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0-05-10 13:30李绍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桂哌克林马来酸

李绍发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百色 533000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我们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添加治疗后循环缺血,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08~2010-10在我院住院部诊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104例,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组制定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的标准[1]。排除严重心脏病、重度高血压、有出血倾向者;排除近期外伤、感染,严重肺、肝、肾等损害。将10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7~80岁,平均(52.3±9.7)岁;病程6 h至2周。其中TIA 21例,脑梗死29例,临床表现:头晕/眩晕45例,复视10例,短暂意识丧失11例,视觉障碍/视野缺损9例,眼球运动障碍8例,构音/吞咽障碍10例,肢体瘫痪42例,感觉异常20例,步态/肢体共济失调48例,Homer综合征3例等。克林澳治疗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50.7±9.3)岁;病程7 h周~6 d。其中TIA23例,脑梗死31例,临床表现:头晕/眩晕42例,复视8例,短暂意识丧失12例,视觉障碍/视野缺损11例,眼球运动障碍9例,构音/吞咽障碍9例,肢体瘫痪44例,感觉异常22例,步态/肢体共济失调46例,Homer综合征4例等。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调控血压血糖等。克林澳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3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静滴速度100 m L/h,1次/d。疗程均为14 d。

1.3 检测方法于治疗前和完成治疗后检测血清血液流变学和hs-CRP的变化。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混浊法测定,药盒由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用EMS-9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行TCD检查,测两侧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Vs)和舒张期(Vd)血流谱。

1.4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进行评定。神经功能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21分以上)。(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8~20分)。(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8分)。(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2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林澳治疗组治疗14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hs-CRP明显下降,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TCD检测结果比较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Vs,Vd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林澳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Vs,Vd血流均较常规治疗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的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TCD检测结果比较

2.3 2组疗效比较克林澳治疗组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为90.7%,较常规治疗组74.0%为优,χ2=5.08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用药过程中有2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失眠,无皮疹及过敏反应,无血压及脉搏改变。

3 讨论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的认识历史和认识现状:上世纪50年代,发现一些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有颈动脉颅外段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推测乃因之而致血管分布区组织仅靠侧支循环供血,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称为“颈动脉供血不足”(carotid insuficiency)。将此概念引申到后循环,产生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可见,经典的VBI概念有两个含义,临床上是指后循环的TIA,病因上是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20世纪70年代后,明确颈动脉系统缺血只有TIA和梗死两种形式,“颈动脉供血不足”概念即不再使用。然而,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VBI概念仍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一些不确切的认识:如多将头晕/眩晕归咎于VBI;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VBI的重要病因;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既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状态。这些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导致VBI概念不清、诊断标准不明、处置不规范。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和病因有了几项重要认识:(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椎骨质增生仅是罕见的情况;(2)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3)无论是临床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界定既非正常又非缺血的状态;(4)虽然头晕/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但头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却并不是后循环缺血。基于以上认识,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概念取代了VBI概念,国际疾病分类中已不再使用VBI。后循环缺血的定义包括后循环TIA和后循环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1)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2)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3)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脑桥、中脑和丘脑。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1-4]。

CRP是一种急性期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近年来胶乳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发光法等临床检验方法使检测低限可达0.005~0.10 mg/L,此种方法测得的CRP称为hs-CRP。hs-CRP是脑血管疾病较有价值的预测指标,hs-CRP升高可以反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炎症反应程度,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5]。

马来酸桂哌齐特是一种新型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腺苷增效及弱钙阻滞的双重作用机制,对脑血管及外周血管有良好的解痉和扩张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6-7]:(1)拮抗钙离子超载,阻止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扩张脑血管,改善循环及增加脑血管的血流量,特别是病变区和局灶缺血区域,无“盗血”现象发生;(2)能加强腺苷和环磷酸腺苷的作用,延长血管扩张时间,加强血管扩张强度;(3)促进对葡萄糖的作用,改善细胞营养和能量代谢,提高抗缺血缺氧的能力,保护细胞功能;(4)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活性和纤溶作用,能降低血液黏滞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5)抑制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减轻炎症反应;(6)增加红细胞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使微循环得以改善。

本研究采用马来酸桂哌齐特配合常规治疗后循环缺血,结果发现:克林澳治疗组治疗14 d后血液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和hs-CRP较常规治疗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通过对TCD的观察发现能显著改善VA、BA血流,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5%,较常规治疗组70.0%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来酸桂哌齐特具有降血黏、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能明显改善VA、BA血流,提高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1]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组.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曹勇军,刘春风.后循环缺血[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73-775.

[3]王拥军.澄清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概念提高诊疗水平[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07.

[4]曹勇军,董强.后循环缺血与眩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7,1(2):82-85.

[5]Di Napoli M,Schwaninger M,Cappelli R,et al.Eva1u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measurement for assessing the risk and prognosis in ischemic stroke:a statement for hea1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RP pooling project members[J].Stroke,2005,36:1 316-1 329.

[6]张丽,黄道飞,刘胜.心脑血管新药马来酸桂哌齐特药理及临床综述[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2,76:7 002-7 003.

[7]张晓霞,韩培红.马来酸桂哌齐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7,18(26):2 059-2 062.

猜你喜欢
桂哌克林马来酸
烫不死的细菌
老鼠克林求学记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腺苷激酶的影响
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不倒的陀螺
通心络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克林霉素用药不良反应的特点研究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退热凝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