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三层三维激励机制新探

2010-04-10 05:56唐现杰刘文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层面国家

唐现杰,刘文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哈尔滨150028)

自主创新三层三维激励机制新探

唐现杰,刘文峰

(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哈尔滨150028)

中国的自主创新已取得较大成果,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寻根溯源,创新激励层次不清晰、作用发挥不到位和机制不活等难辞其咎。为此,有必要就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三个层次、三个维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就国家层面而言,积极拓宽激励范围并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至关重要。产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则应以延伸产业链为导向,逐步形成各产业在全国各地区的合理布局,并考虑政策对企业的扶持期限,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与恶性竞争。而对于企业创新人员的政策激励方面,则应坚持物质激励为主和精神激励为辅的原则。

自主创新;三层三维激励机制;国家;产业;企业创新人员

自主创新作为中国一项基本国策早已家喻户晓并深入人心,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据悉,2008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比例仅为1∶0.163,而日韩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比例则在1∶5~1∶6之间,显然,在技术引进上中国虽与日韩一样支付了相同的成本,但创新的产出却有天壤之别。寻根溯源,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创新激励层次不清晰、作用发挥不到位和机制不活等难辞其咎。为此,有必要就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三个层次、三个维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即先把自主创新的激励对象分为国家、产业和企业创新人员三个层面,然后,在每个层面内再根据激励机制的空间、时间、创新主体等三个维度及诉求问题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一、国家层面: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方式

就国家层面而言,政府承担着促进自主创新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其一,政府已从制度安排上将各产业组织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其二,政府在选择产业自主创新激励的切入点上,已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开路先锋。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高新技术在产业带动、技术辐射和效益提升等各个方面,具有其他传统产业不能替代的作用。其三,在激励方式上,政府已综合运用直接和间接激励方式,采用包括财政拨款、政府采购和财政贴息等方式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目前,中国对自主创新的间接激励措施主要体现在税收抵免和政府采购等方面,但力度还远远不够。2008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5 990.9亿元,仅占GDP的1.99%,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占GDP比重10% ~15%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中国应适当加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品种和金额,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扩大对自主创新的间接激励范围,采用诸如加速折旧、投资抵免、额外费用扣除、亏损结转等方式,对自主创新的单位实施间接激励。此外,中国现行的生产型消费税大大增加了自主创新的成本与风险,而创新活动往往固定资产投入较大,所以,应对自主创新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允许抵扣外购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和技术设备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金,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激发其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就其本质而言,产业是某种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企业的集合,尽管产业存在的基础是产业内的企业及产品,并以其代表性的产出物为特征。但无论是企业或是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其生命周期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因此产业发展也必然带有周期性。产业的周期性通常定义为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受此影响,即便是同一产业,由于不同的企业时间分布或空间发展的不同,加之不同的资源禀赋等等,势必影响到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为此,国家在对产业层面进行自主创新激励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产业的不同性质,以及同一产业及所处的具体“时空”阶段,并采取适宜的自主创新激励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和激励产业的自主创新。

二、产业层面:提高集中度、市场化和产品差异化水平

产业层面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联国家下接企业,即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企业有效实施产业政策——实现自主创新。当前,中国产业层面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实施的最大障碍在于市场结构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产业集群以及有序的企业竞争等。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产业集中度问题。企业垄断与竞争差异大都是通过集中度反映的。在产业市场容量既定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规模越大,产业集中度越高,企业创新动力越足。在一定程度上,高集中度对自主创新是一种促进因素,尤其是在集中度较低的产业中,提高产业集中度会明显提高技术创新效率[1]。目前,中国“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的市场结构很难形成自主创新的动力。只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集中度,促进各种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内部形成合理的布局,才能激发企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其二,产品差异问题。产品差别化是企业在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2]。无差异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注定只能通过价格竞争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尤其是恶性价格竞争必然导致产业内的相互模仿、相互压价,也必然缩小企业的赢利空间。从本质上看,自主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赢利预期,就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和动力通过大规模投入去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目前,中国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差别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所以,应花大气力推进企业产品的差异化进程。

