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子角度看中英文赞美与批评的异同

2010-04-04 04:34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面子礼貌赞美

王 娅

(重庆教育学院 外语系,重庆 400067)

一、前言

礼貌是一个相对于文化而言的概念,是每一个语言社团都有的普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文化内涵里,礼貌的界定也各不相同。何自然指出,礼貌并不是简单的是或不是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制约。[1]中英文化间的巨大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何兆熊认为,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是指向理想的个人自主性,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是指向理想的社会同一性,这是中西方礼貌内涵差异的本质特征。[2]本文以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the Politeness Principle),Brown 和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英汉中赞美与批评的不同之处,揭示英汉语中对礼貌的不同理解及表现,对进一步了解中西方的礼貌差异,减少误解,促进跨文化间的交流具有理论和实际意思。

二、理论基础

(一)礼貌原则

1.西方准则

在众多西方学者提出的礼貌原则中,英国学者Geoffrey Leech的理论是颇具代表性的。他在Grice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对礼貌原则进行了重新的归纳和分类,总结出以下准则:

机智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损失,尽量增加对别人的利益;

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利益,尽量增加对自己的损失;

赞誉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低,尽量增加对别人的赞誉;

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尽量增大对自己的贬低;

同意准则:尽量减少和别人之间的分歧,尽量增大和别人之间的共同点;

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反感,尽量增大对别人的同情。[3]

2.中国准则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数千年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和礼貌原则。顾曰国指出现代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准则如下:

(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指谓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时要“贬”,要“谦”;指谓听者或与听者有关联的事物要“抬”,要“尊”。以及尊称他人或相关的事物。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也体现了汉文化中的谦虚品德。

(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原则:即用适当的称呼问候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等在现代文化中的积淀和反应。使用恰当的称呼语被认为是最起码的礼貌原则。

(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出言高雅,文质彬彬往往被人认为是懂礼貌,“有教养”。文雅准则的重要内容仍然是“先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语,少用直言”。这一原则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修养和自身的文化素养。

(4) “脸”、“面子”与求同准则:所谓求同,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要保持相称,说话双方力求和谐一致。即交际双方尽量减少不同之处,尽量和谐一致,满足对方的要求,赞同对方。它体现了汉文化的“尚同”或“恭敬不如从命”的礼仪。

(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指在行为动机上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他人的利益。在言词上尽量夸大别人给自己的好处,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这个原则反映了汉文化中“有德者必有言”以及“君子耻有其词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的传统思想。[4]

(二)面子保全论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礼貌语言、互相配合,是为了给对方留面子。Brown和Levinson在1978年《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这一文章中,第一次对礼貌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们提出的礼貌理论通常被称之为“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他们指出,面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能满足的想法和希望。面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指人们希望有自己的地域权,行动权,不被打扰的权利,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到侵犯;一类是“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指人们的自我形象及个性,即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希望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得到保持,希望自己的言论,思想或行动得到肯定和赞赏。通常情况下,一方面子的保留取决于另一方面子是否保留,因为,当自己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人们都会采取行动,以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保全自己的面子,势必会伤害到另一方的面子。因此,在交际实践中,人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自己、也为对方留面子。然而,有一些语言行为在本质上势必与说话者或听话者的面子相悖,对于这类语言行为,Brown和Levinson称之为“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5]

这些语言行为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威胁听话者消极面子的语言行为。这类行为给听话人一定压力,让其干或不干某事,包括命令、请求、建议、劝告、提醒、威胁、警告,等等。

2.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的语言行为。这类行为给对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持否定态度,包括否认、批评、蔑视、取笑、抱怨、谴责、指控、侮辱、反驳、不同意、挑战,等等。

3.威胁说话人消极面子的语言行为。这类行为包括表达谢意、接受感谢或道歉、托辞、接受提供、对听话人行为失控的反应、不情愿的许诺和提供等等。

4.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语言行为。这类行为包括道歉、接受恭维、自我出丑、推委责任、供认、承认咎误或失职、感情失控等等。

三、中英文赞美之比较

赞美是社交场合经常会碰到的事,但如何赞美、怎么赞美却又大有讲究,且文化间差异巨大。Brown和Levinson认为,赞美属于“言及说话人对听话人所有具有某种希翼,使听话人有理由认为或应该采取行动保护说话人所希翼之物,或是将它送给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我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称,在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我国特定的礼貌价值观,在汉语文化背景中认为非常礼貌的表达方式在西方人眼中可能会显得无法理解:贬己尊人被认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因此,在中文的赞美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听说到由于表扬者(说话人)“贬己尊人”的思维习惯,一开口便通过贬低自己的方式来褒扬对方的情况,例如:

1)[北静王世荣]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老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余祯,果如所言,亦荫生辈之幸矣。”[6]

2)[凤姐]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准备了一杯水酒洗尘,不知可否赐光谬领否?”贾琏笑道:“岂敢,岂敢!多承,多承!”...贾琏遂问别后家中诸事,又谢凤姐的操持辛苦。凤姐道:“我那里管得这些事来?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况且又没经过大事,胆子又小,太太略有些不自在,就连觉也睡不着了。”[7]

例1)中,北静王称宝玉为 “令郎”,“龙驹凤雏”,称贾政为“老世翁”,自称“小王”,贾政称儿子宝玉为“犬子”等;例2)中王熙凤称贾琏为“国舅老爷”,“大驾”,自称“小的”,这些都是贬己尊人的用法。例 2) 中还用了“见识浅”、“口角笨”、“心肠直”、“脸面软”、“胆子小”等贬低自己的词语,似乎自己一无是处。这两个例子的共同之处就是说话者通过贬低自己——直接威胁自己的积极面子,来赞美对方——威胁听话者的消极面子,因为说话人的赞美让听话人觉得应该要采取行动来达到说话者的希望,因而产生了压力,威胁了自己的消极面子。

这种既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又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的赞美在中文里出现频率极高。而在英文的赞美里,说话人一般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的赞美之情,极少通过贬低自己去提升对方,回答时也极少贬低自己来回应赞美。看下面两个例子:

3)甲:你的字写得可真好!我的字比起你来可就差多了。

乙:过奖了!过奖了!我同学比我写得好的多的是了。

4) A: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beautiful.

