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产品消费需求研究

2010-04-04 04:34代东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供给农民产品

代东航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 成县 742500)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自己的私人产品而言的,指由政府或政府的代理组织、农村合作组织所提供的,农民在农村范围内共同享用、消费、或为“三农”服务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特点,包括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农业科技教育、农村医疗设施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各类产品或服务。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社会福利等方方面面。根据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需求不同。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水平相加,公共产品的总需求则是个人需求的垂直相加。[1]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是指农村社区居民在一定时期,有能力并愿意支付或通过其他途径支付的公共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及结构的总称。

一、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现状

(一)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叠加性

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可能会产生重叠,称之为“重叠需求”。其基本含义是:虽然每个人的需求偏好不同,但在公共产品的消费理念上,一般都存在着某些共识。即需求主体对农村公共产品明显的偏好选择。在关系农民生产的公共产品中,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农产品销路等成为农民的优先选择,并表现出较高的选择集中度;在关系农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中,教育、医疗常常表现出某些一致性和趋同性。人们的消费理念存在着趋同性,这也正是所谓的“消费群体”产生的原因;又由于每一个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是基本相同的,这样就形成了需求“重叠”。[2]

(二)需求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并存

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差异性表现在农民和地区,即需求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的地域差异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需求主体自身经营结构及形式、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公共产品的需求结构和强度不同。同时对不同的公共产品需求倾向也不一样。另一方面是需求的地域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因为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而且存在着条件收敛的特征。公共产品的提供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是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的,也有“俱乐部收敛”和条件收敛的特征。如东部农村地区较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达,因此地区之间财政的支出水平与结构差异甚大,地方间的财政支出的差距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造成了各地公共服务程度悬殊,人们所享有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差别。如发达的农村地区已经享受着相对较高水准的公共产品,而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却不能享受关系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因此这种个体之间与区域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消费需求。所以在公共产品供给时,应遵循统一供给与因地制宜的原则。

(三)需求的动态性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农民观念的转变,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动态特征。一是需求量的增加:李燕凌等利用对数模型,得出收人对交通运输及通信、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保健三项公共产品的农民消费的收人弹性系数远大于1,反映出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现实。当然也有乡村组织作为经济人,他们通过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大化来实现公共产品供给预算的最大化,从而导致供求的“错位增长”。农民对公共品消费的弹性远高于对基本生活消费的弹性。农民会更多地自发改变消费结构,从收入中支付大量本不应属于农民支付的费用购买公共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需求层次大幅度提高。[3]二是需求结构的优化。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农民的经营结构与生活观念发生变化,由此引致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有学者研究京郊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得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所降低,有关社会化生活服务的需求上升。由于全国同处一个制度下,差别是发展水平和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而其趋势应该有趋同性。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对农村是否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不是依据农村需要,而是根据基层政府指令决定的;基层政府在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驱动下,其行为目标和农民的需求往往不一致。一方面,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大型的水利灌溉设施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保障及农村的环境保护等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政府供给层面却又存在无效供给过剩,一些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忽略了农民的需求偏好,通过摊派、收费等方式向农民提供效率不高的、重复性的公共产品,热衷于投资见效快、周期短的公共项目,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无效供给膨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涉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同时,某些农村没有需求的公共产品却供给过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结构失衡问题。这样使本来有限的公共产品投入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真正实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公共产品供给有失公平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等。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应该对所有的纳税人提供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可现实并非如此。虽然同为我国国民、但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待遇却大相径庭。近几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虽然不断增加,但与城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城市,居民享受着优越的市政设施条件,发达的交通、整洁的环境、低廉的基础教育、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在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信息闭塞,环境脏乱。由于全国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出现农村公共产品在不同地区供给的不公平性。农村地区由于公共管理主体能力的差异性,提供给农民的公共产品在量与质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经济繁荣、市场发达、企业较多的一些农村地区,地方政府或村集体组织有足够的财力提供较多的公共产品;而在经济落后、其他资源条件匮乏、交通不便、底子较差的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则呈现短缺的态势。

(三)农户间公共产品负担成本不公平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应该是由政府通过财政渠道进行筹集,即通过税收。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但同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问题也凸显出来,农村基层政府无法再通过非财政手段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集到资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一步扩大。

三、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民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状况的前提是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完全由农村社区的内部需求来决定。故而,要改变现有的公共决策制度,建立“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机制。[4]第一、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有效表达机制,健全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本社区的公共产品供给进行投票表决,并定期将收支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第二、乡镇政府领导人和村组织领导人应由本辖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以利于深入了解农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加强可行性分析,避免脱离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第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群体力量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有关决策活动和对公共事务的监督、管理活动,增强其参政议政能力。[5]

(二)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基于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现实,政府应把公共资源的分配重点放在农村,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协调平衡、公平合理的现代公共产品财政供给新体制和新制度。今后应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使国民收入和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向农村公共产品倾斜,不断扩大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第一,尽快建立城乡一元化的公共教育体制。要把农村义务教育的政府供给和城乡一元供给,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义务和长期目标来抓。第二,尽快建立农村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和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保障制度,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的农村。第三,尽快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救济体系。中央财政要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救济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突发性救助机制,以利农村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第四,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信息等公共产品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搞好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电网、通讯、文化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

(三)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农村公共产品按其性质大致可以划分为政府供给、农村社区供给、农村私人(包括企业)供给和非盈利性民间组织供给四类,[6]我们主张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对于关系到国家总体利益的农村公共产品,如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服务、环境保护;覆盖全国范围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全国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全国性的农业和农村管理服务、全国性农业公共信息等超越地方政府管辖范围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要负责提供那些与本地区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相关的公共产品,国家应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财权的同时,应本着公平的原则,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对于农村公共产品中外部性不强、进入成本不高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可以按照市场原则由私人、企业作为供给主体。各级政府应制订一些鼓励企业或私人出资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并维护私人或企业供给主体的既得利益,吸引私人或企业来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1][美]保罗·萨缪尔,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01-302.

[2]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7-50.

[3]刘京焕.公共需求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12.

[4][5]曾松亭.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6):47-49.

[6]张士云,江激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安徽农学报,2008,14(1):43-46.

猜你喜欢
供给农民产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