其三,产业进退壁垒问题。鲍莫尔的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只要存在一个进退无障碍的市场结构,潜在的竞争压力就会迫使企业采取竞争行为,从而取得较好的市场绩效。现实中进入壁垒太低或太高均会抑制创新。应该承认,目前中国对产业进退的行政管制已有了较大改进,但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性、垄断性产业管得过死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事实上,适当降低这些产业的门槛,允许一些非公经济进入,是可以让这些产业更具活力和提高创新动力的,也绝不会危及国家资源性、垄断性产业的安全。可以说,努力促进“可竞争市场”的实现,对破除限制产业进退的制度壁垒[3],以及促进产业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其四,规模经济问题。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创新收益的非独占性,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规模条件[4]。当前,中国地区产业同构问题十分突出,重复建设的后果直接造成了产能过剩和企业间的价格恶性竞争,也使得企业收益减少并制约了规模经济的生成。为此,要以延伸产业链为导向,通过实施人员、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相关产业在全国各地区的合理布局,并促进各产业的要素共享与优势互补,从而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最终实现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有序分工并不断提高各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构建本层次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空间分布与生命周期外,还应考虑政策对于企业的扶持期限。例如在企业的初创期,国家在企业所得税上是给予较大扶持的,如国家税收法规规定:“企业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等。但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上述项目,不得享受此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扶持期内与扶持期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具体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激励时,产业层面应合理利用国家的产业激励政策。唯如此,才能把国家的激励创新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三、企业创新人员层面: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投入、利益和风险承担的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和源泉。而企业员工作为创新的直接主体,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更发挥着核心作用。对企业创新人员及创新组织而言,其激励方式无外乎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方面。其中,物质激励是自主创新激励措施的基础,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据一项国外对影响科技人才工作效率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多达80余项的各类激励措施之中,物质激励是显著提高科技人员工作效率的最佳手段[5]。就物质激励的内容而言,其核心主要是工资福利激励、股权激励等等。而精神激励方面则主要包括晋升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和培训激励等等。现阶段中国企业应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在物质激励方面应从单纯的薪酬激励向股权激励转变,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神激励方式。此外,企业对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构建也应本着时间、空间、创新主体三个维度来构建。目前,企业尤应重视和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因为这对调动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的积极性,进而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以及增加企业发展后劲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内部的组织安排和运作规则,“必须以人为中心来谋划和设计,不论是管理模式还是管理制度,都必须充分体现关心人、尊重要、理解人的管理理念,必须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发展提供一种动力机制”[6]。如此,才能为他们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也才能使其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创新型企业的责任。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汗牛充栋,但三层三维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与现行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却具有很大不同。

其一,三层三维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是综合中国行政区划、地域特征、产业发展阶段等特点,并结合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与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通过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有针对性地确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创新激励机制。三层三维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提高中国关键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其自主创新的产出率,而且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活动。该激励机制的运行与现行的激励机制相比,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等特征。

其二,三层三维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与现行的激励机制相比,更加注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激励手段的综合运用,从而克服了以往激励模式单独运用的局限性,并凸显了三层三维激励机制运作对自主创新的乘数效应。

总之,“国家—产业—企业创新人员”三层三维激励机制的每一层面,都有明确的激励范围、激励对象和操作性较强的激励手段。三层三维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既相辅相成,又保证了国家宏观激励政策导向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可通过政策辐射效应进一步影响到产业层面,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自主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戚聿东.中国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9,(1).

[2]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舒燕.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障碍[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2).

[4]J.W.Markham.Market Structure ,Business Conduct and Innovation[M].America Economic Review,1965:55.

[5]袁银辉.试述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创新[J].教育与人才,2006,(2):101-103.

[6]刘阳.论企业技术创新[J]. 学习与探索,2003,(6):84.

F3

A

1007-4937(2010)01-0046-03

2009-11-10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完善自主创新三层三维激励机制及对策研究”(08BJY018);2009年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构建自主创新三层三维激励机制研究”(YJSCX2009-190HLJ)

唐现杰(1951-),女,辽宁沈阳人,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刘文峰(197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陈淑华〕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层面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把国家“租”出去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