B: Thank you.I have been practicing for years.

例3)为典型的中式表扬与回答,甲表扬乙的同时说自己的字写得不好——威胁了自己的积极面子;乙在回答甲时,自谦地说还有同学写得比自己更好——威胁了自己的消极面子。又如,一名外国客户在中方举办的欢迎会上,赞美一位中方经理的妻子:“你的太太非常漂亮!”得到的回答是:“哪里!哪里!”这样的回答会让西方人大惑不解,但是在中文的交际里却是习以为常:自谦,以自己的面子为代价来回应对方的表扬,以示尊敬。

再者,如某外教称赞你外语讲得好,你也许会回答:No,my oral English is very poor.而当一位中文老师表扬一名学汉语的美国学生汉语说得好时,他会大方地回答:Thank you!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受到表扬时都会衷心表示感谢 “Thank you very much”。他们认为,欣然接受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子,因而是礼貌的。汉文化交际者听到赞美后往往贬低自己,常常说”哪里,哪里””我做的很不够”以及”这是我应该做的”。在英美文化中这种答辞往往被看作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使英美人感到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而认为中国人不讲礼貌,这是因为在英美文化谦虚准则中,人们通常采取转移或降低对方的赞美而不是直言否定对方。

四、中英文批评之比较

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批评属于“对听话人积极面子的某一方面作出负面评价的言语行为”,这一类言语行为会对听话人不利,会对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造成一定威胁,所以说话人往往要考虑到听话人的面子,尽量减少对对方面子的损害。因此在中英文中都有这样的例子:

5) A: One shouldn’t do things like that!

B: You shouldn’t do things like that!6)甲:一个人应该顾全大局,多为别人着想!

乙:你太自私了,怎么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呢?

通过间接的批评,或避免使用第二人称“你”,能使语气委婉,是中英文中通常使用的减少对听话人积极面子的损害的方法。

然而,英文的批评相对中文的来说,仍然要直接得多、严厉得多。西方人不管对方与自己的社会距离有多近,只要事情严重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多采用命令禁止;而中国人从关系准则出发,由于自己与对方是朋友,即使事情严重也不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批评,多采取旁敲侧击,提醒点拨的方式。比如,张三在工作中自由散漫,迟到早退,领导不直接批评他,而是当着他的面表扬李四在工作中遵守纪律,兢兢业业,来间接批评他。中国人在批评对方时,较少使用代词“你”,避免话语的矛头直接指向对方,而一般用描述性事件的短语直接做主语。西方人在批评对方时,常使用第二人称“你”,还经常套用英语中的表达式“你知道”。例如:You know, what you said just now embarrassed everyone.

西方人在批评他人时,社会权力的作用、等级观念不明显。上级对下级常采用指导、提醒、或询问点拨,下级对上级采用几乎相同的批评策略。这和中国人上级对下级采用命令禁止、警告、威胁、责备,下级对上级基本上不敢进行批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批评语气委婉,后者批评语气严厉,社会距离的作用不大。在英文中,甚至会对朋友采用严厉的批评,这主要视事情的严重程度而定;对陌生人则可能采用严厉的批评也可能采用委婉的批评,不像中国人那样会先考虑社会距离再看事情的严重程度,如果是朋友,即使事情严重也不一定会进行严厉的批评。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礼貌原则是关系本位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与人际关系的密切,在批评时,中国人批评对方时首先会考虑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英语文化的礼貌原则是个体本位的,强调个体的自由、得失的平衡、与他人的适当距离等,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互动与个体自由关系密切,在批评语时,英法人批评对方时首先会考虑是否损害了对方的自由。

五、结语

中英文在赞美与批评之间存在的这些差异都是受一定社会心理,文化,历史渊源的影响。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是一个重农的社会,重农社会的结果就是重农文化,这种文化是群体本位的沃土。群体本位的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这要求人们必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在集体劳动中需要对方的合作以及其他人的支持,这些都需要谦虚。英语文化受到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影响,加上西方社会是个重商主义的社会,重商主义是个体本位的温床,人们追求平等、自由、独立,因此英语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个体主义。西方人追求自由,注重个人的权利和独立,认为尊重个人自由的权利的言行才是礼貌的。其礼貌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协同。西方社会历来强调个体与个人价值,因此培养了个人的自信,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及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从面子威胁行为的角度对比分析中英文里批评与赞美的不同实现方式,可以加深对中英文化的礼貌原则和蕴涵的文化差异的了解,对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跨文化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各种面子威胁行为进行分类探讨,避免在人际交流中对对方积极面子的损害,尽量维护他人的面子,有利于沟通更好的进行。

[1]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0.

[3]Leech, Geoffrey 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3.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A].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1992.

[5]Brown, P.& Levinson, 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In Goody, E.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56.289.

[6][7]曹雪芹.红楼梦[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猜你喜欢
面子礼貌赞美
远离否定式赞美
面子≠尊严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某贪官的面子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面子
赞美胡子(共4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