实习重要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部门却由于发展较为缓慢,无法提供较多的实习见习岗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得和锻炼。

(四)实践教育形式单一和实践督导缺失

西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内容大多以课程见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为主,实践教育形式主要为集体和固定形式,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示收效甚微,课程见习由于时间较短而仅停留在表面,毕业实习由于社会工作机构的缺乏而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增进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与督导相关,高素质的督导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社工专业教师中受过社会工作督导训练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加之内地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与制度,能够胜任专业督导工作的导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影响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9]。

二、创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育的措施

(一)多种途径学习,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

较强的教师实践能力是保障社会工作实践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针对西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实践能力较低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首先,将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工作理论结合起来,做到在实践基础之上总结专业理论,在专业理论指导之下践行专业实践。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每年保证实践受训时间在12天以上,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到社区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工作40小时以上,并将这点列入了教师的工作考核范围[10]。其次,西北高校应加强和香港、东部沿海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达地区的高校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增加。再次,西北高校还应重视社会工作专业的特殊性,注重在科研等项目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提倡教师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社会工作教育研究、社会工作实践能力研究等,从多个方面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二)加大实践性课程设置,凸显社会发展需要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符合社会工作的学科内在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人才为最终目标。课程的设置应注意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兼顾理论传受[11]。课程定位应为在价值理论指导下的实训课程,课程的框架结构为:与专业理念、专业精神相结合的实训课程;反映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的实训课程;反映职业能力的实训课程;反映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训课程。西北地区高校应按照以上原则注重开设培训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实务和实践特点。例如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课时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加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和建议,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在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应突出论文的社会工作特色,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应鼓励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实践等环节完成论文设计。应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增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兴的课程和实践性的课程,满足社会需求,扩大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面。

(三)加强实验室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实践能力锻炼平台

社会工作实验室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重要的教学条件之一,社会工作实验室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之外不断的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分享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要[12]。因此,西北高校一定要积极争取建设实验室的项目和资金,加强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社会工作专业的见习实习有助于学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价值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情境中,即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学生的工作行为中去,并能转化为实际的行为[13]。西北地区高校应高度重视见习实习基地建设对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宽见习实习基地,与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福利机构等部门加强交流合作,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为学生提供锻炼实务能力的平台。在实习见习过程中,应注意将机构需求、案主需求、学生需求进行合理整合[14];加强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机构督导和学校指导教师对见习实习过程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采取多元化实践教育形式,发挥实践督导作用

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应根据专业教育具体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开展,比如在课程见习环节,可以采取集体参观和个体长期实习的形式增强实践能力;在课堂实践环节,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集体观摩等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分散与集中结合起来,实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通过个案访谈、成立小组、社区实践与开展活动等多种形式整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要制定严格完整的督导制度,发挥督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尤其在专业实习环节中的重要作用。督导教师应协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践目标和任务,协调机构和学生之间的良性关系,帮助学生在实践期间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准确定位社会工作督导的教育者、协调者、支持者、同行者、评估者的角色[15]。建立学校督导和机构督导良性互动机制,发挥二者各自优势共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1]陈谨祥,郭荣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社会工作,2004,(10).

[2]张剑.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05,(2).

[3]乔世东.浅析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面对的问题和挑战[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张洪英.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社会工作关系的透视[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5]陈微.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不足与定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4).

[6]陈雷.困境与出路: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科技信息,2008,(36).

[7]安民兵.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J].社会工作,2007,(12).

[8]夏学銮.社会工作的三维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2000,(1).

[9]刘斌志,沈黎.社会工作督导反思:学习成为有效的社会工作督导老师[J].社会工作,2006,(9).

[10]史铁尔.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探索 [J].社会工作,2007,(4).

[11]李林凤.回顾与展望:关于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

[12]马亚静.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社会工作,2007,(1).

[13]肖桂云.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增刊).

[14]肖萍.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的本土性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6,(3).

[15]黄耀明.浅析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的角色定位与技巧[J].社会工作,2006,(9).

猜你喜欢
督导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